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直是电影导演们的潘多拉盒子。
大导演们既对村上书中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爱不释手,又会因为书中大段的内心独白和碎片化的故事情节,让大家在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吃尽苦头。
从1980年的《且听风吟》,到2010年拍摄的《挪威的森林》,除了1983年的短片《遇见百分百的女孩》收到了一波好评外,其他的几部作品,无一例外,都评分颇低。
然而事情却在最近出现了转机。
韩国导演李沧东根据村上春树的
《烧仓房》
改编的电影——
《燃烧》
,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收获全方位的如潮好评。
现场观众为主创们“拍烂手掌”、鼓掌和欢呼长达5分钟;豆瓣评分一下冲到9.0。
除此以外,《燃烧》还以场刊3.8的高分顺手刷新了戛纳历史上场刊最高分记录。
甚至有外媒表示:“如果这部电影不拿大奖,那么评委们都瞎了。”
虽然最后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燃烧》剧组在戛纳几乎颗粒无收。
但极其精妙的拍摄和剧情让世界纷纷感叹亚洲电影的崛起。
主演刘亚仁也因为纯熟自然的演技正式进入国际视线。
网上曾有种说法:女生中只有两种人,
一部分不知道刘亚仁,一部分喜欢刘亚仁。
他出道以来,不算是个高产的演员,但每一个角色都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听说很多妹子迷上他是因为《成均馆绯闻》,或者是《密会》里的小狼狗。
但拇指君彻底沦陷是因为《老手》和《思悼》。
《老手》里那个让孩子亲眼看着爸爸被打、给自己女友注射毒品的赵泰吾,让人恨得牙痒痒。最后黄政民打他的那段看得十分解气。
但到了《思悼》里,当母亲选择高高在上的父王、妻子选择尚年幼的儿子,思悼世子作为政治牺牲品被父亲活活钉入棺木中。
暴晒七日而死,刘亚仁又将一个极具反抗精神的思悼世子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可谓演技多变。
刘亚仁也凭借《思悼》成为第一位
85后的韩国青龙影帝
,也是继1999年的李政宰后第二位在20多岁这一代就拿到青龙影帝的男演员。
比起《燃烧》这部电影里那个永远耷拉着脑袋、看起来丧丧的钟秀,刘亚仁的人生看起来像开了外挂一样顺利。
其实不然。
在2015年大爆发之前,刘亚仁的人生也曾经历过和钟秀一样的失落和无奈。
出生于韩国大邱的刘亚仁,一直是个叛逆且性格有点孤僻的孩子。
他在高中期间主动弃学,理由是因为自己始终无法摆脱抑郁。
多年后当刘亚仁功成名就,再次谈及当年放弃学业的故事时,他解释到:“我突然产生了
‘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了谁而学习’
的疑问,世界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父母为什么会这样?我是谁?这些哲学性的疑问让我觉得应该保持我原本的样貌。”
因为在本该听从父母师长教诲的年纪,选择逆流而行,他与家人的关系渐渐疏远。
这个时期的刘亚仁,是叛逆的,更是在思考的。他在琢磨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燃烧》里的钟秀,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文学创作专业毕业后,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面对巨大的现实压力,他也一度无所适从。
他不知道是该坚持自我,还是选择普通的生活。
最终,钟秀选择了送货员的职业,远离了那个曾经他向往的行业。电影里,刘亚仁将钟秀的颓丧刻画的入木三分,
但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他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不断挑战!
18岁时他在街上被星探发现,签了演艺公司,曾为了成为歌手接受声乐训练。但训练很久之后,公司说他唱歌没有才华,于是误打误撞当起了演员。
初登荧屏的刘亚仁对于表演,其实是毫无准备的。
在最初的那几年里,他没有获得任何成就感,甚至有些妄自菲薄地认定演戏并不适合自己。
电影《燃烧》里的钟秀,看到惠美和她的那个富有的男朋友——本在一起时,显得那么局促。
他爱惠美,却不敢说;他想赢过本,却总是自惭形秽。严重的自卑,让他无论面对自己还是面对他人,都颓废如丧家之犬。
现实中的刘亚仁也曾深深的怀疑过自我。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对继续演戏也没什么自信。
但他抱着“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态度,他在2007年凭借电影《我们没有明天》,拿下第八届釜山影评家新人男演员奖。
直到此时,他才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
从此之后,刘亚仁在演技道路上一路狂飙,从最一开始的电视剧领域,转辗进入电影圈。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