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行业网
金融行业网(jrhycom)——融哥倾力打造的金融第一公号,涵盖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讯息和服务。头条资讯、深度观察、解读八卦,圈子探秘,尽在金融行业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午间明道  ·  徐小明:已钝化等结果(0224) ·  11 小时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已钝化等结果(0224) ·  11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注意!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春招)全面启动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行业网

当你拼命买房,炒股的时候,巴菲特却在疯狂干这件事!

金融行业网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8-14 20:16

正文


点击 金融行业网 ,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

今日微信号力荐 理财头条 licaitt (长按红色字复制)


作者 | 暴哥

来源 | 暴财经(ID:icaijing123)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关于巴菲特有一条新闻在国内广为流传。


新闻的题目大多是巴菲特的千亿现金烦恼。主要内容是说在全球股市走牛的背景下,在各基金现金持仓量逐步走低,市场上不停的出现并购和投资之时,贵为股神的巴菲特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荣耀,除了近期投资过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加拿大抵押贷款公司以外,似乎拿得出手的作品寥寥。


从这些新闻价值取向来看,很明显大多数有揶揄巴菲特之意(觉得巴菲特不行了),也有不少人认为巴菲特是在等下一个投资风口,但暴哥觉得,这些理解都有不妥。


在暴哥眼里,巴菲特储备现金的举动恰恰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哪里是等什么风口?他等得似乎是下一次的暴跌!


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暴哥为什么说巴菲特在等的不是什么风口而是下一次的下跌!


下面这两条曲线,绿的表示标准普尔指数走势,蓝色的是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和类现金资产。



不难发现,大致可以认为两条曲线是重合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巴菲特是股市越低迷,现金储备越少;股市越高涨,现金储备越多,说通俗点就是逢低买入,越低越买。高位则持续套现,观望。


这套投资逻辑估计暴哥不说大家也知道,但现实生活中谁能做到呢?


即使你想做,对于估值理解,对于身处于市场狂热环境中的那份定力可能也难以把握。


不过,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或许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琢磨,跟着大牛做就好了。


巴菲特已经用实际证明告诉我们,他已经把手揣在兜里,准备好票子,等着下跌,甚至暴跌的出现。


说道这里有朋友可能会反驳说,不对啊,巴菲特前一阵子(大概四月份)刚说美国股市估值便宜啊。


是啊,巴菲特是说过这话,但要看语境,巴菲特说的是如果美国依然处于低利率时代,那么投资者就应该买入股票,否则未来十年都会后悔。


也就是说,前提是美联储不加息,我们知道,美联储在6月份加息了一次,后续来说,加息的进度可能不会太快,但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不会逆转的,除非出现了经济危机。也就是说,巴菲特所说的估值便宜,已经在打折扣了。


而且,如果一旦美国再次出现经济危机,那么美国经济相关性很强的美国股市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下跌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再有,暴哥想在遥远的中国弱弱的问巴老一局,您说股市便宜,为什么不把这些现金拿出来买买买呢?还要留着呢?


这里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很多时候对待投资大神们的话,听听就好,重要的是领悟其内在逻辑和内涵,而不要机械的照搬。你想想,大牛为什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意图和想法透露给你?如果全世界都和巴菲特想得,做得一样,那全世界都是巴菲特了。


之前,常常听到一个段子是说,高盛等投行们,嘴上说看空,实际却可能买入。是啊,舆论战本身就是投资最有利的武器,(本来发表观点的分析师和实际操盘的投资者也是两回事),不然割谁的韭菜呢?


对于巴菲特,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的学习,从他的投资案例中汲取经验和营养, 为什么巴菲特每次都能够从经济危机中脱颖而出?


是啊,为什么呢?


暴哥觉得最简单的就两点:


第一点是不贪。


不求吃干抹净,也就是说,不要妄图把利润,从鱼头吃到鱼尾。把鱼尾留给那些,不知道谁会是最后一棒接盘的人好了。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超然的淡定,冷静对待一切的心态。


第二就是贪婪。


这和第一点好像有点相反,但两者其实并行不悖。不贪说的是市场一片大好之际不贪;贪婪说的是,市场一片惨淡之际,贪婪。


看看巴菲特的危机交易记录,纵使高盛这种老油条,在金融危机面前也不得不因为欠缺现金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被巴菲特宰一道。


所以,谁说巴菲特不贪婪!巴菲特其实是投资者中可能最为贪婪的。大家说他是价值投资,暴哥到觉得,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盛世玩的是价值,颓世则摇身一变成为秃鹫,疯狂的找寻猎物。


中国不适合巴菲特?


在国内,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巴菲特这一套不合适。但其实呢?


恰恰相反,中国可能是最适合巴菲特的。大家现在总觉得没买茅台可惜。可其实呢?茅台最好的买点是在塑化剂时期,所有人都认为白酒没戏的时候。


同样的,保险、银行等大盘股一样的,当绝大多数人觉得,盘子太大,没人玩,往往就是买入的最佳时机,这时候的拉升阻力也最低。


反之,但资源股爆炸性的增长,成交量比平时数倍计的时候,这还用买吗?唯恐避之不及。


行业,板块如此,宏观大势也是一样。


巴菲特用最贱的标准来衡量投资的尺度,简单却可能最有效。这个尺度是股市市值/GDP的比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