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自媒体变现看起来“空手套白狼”,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然而
基本的逻辑依旧没有脱离市场经济规律的“价值交换”。
作为自媒体的你所提供的资源是:流量(也就是粉丝数、阅读量、活跃度)、个人口碑的背书(也是就品牌调性),这两者是自媒体变现的充要条件。觉得适合在你这里进行投放的广告主,就是用资金来交换这些资源,缺少其中的任意因素这笔交易都不会成立。
之所以要做这样的铺垫,是因为自媒体的变现是个线性的过
程。无论是塑造品牌调性还是聚集平台流量都会是个费时费力的差事,对于没有任何资源、渠道提携,打算在2017年从零开始做起的自媒体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
发展到变现阶段的可能性虽然有,但是几率不大,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
听到这里先不要悲伤,因为我准备给大家打鸡血了: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不要觉得错过了社交平台初期的流量红利就再起不能,
只要能找准2017年甚至未来的环境特征和特殊性,自媒体创业者依旧能够闷声发大财。
坚守衣食住行
之所以很多风口领域在完成跑马圈地运动后会迅速的凋零,只剩下几家拥有深厚资源支持的公司,是因为资本被概念热炒之后,让很多创业者忽略了变现门槛的问题。
在形成消费习惯之前,知识不是花钱也心甘情愿的刚需、健身不是花钱也心甘情愿的刚需、旅游不是花钱也心甘情愿的刚需,甚至养生大家也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廉价版的替代疗法。
你可能会说了:我可以教育用户啊。没有明星光环、没有权威加持、没有大规模的渠道,
教育用户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就是个累傻小子的过程:成本极高、性价比极低。
另外,有志进行自媒体创业的人优势往往集中在两点:要么对自己的内容产出能力很有自信,觉得自己的文笔或者干货能够吸引用户主动转发,拥有广泛传播的价值;要么对自己的营销能力很有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做出好玩的内容或者活动,让大家开心。
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选择内容的时候,尽量减少未来的变现门槛,让自己有更多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为了转型/推广/教育这些琐碎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所以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吃穿住用行,虽然听起来很俗,但赚钱的事儿从来离不开它们。
逃离北上广深
目前各大社交平台的话语权都是把持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人手中,几乎约等于后厂村的那些编(ling)辑(dao)们喜欢什么,网友们也就会看到什么。
因此很多人在自媒体创业之后,会不自觉地向这个话题圈看齐,瞄准着生活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网友们反复地进行价值榨取。
这样的方法不能说错,但需要在2017年作出改变了,这里有说两点原因:
首先,北上广深已经有多如牛毛的大V、公知、自媒体,在2016年反复地榨取生活在一线城市的精神中产和屌丝们的价值,已经将“逃离北上广”这些有非常大局限性的话题变成了中国互联网文化的月经话题。无论是新鲜度还是话题性,已经被连续几次的大范围传播给榨干得差不多了。
如果你没有自信想出更好的创意,或者聚集到同样的资源推广你的活动,那就趁早避开吧。
其次,微博的复苏更多得益于渠道的下沉,一线城市的网友是社交网络的基本盘,但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五线城市的网友仍然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即使到了社交网络如此深化到每个细节的2016年,互联网上对于这些人群的关怀依旧是缺失的。
要么粗暴地本地号资讯广告,要么劝你来到北上广深接受社会熔炉的大改造。创业者应该去试着给出第三种答案。
来个实际的例子:儿童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