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哔哩哔哩、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与台湾视纳华仁(CNEX)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6集人文纪录片《两岸家书》在央视九套、海峡卫视、东南卫视、哔哩哔哩热播,获得广泛反响,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不禁让人泪湿眼角。《两岸家书》中祈盼祖国统一的主题之重不言而喻,而该片却通过个体、微观记忆的表述,举重若轻地实现了宏大主题的落地,对于强化两岸同胞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同类题材的创作具有很好的示范价值。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在纪录片《两岸家书》每集开篇得以具象化呈现,封封家书徜徉于浩渺天地间,CG动画中,笔力千钧的文字从承载浓浓乡愁的台湾海峡跃出水面,最终汇集成片名四个大字:两岸家书。而背后的一轮圆月,寄寓着对远方亲人、友人的思念,成为链接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意象。
钱穆曾在《师友杂忆》里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思考:在 “整理国故”与“发掘文物” 外,产生这些史料的“具体方面”和围绕它们的“实际人生”又在哪里?而“具体方面”和“实际人生”中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情感表达,是“产生”这些材料和看到这些材料的所思所想与所感所悟。《两岸家书》为冰冷的历史赋予了情感的温度,这是该片最为鲜明的底色。
合两岸之力,主创团队辗转北京、福建、台湾、香港、山东、湖北等多地,抢救性地寻访到与家书相关的多方人员。探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机构,从1.2万多封两岸家书中选取了20个感人案例、近50封家书。
《两岸家书》涵盖大陆移民开发台湾时期(17-19 世纪)、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1895-1945)、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9),和1949年之后两岸民众分隔时期(1949年至今,其中包括开放两岸民众探亲以来的历史阶段),康熙统一台湾、《马关条约》签订、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台湾国语运动、二二八事变、朝鲜战争等历史背景娓娓道来。与既往重历史证据、考古研究的宏观正史讲述方式不同,大的风云际会在纪录片《两岸家书》中自觉隐退为个人命运转折的时代背景,该片以个人经历串联起看似不相干的社会时局,展现了历史的多元面向。观众可以清晰感受到,个体命运随时代变化而上下浮沉,好似海上浮萍,又如迎风飞蓬,而两岸人民的悲欢离合,也由时代所造就。
《两岸家书》中呈现了书信、地契、分家文书、族谱、舆图、典籍、资料影像等至少24种历史资料。其中绝大部分历史资料的自然属性意味着,其与“具体方面”“实际人生”关联甚为紧密:观众既可以通过一封封书信走入谢亚和与林秀春、王德耀与刘古香、桑顺良与肖娟娟等人撼天动地、或遗憾或圆满的爱情故事,也可以从张士箱留给儿子们的分家文书、连横写给儿子连震东的书信中感受到血脉相连的浓浓亲情……为了让情感表达更加准确、动人,书信的同期配音也会考虑到不同语境下语调的细微变化,让隐藏在书信背后的写信人的心理状态也被一并展陈。史料之外,专家解读也并非从历史到历史,而是融入了他们对历史中的人的情感窥探与思考。比如在第二集《迢遥漫漫回家路》中,台湾作家杨渡在谈到连横与其《台湾通史》时,并非正面切入、对其书其人做出权威解读,而是对连横的授课情景进行了动情描述:“连横从家坐人力车出发,人力车夫知道他要去讲《台湾通史》,坚持不收钱。连横用典雅的闽南语演讲,连人力车夫都会进来听。”这些“具体方面”与“实际人生”的表述,有力拉近了观众与过往历史的距离。
纪录片《两岸家书》中,几乎每集都有两三个主创团队精心打磨的“瞬间”,它们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记忆锚点,更为宏大历史填补了血肉与肌理,使之变得更加饱满,从而和每一个观看场域的“我”有关。比如在第四集《隔海相望且珍惜》中,一路溃退的国民党军队为补充兵力在福建东山岛抓壮丁,外公谢亚和离开东山岛时将一块银元丢到岸上,外婆林秀春始终把这枚银元藏在身上,日子再难再苦也没舍得花,当银元不慎被孩子抓起丢入湖中时,林秀春舍命冬日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寻找银元。再如第六集《情深义重是为家》中,往返两岸36年、自费背200多位台湾老兵骨灰回家的高秉涵,14岁被迫离开大陆,临行前母亲给了他一个石榴,当他在车上低头咬石榴时,再转头已不见母亲的身影,他用力将石榴摔碎,从此一生再也不吃石榴……一块银元、一个石榴,像这样的细微瞬间在全片中还有许多,这些在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被忽视的私域书写,正成为不同时代情感记忆的鲜明注脚,而在这些“瞬间”中,却又往往凝固着不容置喙的关于人性、关于情感的永恒。
这些瞬间是历史中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创作者的钩沉、发掘、凝视、书写也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抢救历史的功效。比如一块银元的故事就是那个特殊年代东山无数家庭命运的缩影。《两岸家书》拍摄期间,整个东山岛亲历过抓丁浩劫的“活寡妇”尚有3位在世,到今年5月《两岸家书》制作完成准备上线时,最后一位“活寡妇”林沈美菊老人也离开了人世。在更漫长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看过该片的观众依然会记得节目组为史书写的宝贵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