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为主旨,长期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从业人员,是国内外了解中国金融的重要载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加盟商还没回本,库迪又要和全家、罗森抢生意 ·  16 小时前  
瑞恩资本RyanbenCapital  ·  瑞银,晋升 174名董事总经理 (附名单) ·  3 天前  
瑞恩资本RyanbenCapital  ·  瑞银,晋升 174名董事总经理 (附名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发展思考

中国金融杂志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12-15 08:00

正文

导读: 个税递延政策的“靶点”正是为居民提供恰当的行为激励,以鼓励提早开始专项养老积累和年金化领取,这对于优化储蓄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 锁凌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8年第22期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于2018年中正式启动,意味着个人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正式转入实施阶段,这无疑是我国养老金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个税递延政策的重要意义



通过个税递延政策推动养老保险发展,对于推动资本积累、助力经济长期增长也有裨益,这对当下及未来的中国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但伴随人口老龄化加深、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包括房地产市场升温,储蓄率面临下滑压力。而个税递延政策的“靶点”正是为居民提供恰当的行为激励,以鼓励提早开始专项养老积累和年金化领取,对于优化储蓄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虽然个税递延型优惠政策有其效率优势,但毕竟是一种倾斜性政策,不仅涉及宏观层面的税收损益权衡问题,也涉及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平衡的问题,需要在“适度”上下功夫;不仅要关注政策层面的“让利”,还需更重视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这些都对政策机制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


中国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主要机制设计



第一,在税收优惠模式方面,注重激励性与公平性的权衡。 采取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EET(缴费和投资阶段享受税收优惠,领取阶段纳税)的税收递延模式。在缴费环节,个人缴费允许税前扣除,月缴费扣除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者确定(个体工商户等按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年扣除限额),高收入群体税负降低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公平性的考虑;在积累环节,投资收益暂不征税;符合特定条件进入领取环节,领取额在扣除25%的免税额后按10%的比例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以鼓励采用年金化领取方式;而根据示范条款,个税递延型养老年金的领取方式为保证返还账户价值终身月领(或年领)、固定期限15(或20)年月领(或年领)。整体看来,政策框架与预期的激励“靶点”是一致的。如果再进一步从税收优惠力度上来看,将当前政策框架提供的优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例如,美国个人退休账户(IRA)也采用EET模式,其缴费扣税采用限额制,近几年年度限额为5500美元(50岁以上为6500美元)和个人年收入孰低者,只要缴费不超过该限额,都可以在税前扣除,该限额会根据通胀进行调整,目前大致相当于美国中位数工资的10%左右;英国也类似,目前只要缴费金额不超过每年4万英镑和年收入孰低者(且不超过终身100万英镑),就可以在税前扣除,直观来看,税优力度相对更大一些。这种差距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整体架构中第一支柱的重要性更高有关,也可能有公平性方面的考虑。按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主要受惠群体月薪应在5000元之上,而2016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每月5631元;而且,投保人在作出投保决策之前,还需在当期消费与延期消费之间进行权衡,较低收入者储蓄能力较弱,购买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意愿相对更低,因此,政策的受惠者主要是中高收入群体,提供高的税收优惠幅度可能会削弱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当然,这也意味着,伴随个人收入水平的提升,未来税收优惠幅度还有一定的扩大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