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大模型还是小模型?AI部署的困境与突破 ... ·  17 小时前  
Web3天空之城  ·  【天空访谈·播客】AI, DeepSeek ... ·  昨天  
Web3天空之城  ·  【天空访谈·播客】AI, DeepSeek ... ·  昨天  
机器之心  ·  重磅发现!DeepSeek ... ·  2 天前  
黄建同学  ·  最近比较火🔥的Thinking ...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kg-gen:从任何文本中提取知识图谱的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在中国∣历经三百年的伟大作品,沉寂千年后再续辉煌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04-27 17:00

正文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古迹、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在中国》系列推广第三话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人把这里称为“大佛湾”

当专家和学者在孤寂的山岭间

寻觅到它的踪迹时

世人为之震惊

精美的石刻在世间的纷争之中

静观其变,神妙莫测

引领人们走入一个神圣而惟妙惟肖的世界


发现大足石窟

公元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著名的史学专家——杨家骆、马衡、顾颉刚来到重庆大足县,考察一个被当地人叫做“大佛湾”的地方。

初入“大佛湾”,这里是一个昏暗幽深的洞窟,但当考察队员们打开手中的手电筒时,一尊尊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呈现在他们眼前,宛若一个奇妙的神话般的世界。

这座石窟艺术的宝库,在乱石杂草和历史的烟尘中,淹没了千年。终于在1945年春,抖掉了历史的尘埃,重新进入世界的视野。

大足石刻的诞生

公元880年,唐朝的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大批优秀的画师和石刻工匠跟随着唐僖宗李儇流亡四川,大足正是当时四川东部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次避难为石窟艺术在长江流域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韦君靖原是一名地方小官,安史之乱后他趁时局动荡攻占了大足,在战争中杀人如麻。 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韦君靖担心自己大开杀戒死后会下地狱,于是就在北方来的难民中招募了一批画师工匠,个人出资于公元892年5月开始陆续凿刻毗沙门天王和千手观音,拉开了大足石刻造像的序幕。

毗沙门天王造像

毗沙门天王像是大足石刻中的第一尊雕像

是一尊身披中国古代武将铠甲的印度神

千手观音造像

1007只手

一手一态千手千姿

造像面积达八十八平方米

有如孔雀开屏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佛教的演变

石窟造像原本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雕满了佛像的石窟就是僧侣们的修行之地。

大足的佛和菩萨都长着中国人的面孔,完全摆脱了印度犍陀罗雕刻艺术对中国早期石刻造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纯中国式的石窟雕刻风格。

九龙浴太子

意为佛祖释迦侔尼降生后

天上的九条金龙为他沐浴洗身


在印度佛教里,为太子洗浴的是蛇

因为中国人认为蛇是邪恶的象征

便把蛇改成了象征权威和吉祥的金龙

数珠观音

手持念珠的观音在椭圆形的背光衬托下

体态轻盈、妩媚可亲


观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本是一位男性

进入中国后演变成一位

广结善缘颇具母仪风范的东方女性

儒道佛 三教的融合

在大足石刻群中

北山石刻造像以佛教人物为主

南山石刻造像以道教人物为主

各教的造像有的独具一山,有的却共居一窟

对于这一现象

就要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体发展的历史

孔子创建

主张忠孝伦理

李耳创建

主张清静无为、大道无痕

印度佛教

主张吃得今生苦修得来世福

大足石刻

六道轮回图


阐释了佛教最根本的教义

即人在三界六道中转世轮回

三教的哲学体系和思想观念各不相同

佛教思想受到了儒家和道家的强烈攻击


公元325年,东晋大臣庾冰上书皇帝,对僧徒见了皇帝不行跪拜大礼提出指责。

饱读儒家经典的官员和士大夫们对佛教徒年纪轻轻就抛下父母出家修行表示不满。

儒家和道家认为:不跪拜皇帝是不忠,不侍奉父母为不孝。


佛教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与儒家和道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公元三世纪,一个叫帛远的和尚和一个叫王浮的道士经常在一起争论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长短。

由于每次争论王浮总是处于下风,为了证明道教的正统地位,便编写了一本《老子化胡经》。书中表示道教始祖老子去了印度,并派其弟子投胎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徒知道后也不甘示弱,编写了一部《清净行法经》。书中表示佛祖释迦牟尼派了三位弟子下凡教化人类,一位叫儒童菩萨(即儒家创始人孔子),一位叫光净菩萨(即孔子徒弟颜回),一位叫摩珂迦叶(即道教始祖老子)。


随着政治势力的参与

佛教与儒道两方的矛盾被进一步激化

最终演变成暴力冲突


公元446年,中国北朝的魏太武帝拓拔焘崇信道教,公然动用武力在全国诛杀佛教徒,焚烧佛像经典捣毁寺院,导致佛教界一片血光。类似这样毁佛灭佛的事件,在中国一共发生过四次...


三教之间的每一次冲突都引起社会的动荡

百姓诚惶诚恐,教徒不知所措

直到…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把儒道佛三教的代表人物召集在一起。 请博士徐旷讲孔子的《孝经》; 请僧人慧乘讲释迦牟尼的《心经》; 请道士刘进喜讲李耳的《老子》; 让朝廷大员陆明德分析讲评每个人理论阐述的优劣得失。

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教论衡”


此后 佛教采取了一种引儒援佛的态度

承认儒家的忠孝思想

并把其融汇到佛经教义之中

在三教逐渐走向和解之际,

释迦牟尼和玉皇大帝的石龛只隔了一道墙。

到三教彻底融合时,

大足的儒道佛石刻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释迦牟尼、李老君、孔夫子在一个石窟里。

大足石刻的延续

虽然大足石刻石像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但却很难让普通老百姓真正理解晦涩深奥的佛经教义。


公元1175年初夏,年少时就外出学习密宗大法的19岁僧人赵智凤,成为密宗六代祖师并学成返乡传经布道。

赵智凤为了向百姓更有效的宣讲佛教义理,决定把佛经里的故事人物,按照事先的统一设计,依次刻到宝顶山崖壁上,使义理深奥的佛经变成一幅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石刻连环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