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书,我表现出的,更多是烦躁。
我不是觉得读书不好,相反,我比任何人都知道,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而且我无时无刻都渴望获得知识后的那份愉悦感。
但我又害怕,我害怕面对图书馆里沉浸书本的同学们,他们一言不发,眼神专注,偶然皱眉思考,然后会心一笑。每到这个时刻我都更加焦躁,仿佛我又要落后了。时间在他们的世界里仿佛只是个孩子,安静地睡在他们的怀里,既可爱又乖巧,仿佛他们具有魔力,把时间延展了数十倍,也延展了他们继续前进的步伐。
我好羡慕他们。
可我呢?就是读不进去,越着急越坐不住。
这份急功近利的心态真的是一个爱书之人该有的样子吗?
我是爱读书?还是喜欢读书时被别人观赏的那种虚荣心?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哪个环节造成了我和他们的差别?
「可能是你对世界的好奇心已经丧失了。」
爸爸对我说
,
「在你三岁的时候,爸爸递给过你一本连环画,你读得津津有味;」
「在你六岁的时候,爸爸递给过你一本百科全书,你却不愿看了,觉得跳皮筋更有趣;」
「等到你开始求学的时候,想读的书已经没时间去读了,光是教材就让你应付不来。」
「那个时候,对于你好奇心的考验才真正开始,你可能不再为了感受斐波那契数列的美而学习,不再为了欣赏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气万丈而学习,不再为了独立思考清楚了苏联解体原因的喜悦而学习。」
「到那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躯体了,等你回头再想恶补时,你以为你丢掉的只是书本知识,其实你已经遗漏了读书的“源目的”——
好奇心
。」
年少时,我们躲避读书,等到步入社会完全丧失读书时间的时候,意识到需要补充知识了,可多数人已经回不去了。
好奇心和年龄有关系吗?
显然没有,但是和初心有关系,关系大吗?不小,保留初心和本真的人,成年后仍然从事着探索工作。
做火箭造大炮是探索,做手机做软件是探索,教书育人也是探索,甚至学习一个新的Excel函数也是探索。
好想回到童年,回到眼神清澈如水的纯真年代,看天空,思考宇宙的形状;看水滴,思索分子的结构;看植物,感受季节的变幻;看动物,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看整个大自然,感受整个世界的美好。
永葆好奇心,拥抱大自然——
《大自然的日与夜》是英国权威科普出版社
Firecrest
的畅销力作,
全球累计销量150万册!
本套丛书共分
4册:森林、湿地、大草原、雨林里日与夜
,
全球150万对父母“培养好奇心课题”的
最佳选择
。
讲解专业,绘图精美。为了独家出版这套书,中青幼狮团队用尽元气,辛苦打磨了18个月,最终得以和国内的小朋友、大朋友见面!
本套丛书最大的设计亮点,在于作者以其专业的视角,通过
白天和夜晚
这两个时间轴,选择了世界上
雨林、大草原、森林和湿地这四种代表性生态类型
中动物种类的多样性,描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
既可看到非洲大草原上的长颈鹿、大象和狮子
热带雨林里的黑猩猩、蝙蝠和雨蛙
也可看到北方森林中的黑熊、松鼠和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