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装修前后需要操心的问题,包括装修前的准备工作、装修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装修收尾的事宜。同时,也阐述了找设计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施工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装修前的准备
包括确定设计风格、明确装修需求、规划户型空间、寻找设计师等。
关键观点2: 装修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
包括装修工艺是否标准、如何购买材料等。
关键观点3: 装修收尾的事宜
包括软装搭配、通风时间等。
关键观点4: 找设计师的重要性
设计师可以帮助业主梳理装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选择施工队、审核报价等,降低踩坑几率。
关键观点5: 如何选择合适的施工队
业主应通过对比设计方案与报价方案,选择能够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且报价合理的施工队。
正文
对普通人而言,第一次装修最头痛的是——无从下手,包括如何找设计师,全是头痛的事!
下面,我把装修前后要操心的问题都总结出来,让你不仅找设计师有眉目,装修也更有思路,不至于无从下手被带着走。装修前的第一步,应该是先确定自己要做什么风格,如果你对装修风格还无从下手,建议你保存如下关键词:现代简约、新中式、美式风、奶油风、北欧风、日式风、极简风、轻奢、轻法式。以上关键词,是当下较为主流的设计风格,我99%的客户都是做以上风格的。当然了,同一个风格也有不同氛围效果,你可以复制每个词都去小红书或知乎等平台搜索,然后看到自己喜欢的案例,一定要截图保存下来。踏出这一步,你对装修已经开始有点头绪——知道想要什么氛围了。
在找装修风格灵感的同时,也要回顾一下你目前居住的房子——有哪些住起来不舒服或挺舒服的地方,认真思考每个空间的功能、每位家人的需求,比如卫生间要蹲坑、马桶或三分离,比如主卧要有衣帽间与梳妆台等等...
装修需求要思考的问题很多很多,一般有经验的设计师,会把这些问题梳理成一个问卷让客户填写,像我在做方案之前,我会让客户填一份问卷,问卷涉及了空间、色彩、功能、家人、生活习惯等等40多个问题,清楚了客户的需求,设计师才能为客户量身定制设计方案。像买了小户型、然后居住人口有较多的,还要纠结空间规划利用的问题,毕竟自己不是设计师,没有很好的设计思路,这时大多数人可能就要考虑找设计师了。
专业的设计师,往往对户型优化有着更多的经验与思路。
设计方案是整个装修最关键的一步,找对设计师,做的设计方案合理、设计图详细,会让你的装修过程顺利很多,并且也能让你在装修好后拥有一个合理舒适的居住空间。首先——找设计师,就像交朋友,要找三观相符的,聊得来很重要。其次——要问清楚设计服务内容,是否包括效果图、施工图、材料清单,然后施工会到几次现场交底。最后——还要看看设计师的案例,关心户型规划的就重点看户型改造的平面图,关心装修风格就重点看实景效果。
装修预算有限,担心装修超预算,这也是刚需性装修人群关心的问题。a.如果想请设计师,那装修预算(含家具电器)最好能有3000元/㎡以上,这样请设计师的价值才能发挥出来。b.如果你装修预算才15万左右,我是不太建议请设计师的,设计了也未必能装出来。按装修半包1000+元/㎡(10万),还要买主材(3万)、家具电器(2万),这个预算的主材与家具电器,都是出租屋标准了,你再花钱请设计师就有点“买椟还珠”了。做了满意的设计方案,若施工队不看图施工,那设计费也等于是白给了!对于选施工队,除非是合作过的,否则一般人是比较难辨别的,这时候设计师的另一个附加服务——报价审核,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了!通过对比设计方案与报价方案,可以看出施工队的报价是否有套路——比如天花设计的是双眼皮,他却按吊顶来给你报价了。不按设计方案报价的施工队——要么是不看方案的,报价时就不看设计方案的,那施工时大概率也不会仔细看的;要么是玩套路的,装修期间会有各种增项或偷漏项。自己也不懂装修,会不会被偷工减料,这是很多人装修时担心的问题。一般设计师不会兼任监理(毕竟要天天去巡查,设计师的时间不允许),如果担心的话可以单独请个监理;如果你不想花钱请监理,可以看看我写的《装修日记》,里面会有各个装修阶段的工艺参考与注意事项。
装修材料买什么款式、什么时候买?这些也是有学问的,买的材料款式不对,就容易出现翻车的搭配。一般设计师会会陪同选材服务的,在线设计的设计师,也会有主材清单,你按主材清单的款式买,就不用担心买的材料不搭而翻车。
想要做出有质感的效果效果,在软装搭配上也要做好,比如家具材质与款式、挂画的尺寸与图案、窗帘的颜色与质感,在选购软装的时候,也要多让设计师多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