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朝的开放包容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棒,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那么,唐代艺术有多厉害?萃花之前提过唐代建筑,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
同样闪烁万丈光芒的唐三彩
。
首先放件吸睛宝贝压压惊——前不久刷爆各大网络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展出的唐三彩文官俑就收获无数迷粉的爱,纷纷表示很想把这件瑰宝留在国内。
唐三彩究竟是啥玩意?
放眼历史,唐三彩是摆不上这么好的门面滴。为啥?因为唐三彩是专门陪葬的明器。除了汉代外,唐代是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
为了厚葬,民间艺人大量烧制俑、器皿,唐三彩发展得极为迅猛,直接将汉代清一色黄绿釉陶器上升为多彩系列。其中,
钴釉唐三彩更是青花瓷前身,非常稀有珍贵
。
遗憾的是,唐三彩发展仅限于唐朝极盛时期,到了晚唐开始衰落。
三彩蓝釉白斑马,洛阳博物馆藏;
这件蓝釉马身上施用的是当时很少见的钴料,也是元明清青花瓷所用钴料前身
如何制作惊艳世界的唐三彩?
在这里,萃花要划重点啦,很多人以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是釉陶。
制作时,通常以高岭土作胎。在素胎上捏造型,让陶俑变得逼真有趣。这种做法,与油泥雕塑也很像。
凹好造型后,经过
1100℃
高温素烧成陶胎。初次烧制完后,再准备
涂蜡+上
釉料
。
唐三彩打蜡工艺模仿了秦汉的
染缬工艺
,将陶胎涂上蜡,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古代爱用含铜、铁、钻、锰等矿物质施在胎体上做釉料。
二次烧制,
氧化铜变绿色,氧化铁变黄褐色,氧化钴变蓝色
…
粘蜡釉汁会向周围扩散,产生白色斑纹。不同色泽釉料则变成玻璃质感状物质附着在胚体表面,富有斑斓光泽,使唐三彩形成
色彩晕染的艺术效果
。
彩色釉陶烧出来后,有些人物面部/脚部是不挂釉素烧,还需再“开脸”。历经
墨彩勾画发型、眉毛、唇
等,反复修饰后才能凹出传神唐人表情。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唐三彩能如此逼真形象,离不开古人的匠心独运,历经许多复杂工艺,最终创造出精工细制出传神作品。
全球化陶俑见证丝绸之路魅力
想必大家也发现了唐三彩虽名为三彩,但实际上有很多色彩,有黄、白、绿、黑、蓝、赫等丰富色泽。
唐三彩的显著代表是随葬陶俑,其形体丰富,从数寸高的动物、玩具到武士和辟邪,以及官员、仆从、舞女、乐师等,简直就是
唐代生动缩影
。
万千陶俑中,女俑占有主导地位。唐代妇女典型代表是以胖为美,如杨贵妃那般丰满圆润。那时候的女子不但开放,更享受到了当时最高Level的民主。妇女同男子一样享受骑马,打马球等体娱活动。
唐骑马狩猎俑; 女骑手骑在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悠然自得,是初唐时期仕女出行真实写照
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
唐代陶俑人物形象都很夸张
。天朝陶艺工匠喜欢以中亚和西亚的胡人为原形制作,夸张他们的奇装异服、高鼻梁、胡须来逗乐。所以我们常常能在这些陶俑身上看到一个朝代的幽默艺术。
黑人舞俑;黑人俑在唐墓中屡有发现,黑人舞俑却不多见,可见当时丝绸之路带动了好多歪果仁谋求发展
而唐三彩最出名的造型还有🐎,唐人对马非常厚爱。唐代帝王李世民骑术精湛,认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在古代也是重要的军事工具。
如果你想仔细研究唐朝时代的烙印,需要睁大眼睛仔细看细节!比如那些各色釉汁画成唐三彩的斜线,彩俑上的几何菱形图案,或器物外壁上形态各异的图案,能让你看到
整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
三彩马头上的凸凹起伏彩条,简直就是最仙最Fashion的条纹ICON,放在今天看也美得不可方物
唐三彩VS“仿品”奈良三彩,唐代艺术走在国际前沿
当时唐三彩不仅在天朝盛行,还传入了全球。约7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大唐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地,很多陶艺匠开始模仿唐三彩。日本仿造的唐三彩称为奈良三彩,加入了自己的元素,正仓院目前藏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