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创哥(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什么样的男人会让所有的女人为他疯狂?
创哥觉得一定是能让女人
变得更美丽的那个。
今天创哥给大家介绍一位老人,
虽已是99岁的高龄,
但却凭借一门手艺活跃于最繁华的时尚圈。
▼
只需看一眼照片,
就能清楚一个人的身材尺寸,
并做出完美贴身的旗袍,
使得无数人不惜亲自登门拜访。
巩俐、汤唯、张曼玉、孟庭苇曾因为他而大放异彩,
潘红、陈道明甚至是成龙的父亲都是他的座上常客。
再往前数,胡蝶、杜月笙、宋美龄,
这些无人不晓的名字全都出现过在他的订单薄上。
▼
从18岁一举成名到耄耋之年,他凭借一针一线一把剪刀跨越了整个世纪,却依旧夺人心目,2015年又以98岁的高龄在上海举办了旗袍高定秀,蜚声中外。
80年的时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便是手工旗袍,他被誉为旗袍之神,
也是“最后的上海裁缝”,他就是褚宏生。
▼
为胡蝶定制旗袍,因此名声大噪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当之无愧的时尚之都,大街小巷,各色服装店林立,
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
此时16岁的褚宏生专程从老家苏州吴江来到上海,拜了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朱顺兴裁缝店”的头号裁缝朱汉章为师。
裁缝这个行当里,因为基本足不出户,所以知名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真正让褚宏生一举成名的,是为影星胡蝶量身定制的旗袍。
▼
1936年一个盛夏的傍晚,18岁的褚宏生战战兢兢地踏进胡蝶的家中,为这位红极一时的女星“量尺”,当时的胡蝶已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褚宏生便显得精神矍铄起来。
▼
年少褚宏生不拘一格,有很多想法,他更想做一件与众不同的旗袍,因此决定选用蕾丝这种进口材料。
可师傅不同意,觉得难登大雅之堂,还把他训了一顿。
但褚宏生坚持己见,将蕾丝元素与中国旗袍进行了完美融合。
结果这件为蝴蝶亲手钩织的旗袍惊艳了整个上海滩,还被请进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褚宏生”三个字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任何一位女人的向往。
除了蝴蝶,上海黑帮大亨杜月笙也是老先生的忠实顾客,每次都是把
褚老接到家中,
为全家人订做新衣。很多年后,杜月笙的孙子搬到国外,还依旧会特地回来看望褚老。
最绝的手艺是“量体裁衣”
▼
40年代的一天,一家旗袍店的门刚打开就有人送来一件衣服。
“褚老板,夫人来不了,您比对下做身衣服。”
接着从一面不大的橱窗里传来一声低沉的吴侬软语应了。
褚宏生扫了几眼女子的衣服,一个星期后,一件丝毫不差分寸的旗袍就被送到宋美龄手上。
后来陪同蒋介石出席各种重要场合,宋美龄都以旗袍示人,而贴身的旗袍也恰好把宋美龄的气质挖掘得淋漓尽致。
▼
还有一次,巩俐想请褚老做件旗袍,
但是忙于拍电影脱不开身,不能亲自前来,助理无奈之下只好拿了一张巩俐的照片过来。
没想到褚宏生仅靠目测照片,就做出了让巩俐大加称赞的旗袍。杂志封面上巩俐身着褚老为她定制的旗袍,明艳动人。
▼
褚宏生被公认最绝的手艺便是“量体裁衣”,他的眼睛就是标尺,无论顾客高矮胖瘦,一看身形便知尺寸,这种绝活,恐怕全中国也只有他一人能做得到。
在褚宏生看来,旗袍的精髓就在于对人体准确的尺寸把握。
匠心独具,坚持100%全手工缝制
“旗袍是我们中国人的表情。”
从80年代开始,原始的旗袍扣子开始被拉链所代替,而再后来,许多店铺和工厂开始使用机器缝制旗袍,速度快了很多倍,旗袍开始实行量产。
但不管机器如何改进,褚宏生都不为所动,
机器缝制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丝毫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
“我一直坚持100%的手工制作。”他认为机器是没有感情的,用手一针一线牵进去的都是情丝,正是这样才使旗袍才有了生命,才能完整地表达出东方的韵味。
一件旗袍需要量26个地方,而量得时候又不能太精准,旗袍讲究的是合身。
▼
接着是制版,
用
粉笔在纸板上根据尺寸勾画版型,
这一步要求必须绝对精确。
▼
褚宏生认为机打的没有灵魂,
所有旗袍都是一针一针缝制而成。
▼
缝得多了,
手腕的动作自然变得灵活,
拨线就像在拨琴弦。
▼
最后一步是盘扣,
根据衣服的颜色、面料、客人的体型,
选择合适的花样
,如此一来,一件旗袍便活了。
▼
褚宏生一辈子做了5000多件旗袍,每一件旗袍一定要亲自一针一针的缝,他说这样的旗袍才能禁得住岁月洗礼。
时代变迁,传承需要追随潮流
“旗袍也要跟上时代”,褚宏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明白潮流才是服装行业的发展传承之路。“制作工序虽然固执地采用全手工,但款式裁剪却永远紧跟时代。”
▼
受西方服装风格的影响,褚宏生在遵循传统手艺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融入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