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从教二十年的老师聊天,他说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一群教育局来检查的"大人物",坐在他的课堂后排,对着一堂生动的语文课评头论足。
最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专家",有人连一个学期的课都没上过,却在那里指手画脚,仿佛自己是教育界的"大师"。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古代,那些从未近过女色的太监,却在后宫中对帝王的生活指指点点。如今的教育局,何尝不是这样?
01
教育局的"太监"们是如何炼成的?
教育局原本只有几十个编制,却硬生生塞进了几百号人。有的是靠关系混进来的,有的是花钱买进来的,还有的是靠溜须拍马爬上来的。
他们像蝗虫一样,啃食着教育的根基。不管能力如何,只要有门路,就能在教育系统里舒舒服服地当个"太监"。
这些人虽然不懂教育,但深谙权术。今天要求学校交这个报表,明天要求填那个总结,后天又要准备新检查。他们把最简单的教学变成了最复杂的官僚游戏。
02
他们在用什么标准评判教育?
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评判一节课的吗?
教案格式不符合规定,扣分!
讲课语气不够戏剧化,扣分!
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扣分!
课堂氛围不够"热闹",继续扣分!
他们把教育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仿佛只要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打分,就能评判出教育的优劣。
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不是靠表格和分数就能衡量的。
03
他们正在制造怎样的灾难?
一位校长私下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像是在演戏,为了应付检查,老师们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制作材料上,而不是思考如何上好课。"
教师们被迫参与这场荒诞的表演:今天要准备迎接市里的检查;明天要应对区里的视导;后天还要准备县里的评估。
最可怕的是,这些"太监"们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在为教育做贡献。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把教育推向深渊。
04
教育究竟需要什么?
教育不是表格,不是数据,更不是一场场形式主义的表演。
教育需要的是: 真正懂教育的人,而不是投机钻营的"太监";
真正服务教育的制度,而不是束缚教育的枷锁;
真正促进教育发展的评估,而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的形式主义。
看着那些被官僚主义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教师,看着那些被形式主义束缚的课堂,我不禁想问:
什么时候,这些教育局的"太监"们才能明白:
教育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工具, 教育不是他们彰显权力的舞台, 教育更不是他们挥霍生命的游戏。
教育,是关系到千万个孩子未来的希望。而这些"太监"们,正在用他们的无知和傲慢,把教育的希望,一点点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