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万跌至十几块,欧洲上层人士才有资格享用的法国代表性美食——鹅肝,也被踢下神坛了?
鹅肝当属法国料理最昂贵的食材之一, 250g的鹅肝,在法国曾被拍出2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4万)的高价,堪比黄金。而如今在中国,
仅需几十元,在街边餐馆随处可见
。
厉害的是,将鹅肝的价格踢下神坛的仅仅是安徽一个叫霍邱的小县城。
01 中国小县城的“法式鹅肝”,打破进口天价
今年1月,某消费平台发布《2023年隐藏土特产报告》,收录国内102个“隐藏特产”,人们这才发现这种天然和进口挂钩的食品鹅肝,竟也产自国内。
霍邱的法式鹅肝,选取的是来自法国西南部朗德县的郎德鹅。地理位置靠近淮河,湿度等环境天然与朗德县相近,
带来了养殖得天独厚的优势
。
尽管有优势,霍邱初探时,也曾面临过棘手的问题。由于投喂食物营养不均衡、养殖温度不恰当等,让“跨国鹅”严重“水土不服”,导致近20%的鹅肝出现损伤,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血斑块。
但好在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挑战困难的毅力与斗志。专家团队经过努力,研制出可保护鹅血管壁弹性及韧性的复合饲料添加剂,让受损率降至2%。根据《中国科学报》报道,这项技术
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保护
。
在
霍邱科技转化下,这一曾经的天价神话,被彻底拉下神坛
,年产鹅肥肝高达5000吨,年产值近20亿元。从稀缺到盛产,推动鹅肝走上平价之路。
事实上,不止鹅肝,无论是同是食品领域的鱼子酱,还是生物制造领域,可干预生理衰退、减慢老化的“畅络因”类核心分子,都被中国科技干到了白菜价,天价时代受到终结。
据资料显示,上述分子,早在10年前就于哈佛科学家辛克莱的实验室
被证实可使38-59岁群体转变骨密度等指标,倒拨生物时钟
,随后哈佛、麻省理工等高校百余篇发布在《Cell》、《Nature》等顶级学刊上的中外研究论文也再次为其背书。
但当时,我国对该领域的补剂制品研究还十分空白,被日美抢先占领先机,仗着技术优势让成品一度飙升至一克5位数。强势倒逼国内富豪高价购买“时间”。
眼看完全被拿捏之际,中国再次改写岁月史书。
我国科技公司首创的绿色酶法技术,为原料制造领域迎来了新变革。极大降低了“畅络因”类原料的产量,且纯度高达99%。就连该分子的发现者哈佛辛克莱教授都在论文中承认:中国的原料纯度最高,是唯一一个通过检测的。
技术加持和科研背书下,让该类分子原料,从2万元每克,降至单瓶千元出头,国产畅络因由此通过京东走入千家万户,利好数十万国人。
可尽管中国“土特产”鹅肝如此物美价廉,却还是遇到了更棘手的难题。
02 欧洲对中国鹅肝发出禁令,如何破局?
中国鹅肝因其品质好、价格低,迅速抢占市场,引起了欧美国家强烈不满,美其名曰“制作过程过于残忍”而针对性的出台了“2019禁令”——2022年11月起,全面禁止产销鹅肝。无疑给中国鹅肝出口沉重一击。
欧美国家食用多年,将鹅肝“奉为上宾”,专攻上层人士,从未对此芥蒂,如今突生此观念,属实是司马昭之心。
尽管谣言四起,但中国的产品的从不是靠舆论来定义的。
在法国举行的一场鹅肝国际美食博览会上,完全不输法国鹅肝,甚至评委盲选时,公开表示中国的鹅肝口感更好,勇夺该品类大奖。
国产鹅肝靠着它的品质,短短数年出口额一跃为世界第一。热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高峰时年出口超500吨。就连原来看不起国产鹅肝的朗德鹅原产地的法国客商也慕名来采购鹅肝,希望中国给予合作机会。
打破国外市场壁垒的例子在中国不算少数。如国产鱼子酱从不被看好到被引入世界鱼子酱协会会长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的专卖店中;国产“畅络因”抗老口服成果也逐渐走向海外市场,东南亚百分之7、80%的原料都来自我国,强势占据世界主流市场。
根据商智数据显示,该分子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购买人群多为35岁以上、一二级高净值群体。在后续反馈中,多现“睡眠质量更好了”、“精力变旺盛了”等正向评价。不仅如此,根据中信证券预估:2025年时,该分子有望在国内促成千亿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