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泽平宏观
预判经济形势,解读公共政策,提供及时信息,推送专业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突发爆炸!“击落592架无人机” ·  5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非常有趣的新经济论文表明,男女之间大学入学差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泽平宏观

多一份理性,不宜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 ——10月金融和物价数据解读

泽平宏观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1-12 10:48

正文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石玲玲 王孟嫫 华炎雪

事件

1、中国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前值13.5%。10月M2同比增长10.5%,预期10.8%,前值10.9%。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亿元。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98亿元,预期7942.9亿元,前值19171亿元。

2、10月CPI同比0.5%,前值1.7%。PPI同比-2.1%,前值-2.1%。

解读

1 、10月金融和物价数据呈以下六大特点和趋势:

近期M2高增,CPI回落、PPI负增长,数据分化值得重视,不宜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货币政策应保持观察,逐步正常化,财政政策适当发力。

1)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并不牢固,不宜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2020年3月以来经济恢复超预期,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高增,弥补消费不足。但展望2021年,就业和收入低迷,投资面临回落压力,出口高增难持续,消费回升难以完全对冲。

2020年三驾马车,简单讲,就是出口超预期弥补了消费低迷,投资承担了逆周期调节作用。但是近几个月10%左右的出口增速是不正常的、不可持续的,主要拉动力量是防疫物资出口、居家办公带来的“宅经济”产品出口以及2-3季度欧美深陷疫情带来的中国生产替代效应。随着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经济逐步恢复、疫苗大面积使用,未来中国出口高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投资、出口高增可持续性存疑,就业和居民收入依然低迷,消费回升难以对冲其他两驾马车的面临回落压力。

2)拿掉猪以后重回通缩,物价低迷或是2021年主线。猪周期下行,拖累CPI回落;PPI持续低迷,回升动力偏弱。

3)M2高增长,主因3-10月财政部门加杠杆,财政投放节奏和力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部门杠杆基本保持稳定。由于政府收入压力大和经济恢复,财政投放和基建恢复力度将逐步减弱。

4)社融层面,10月存量社融增速13.7%再创新高,但逆周期调节力度减弱,5-6月宽松政策调整的滞后效应逐步显现。信贷延续小幅多增,企业和居民杠杆基本平稳。

5)货币政策宜保持观察。总量层面,结构性宽松和结构性收紧并存,长期趋于正常化。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重视就业,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6)财政政策适当发力。双循环的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

新基建是实现稳增长、宽信用和促创新的重要抓手。 对于扩大内需、实现双循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 中央加快启动以“新基建”领衔的一揽子宏观对冲方案,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 我们长期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参考 《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 《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 以及专著《新基建》)。

2、拿掉猪以后重回通缩,物价低迷或是2021年主线。猪周期下行,拖累CPI回落;PPI持续低迷,回升动力减弱。

猪周期下行拖累CPI回落。 10月CPI同比上涨0.5%,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1.8%,影响CPI下降约0.41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改善,价格环比下降7.0%,降幅较上月扩大5.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国庆中秋假期居民出行增多,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环比上涨9.4%、4.1%和2.8%。

PPI持续低迷。 10月PPI下降2.1%,与上月持平。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1.6%。此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0.3%和0.1%。但受气温下降供暖需求逐渐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分别上涨2.1%和0.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1%。

3、2020年M2高增长,3-10月主要是财政部门加杠杆,财政投放节奏和力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部门杠杆基本保持稳定。

10月M2同比增速10.5%,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 银行信贷投放力度边际下降,叠加10月集中缴税、政府债大量发行,财政存款同比环比均大幅多增,拖累M2增速。 从结构来看, 1)企业存款减少8642亿元,同比多减1649亿元,居民存款减少9569亿元,同比多减3557亿元。一方面10月为缴税大月,居民及企业存款向财政存款转化。另一方面,季初银行将一般存款重新转化为理财,居民企业存款向非银存款转化。2)财政存款大幅增加9050亿元,同比多增3499亿元,主因10月集中缴税、政府债发行缴款,也反应出年末财政投放力度低于预期。3)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8亿元,环比大幅多增6095亿元,主要为季节性变化。 由于政府收入压力大和经济恢复,财政投放和基建恢复力度将逐步减弱。

M1同比增速9.1%,环比大幅提升1个百分点,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交易性需求持续恢复,实体经济活跃度继续上升。


4、总量层面,10月存量社融增速13.7%再创新高,但宽信用逐渐步入尾声。

10月社融增速13.7%,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再创新高,为2018年1月以来最高点。 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42万亿元,同比多增5493亿元,同比增速13.7%,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提升。

下半年以来,政府部门加杠杆是宽信用主力,随着地方政府债基本发行完毕,宽信用步入尾声。 经济恢复的主力由地产、基建向制造业、消费切换,但顺周期部门动能不足。社融的主力支撑由政府部门加杠杆向实体部门投融资需求改善切换,拉力将明显减弱。逆周期调节力度减弱,5-6月货币财政政策调整的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社融增速将由前期的快速上行转向高位筑顶、逐步回落。 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不宜对经济形势盲目乐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