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人物
每天最精彩最生动的原创人物报道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情绪稳定的AI是比父母更好的老师吗? ·  22 小时前  
人物  ·  第一批去漠河受冻的年轻人,回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人物

《哪吒2》,救活县城倒闭电影院?

每日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2-10 10:00

主要观点总结

高翔的影院因《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而迎来转机,但电影行业的起伏和疫情的影响使得他的经营之路充满挑战。他经历了开业、停业、再开业的过程,面临租金、员工工资、影院管理等压力。虽然《哪吒2》的火爆给他带来了希望,但他也明白行业的真正考验还在后面。他现在考虑转行,但具体方向还未确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影院经历

高翔的影院因《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而短暂繁荣,但长期的经营挑战和疫情的影响导致他面临停业。经过努力,影院在春节档重新开业,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如租金、员工工资、影院管理等。

关键观点2: 行业挑战

电影行业的起伏和竞争使得高翔的影院经营充满挑战。他面临行业变革、市场竞争、观众需求变化等多重压力,需要不断适应和调整经营策略。

关键观点3: 个人情感与困境

高翔在经营影院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创业初期的激情到面临困境的挣扎。他对影院的感情深厚,但也面临转行的考虑。他对父母的愧疚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反映了创业者的艰辛和个人情感的复杂。


正文


高翔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影院在抖音上火了一把。

在不停摇晃、旋转的镜头里,买爆米花、买票、等待进场的人都排成长队,影院的角落都坐满了人。拍视频的观众说,“这商场都倒闭完了,该倒闭的电影院又繁华了一波”。


来看电影的人,大部分是冲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来的。


这部电影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截至2月9日,《哪吒2》的票房已经突破81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有的观众花了50元只买到站票;郑州当地可以容纳2000人的大会堂,也临时改成了电影院,放起了《哪吒2》。 就连买哪吒周边,都要拼手速。泡泡玛特和电影联名的手办盲盒一上架,就瞬间售罄。在二手市场上,原价69元的“战斗哪吒”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卖到120元,隐藏版“敖丙哪吒”价格接近400元,仍然抢手。


这个三岁的影帝踩着风火轮杀出重围。一个横空出世的好故事,不止刷新了票房纪录,也给高翔带来了希望。


但故事还有另一面。


高翔的影院开在河南周口市的一个县城,当地一共有5家影院。2016年,他进出口家具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听朋友的建议,花七八百万投资了这家影院,同时还入股了西安、安阳的两家影院。不管选址还是谈判,高翔都没有细想,“只在毛坯阶段看了一眼”。他相信,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时电影行业的增长速度是梦幻般的——年度票房不断刷新记录。进入2010年之后,票房连续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2015年拿下了441亿票房,较上一年增长超过50%。电影人们一度喊出了冲击600亿总票房的目标。


高翔正是在此时加入了影院行业。那是一个巅峰时刻,中国平均每天新增26块大银幕,在2016年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他也雄心勃勃,希望成为这宏大故事中的一部分。


影院建成、开业,已经是2019年。紧接着,疫情来了。熬过艰难的3年,他原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2024年。而这依然是极其萧条的一年,年度票房、观影人次双双跌回了10年前。不论放什么电影,都没有人进门。“最惨的一天,影院没有一分钱进账”。而影院所在的商场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


去年8月中旬,因为和商场的租金没有谈拢,高翔的影院被迫停业了。直到今年1月末,才为了春节档重新开门。这个春节,高翔几乎每天都在影院巡场,从早上7点半到凌晨1点,工作间歇,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哪吒2》。


他说,这是一部久违的好电影。这部电影带来的忙碌给了他希望,但过去几年的经历又让他担心,这种希望不能长久。和所有影院人一样,他在期待着更多好故事。


以下是河南周口县城电影院老板高翔的讲述。





文 | 常芳菲

编辑 | Yang

运营 | 小二郎



我每天拿着棍通马桶,
3000副3D眼镜都是借的

我是慢慢发现《哪吒2》很强的。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我还没有疯狂排《哪吒2》,六部电影都排得比较平均。 我先给了《哪吒2》两个小厅,每个厅大致上能有一百三四十人,总共一天排八场到十场。

从大年初四开始,我就发现《哪吒2》变得非常红,上座率明显高于其他电影。 我们影院下午的场次都是满场。 我每天去看全国影院的上座率和排片,也都是《哪吒2》第一。 从这之后我就开始给它排最大的厅。 我这个厅在整个豫东地区都算是大的,能同时容纳300人。

春节档票房一般会随着假期结束慢慢减少,直到8日(大年初十一),我排了21场3D版的《哪吒2》,上座率依然很高。单片票房我没有具体统计,但《哪吒2》可以占到我们影院总票房的50%,一部片子顶其他五部的总和。

《哪吒2》放到后来,连3D眼镜都是我找朋友借的。员工已经忙得顾不上擦镜片,当然也有一部分损耗是观众忘了还。我只能临时找一个开电影院的朋友,让他用顺丰寄给我3000副眼镜。

每场电影结束,工作人员都会对回收的3D眼镜进行消毒。图 / 视觉中国


就算这样疯狂地排片,还是有很多人买不上票。大年初四那天,一家五口大老远从市辖的乡镇过来,跑了30公里的路,就想带着孩子看一场《哪吒2》。但是当天的场次都满了,没有位置。

来之前,他们没有提前买票,也没上网查一查场次还有没有座位。我看着一家老小,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太失望。所以就给了他们几张电影兑换券,让他们过了这段火爆的时间再来看看《哪吒2》。

我知道有一些影院临时加座位,有的让观众坐到过道或者楼梯上,实在坐满了就卖站票。正常的座位卖80元一张,无座的就便宜点卖个20元。那我觉得这样(瞒报票房)不行。因为每一场的座位数量是固定的,影院卖出去的每一张电影票都需要跟片方分成。片方一旦发现上报票房和实际票房不符,或者这种情况被人拍下来传到网上,片方可以立刻停止影院的密钥。更严重一点,还有可能罚款几十万。担这么大的风险,不划算。

观众排队检票看《哪吒2》。图 / 视觉中国


我的影院开在河南周口的县城,一个已经倒闭的商场里。

因为租金没有谈好,我们去年8月中旬被迫停业了。直到今年1月份,我才决定要在春节档重新开业。

我一开始没有听任何关于今年春节档片单的分析,不用听。就算没有《哪吒2》这种大爆片,一个春节档下来,也能撑起来影院一年收入的一半。所以这春节档,肯定得开。不开这一年就废了。错过这个最大的档期,后面我再想要开,也没有什么意义。

想在春节开业,第一步就得招人。1月22日我在公众号发了招聘通知,两三天的时间就找到10个假期回家的大学生来兼职。加上5个正式员工,一共就15个人。 除了两个影院经理,兼职员工就负责打扫影厅卫生、卖票、卖吃的。

工作内容不难,但一旦顾客多起来就很累。玉米、糖浆、食用油有时候都来不及补货。最多的一天,我们员工一天打了上千桶爆米花。那天,爆米花、可乐这些卖品的收入就有两万多,是平时的几倍。一般情况,兼职员工只有初一到初三每天的工资才是100元,因为今年太辛苦,我就决定一直到初六都给他们每天发100元。

不止他们,我也从来没有这么累过。每天7点半就得去电影院开门,一直到凌晨1点,最后一场电影放映结束,我才能锁门回家。我做得多一些,才让员工中午能休息30分钟。

但是,我今年还没有招到保洁。我开始筹备开业的时候,所有保洁公司都已经放假了。我的影院一共六个厅,最多能同时容纳1000个观众。这个规模的影院,保证洗手间的干净卫生非常重要。但是没有(招到)人,只能是我自己干。

据九派新闻 ,今年春节档,一些影院的场务和保洁累得三倍工资还在要求加钱。图 / 视觉中国


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打扫影院的公共洗手间。什么情况我都见过了。有的顾客不冲水,有的是冲不下去,我就必须自己拿着棍儿捅一捅,完了再刷马桶。逼到这个份上了,我除了忍着也没有办法。

我也感觉到今年春节档确实火,但我们这个影院实际能赚多少钱不好说。因为停业了四五个月,遗留下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一旦因为影院的原因影响顾客体验,我就得做出补偿。

影院中央空调的制热功能出了问题,春节期间也一直找不到修理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进影厅,待了一会儿就直接退场了。我去问他们,他们就说影厅太冷,实在支撑不了两个多小时。一测发现影厅里才10度出头,我只能赶紧补偿一些“吃的喝的”,希望人家下次还愿意来。


最惨一天,只有3个人看电影,
收入是0

这个电影院正式开业,是2019年的2月5日,大年初一。那也是我经历的第一个春节档。

那个春节档,我完全没有抓住。所有人都赚钱,就我亏本。

当时刚刚开业,我没有经验,手忙脚乱的。初一前一天,我才刚刚拿到所有电影的密钥。影院来不及做线下宣传,也还没有上线第三方票务平台。这意味着别人压根儿不会知道,我们县城里开了一家影院。

所以六年前的那个春节档,我就在线下免费送票。谁来看,都免费。就像公司地推似的,所有的费用都是我自己来买单。这其中还包括我要上交给片方、专资、税务的费用。

紧接着就是疫情的3年。每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不能开业。就算可以开,也只能卖隔排隔座。2024年的春节档,我总算是赶上了。包括充会员卡的钱,大概收入了100万。正盼着这一年能彻彻底底好起来,结果谁也没想到更差了。

据澎湃新闻,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6.4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206亿元,票房缩水严重。图 / 视觉中国


电影院完全是一个“看片吃饭”的行业,有好片子,生意就好。没好片,做什么活动都是白扯。

让我最失望的一个档期是去年的暑期档。当时有沈腾马丽的《抓娃娃》、徐峥导演的《逆行人生》,还有《默杀》《解密》,我预计起码会有春节档三分之二的收入。结果完全不行,客流和平时差不多。

1000人的电影院,平均每天就来三四十人。我记得最惨的一天,一共有3个人来看电影,他们还都是提前办了储值卡的。也就是说,那天电影院的收入是0。

电影票卖不出去,我也想过其他办法,增加一点收入。比如找一些县城的房地产企业、黄金珠宝品牌、美容院,向他们卖映前的贴片广告。价格也很便宜。 15秒左右的广告,一个月就卖3000元。 即便这样,都找不到品牌掏钱。 也可能大家口袋里都没钱了。 说出来没人信,2024年一整年,影院就只拉来了两个广告。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暑期档刚过一半,我们所在的商场倒闭了。很快换了新一任房东,对方说房租也要重新谈——一年60万,要求先交齐半年30万租金,再交20万保证金。

如果商场可以正常营业,餐饮、购物都有,这个价格确实不算高。看电影是社交的一部分,很少有一个人看的。起码是两个人约好,一起吃吃饭,再去看场电影。这安排才得劲儿。

但现在商场也倒闭,没吃没喝,只有电影院孤零零守在这里。就连观众只想来看场电影都不容易,因为商场每层的扶梯都停运了,只能从胡同里的侧门上来,才能找到直梯。

县城的闭店商场 。图 / 视觉中国


我一开始也和他们好好说。现在行业不景气,给点时间让我凑一凑,先交两三个月的,之后一并补齐。但对方态度很坚决,就是不同意。

停业的消息我是前一天才知道的。8月12日,对方直接微信通知我,他们明天就会给影院大门上锁,不允许开门了。我也没跟他们吵。就赌一口气,既然不让开,那就不开了。

去年9月份的时候,也有人来找我,希望接手这家电影院。我的条件是,放映设备还剩一部分贷款需要偿还,再单独付给我几十万块钱,我就走,不玩了。这家电影院所有的东西都给对方。

这相当于我这6年赔了90%的投资。但我认赔。做生意就是愿赌服输。是我自己没把牌打好、点背,只能怪自己。

后来,想接手的人直接去找了新房东谈。谈了两个月,最后发现房东给他们开出的房租、保证金比开给我的高,条件 还苛刻。 11月份,双方彻底谈崩了, 我的电影院也就没转出去。

从停业那天开始,一直到今年1月18日,这个影院完全没有任何收入。员工担心自己的工资没有保证,其中有几个人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我把拖欠的工资补齐,总金额大概5万左右。

这么多年经营困难,我也想过节流、裁员,但最后还是没忍心。

这个影院之前有十几个全职员工,每个月的薪水也要几万块。再算上每月3万的水电费,光是每月固定成本就要八九万元。不夸张地说,去年大多数月份,影院的收入连交水电费都不够。

观众购买爆米花等小食。图 / 视觉中国


疫情3年最困难的时候,也有过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其实他们可以在当地 做兼职,或者干脆换一份工作。但每次我在群里临时通知电影院可以开业,他们每个人,每一次都会准时出现在岗位上。影院从开业,他们就在。看到他们这么多年还是这么认真,是真的开不了这个口。

停业的这五个月,也算是帮我下了减员的决心。在这期间,有些老员工背着房贷、车贷,就找了别的工作。现在我们就只剩5个正式员工。如果有大的档期,我再招几个兼职顶一顶,也够了。


这影院谁想接手都可以

这么大一个影院,我没法扔了不要,还是得自己搞下去。说白了,我还是想搏一搏,觉得这个行业还有希望。

之前我说春节临时开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最困难的还是筹钱。

想要重新开业,房东要求我得先交满一年的60万租金。元宵节之前,得把20万保证金也交齐。开电影院的这几年,我不只是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就连我家老头、老太太的钱都让我薅出来、投进去了。这次的80万,我实在没办法。咋筹?就借呗。给朋友打电话,厚着脸皮打。朋友彼此之间真的是还有情谊在。

大年初六,就是2月3日那天,我看到有顾客把我们影院的情况拍下来,放到网上。评论里都说,这商场破破烂烂,影院脏兮兮的。但还是来了好多人,就为了看《哪吒2》。第二天,我朋友也把视频发给我了,说影院上了热榜。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

而我真正决定投资一个影院,是在开业的前三年,也就是2016年。

那是电影院最火的时候,还有消费升级的大背景。那一年,中国银幕数量已经超过4万块,超越美国,成了世界第一。有一个朋友跟我说,现在进入这个行业正是好时候,那我想,就玩儿一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