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Peter Goverde
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关于
CERAB
治疗的首批广泛性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队列的
10
年结果分析。这项医生发起的随访研究,涵盖了
2009
年~
2014
年期间的
48
名患者,这些患者均患有
TASC C
~
D
级病变,包括主髂动脉分叉部病变和
Leriche
综合征。研究对象的年龄要求在
50
岁以上,年轻患者需满足严格指征。研究主要针对那些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腔内治疗是最佳选择,特别是对于肥胖、既往有腹部介入或手术史、存在多种合并症以及年纪较大的患者。
研究结果
1、患者风险因素和Rutherford-Becker分级:患者队列中,高血压(70.8%)和高脂血症(72.9%)是最常见的风险因素,而大多数患者的外周动脉疾病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Rutherford-Becker分级3及以上)。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接受治疗的患者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
2、技术成功率和既往手术情况:经皮穿刺方式的技术成功率最高(62.5%),而开放手术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大多数患者曾接受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占比达到62.5%,部分患者还接受了髂动脉PTA联合支架植入手术,开放性血管手术,以及心脏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其他治疗方式。
3、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术中共观察到以下并发症:3例血管夹层、1例血管破裂、1例支架移位以及1例血栓形成,而支架变形的病例数为0。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逐渐增加,10年死亡率41.46%。失访率的存在可能会对长期结果的评估产生一定影响。
4、通畅率和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CERAB技术在治疗广泛性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期通畅率有所下降,但10年的一期通畅率仍然保持在66.7%左右,而二期通畅率则保持在83.3%。此外,88.6%的患者在10年内不需要再次干预。
总 结
CERAB的首个10年长期结果非常令人鼓舞,显示出CERAB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技术。尽管仍需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进一步验证。比较AFB和CERAB的荟萃分析结果同样非常积极。在对既往无介入治疗史的患者群体中,CERAB技术显示出更优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相对年轻的患者,以及与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相比,仅有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在接受CERAB治疗后治疗结果亦呈现出轻微的改善。然而,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长期随访和扩大患者群体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此外,开发适应或专用的设备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