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话企业。譬如腾讯、亚马逊、非死不可。
这些企业神话到已经被人琢磨如何去拆分了。
而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僵尸企业。譬如,那些的就在你或你父母身边勉强经营、吞噬社会资源而注定不可挽救的企业。
我心目的最大的僵尸就是……算了,不说了。
最近,股市天天涨,搞得大家无心本业,觉得又一轮大牛市,快了。这里得泼点冷水,热闹之下,中国还有大量的僵尸企业。
僵尸,不在于渐渐死亡,而借钱不还。总是借钱不还,有一天,自己死了,也会连累贷款者,若是贷款者无力消化这些坏账……传递下去……
食物链转来转去,最终是你我负担。是的,你,我。
上个月,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会议,会商全国金融。领导说了其他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公告说:要把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处置好僵尸企业。
7月24日,又召开一个更高级别的小会议,
总结说:深入推进三来一补,抓住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优胜劣汰。
读到这里,你会说,如此高屋建瓴,那么大开大合,你说这些和我老百姓有毛关系?
奶奶个熊。当然有关系。你的储蓄都在银行里,但已经不在金库里,全部被人借走啦!如果借钱不还,你说关系不关系!不说信贷欠债,单单一个债券市场中,电力企业就发了一万多亿,煤炭企业体量也差不多,钢铁也小4000亿飘着,如果最终产生问题,和你我无关?无关才怪呢。
脑子是个好东西,但愿我想得不是太多了。
现在不是流行什么“黑天鹅”、“灰犀牛”这些经济学新名词吗?其实“僵尸企业”也曾经流行一时,英文叫Zombie Company,最早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爱德华的1987年论文中被提及。
看过僵尸电影吧,天天晃晃悠悠,总想叨人一口,把你也变为僵尸。
一言以蔽之,僵尸,就是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来维持生命的公司。
根据2015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2015年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比例达到29%,是五年最高点。所以,你懂了,为什么 要搞供给侧改革了吧!
怎么说呢,贾跃亭的乐视,虽然出现问题,但不是僵尸,如果换人、注资、调机构,乐视还有戏,能活过来。但是,一家年年要补贴、月月要续贷、长期要政策的老有色金属企业,就是僵尸。
你不觉得,刨去历史因素,这些长期趴在财政和银行身上吸血的公司,已经成为绑架勒索犯了吗?
不给糖吃?我死给你看。
好,那你给我说一家僵尸企业,我防着点它。
问题是,这不是得罪人吗?研究者哪里敢说这个?万一点名了,银行不干了,供应商躺地打滚了,人家好几万职工带着铺盖卷到你家门口来要个说法,你来帮忙驱散啊?
嗯,点名这事儿不能干,但总可以搞点量化研究。其实,问3个问题就够了:产能是不是过剩?是否连续三年亏损?资产负债率是不是大于90%?
或者问个更狠一点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不是连续三年低于零?
产能是不是过剩,是个大帽子,还未必是僵尸,谁知道是不是偶尔几年周期性低谷呢,是不是?
但是连续三年亏损,证明资产无力自保,股东权益严重受损,要警惕;而资产负债率高达90%以上,证明基本靠银行吸血过日子,没有银行立刻歇菜,这样的企业基本可以断定是僵尸了。
而最后一个问题,经营现金流连续是负数,那是致命的。如果说亏损,也许是调节利润式样的,是会计因素的,那么经营现金流是最凶悍、最直接的患病指数,多年为负数,那就是癌症。
癌症,那没得治。除非哪位大人物突然给你搞个什么特殊政策。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现在是大时代,总有些政策让你不由自主,泪流满面。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