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美术学院
微国美,微距离,欢迎订阅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微观国美,私享平台,以小见大,汇聚思想,将学术家族的艺术笔记,近距离地推送到您的掌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浙大福利,全场免费购!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暖心!这位刚毕业的川大学子设立了一项特殊的奖 ...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暖心!这位刚毕业的川大学子设立了一项特殊的奖 ... ·  2 天前  
武汉大学  ·  祝贺武大!湖北第一! ·  1 周前  
武汉大学  ·  没胖<(`^´)> !我只是在贴秋膘!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美术学院

五水共治最前线|为青山绿水作画,为最美河工造像,美院人在行动(四)

中国美术学院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3-31 20:29

正文


3月13日,中国美术学院启动「最前线」——「五水共治」下乡教学创作行动,1500多名师生分赴全省各地,用手中画笔记录基层最美河长、最美河工以及最美志愿者,他们用画笔描绘浙江八大水系和千张河长肖像。


请跟随小编来瞧一瞧从「最前线」发来的最新动态:


学生们为河工们的画像


 松阳篇:美的,不仅仅是山水 


松阳县的山水风光、田园村落是中国美院师生们采风创作的极好素材,在为期20天左右的治水剿劣采风创作活动中,他们不仅以秀美山水为创作题材,也寻访着松阳县在「五水共治」中涌现出的「最美治水人」,师生们用艺术的形式表现他们的先进事迹。


3月28日,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来到松阳调研学生写生情况。在松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3月29日,王赞副院长和师生们一起到松阳县各条主河道进行「巡河」创作,松阳县基层的河长们成了师生们笔下最动人的主角和一抹靓丽的色彩。


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一行在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汪健陪同下考察松阳县乡村七九八文化创意园。


写生现场


调研期间,王赞一行还考察了松阳乡村七九八文化创意园,了解松阳县写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并对松阳利用传统村落资源打造「艺术创作胜地」表示赞赏。


写生现场


锻炼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


在松阳乡村七九八文化创意园里,西屏街道十一村的村委会主任夏海发被中国美院的学生们包围着,除了松阳县白龙圳的河长身份,夏海发还当了一回师生们的「模特」。


明显地,被学生们画张像,老夏情绪很激动。「跟平时的治河工作相比,感觉当模特也是累人的。」他接着笑着说,「治理河道也累的,每天都要去巡查,但是,看到现在治理的这么好,成果是肯定让人高兴的,大家都说好。」


写生现场


另一边,部分学生则背着画架、拿着相机走出创意园,他们是跟着河长去巡河了。学生们一边询问着河长们的日常工作,一边用画笔描绘各种场景,真正走到了治水的第一线。这也带给他们很大的触动。


中国美术学院师生认为,运用艺术的手段,记录这些人这些事,引得更多的人关注五水共治,这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学生秦良玉说:「看他们在搞那个垃圾,我印象很深刻。他们是要踩着一个栅栏的门走过去,我们试了下差点要掉下去,但是他们就看起来很熟练。」


学生薛凯文则感慨的说:我到山里写生的时候,看到那些水,真的很有喝一口的冲动。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去画河长、河工,可以让城乡的人们知道在这些乡村,河长、河工们是很辛苦的去清理它们,他们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我们不要在城市里污染水源。


中国美院陈卓毅老师表示:通过学生们亲身的体验和了解,再去展示河工河长的形象以及他们治水的过程,这也让大家意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写生现场


然而,对于成为学生们作品的主角的河长们,相比于新奇,他们更感觉到了一种肯定与激励。


河长叶梦梅说:我们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颖,也是对我们基层工作的一种肯定。通过艺术形式来对治水进行宣传,可以让我们普通民众更加知晓我们这项工作,平时也能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学生们为松阳县溪水南街道段河长周杨胤画像


学生为松阳县茅溪坑河长何平画像



 绍兴篇:为最美河工塑像 


2017年3月29日上午,「五水共治」主题活动之「为最美河工塑像」在绍兴市文化馆拉开序幕。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师生们采用了最直接的现场泥塑的方式,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五水共治」活动的丰富性添砖加瓦


在绍兴市民的见证下,面对十多位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最美河工,雕塑系的师生们在短短三小时时间内为他们完成塑像。时间虽短,但硕果颇丰,师生们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紧扣对象特征,针对不同的创作感受,创造出一个个引人赞誉的「最美形象」。活动也吸引了不少驻足观看的目光,群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活动现场


 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为活动增添了几分惬意,师生们一致决定将活动场地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在与河长们热情地问候和初步的认识后,师生们选定了各自合作的伙伴。大家很快便进入了状态,立马调整起之前准备好的雕塑架子。



本次活动由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龙翔,余晨星,钱云可,张克端,翟小实等老师亲自带队,第一至四工作室的研究生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了其中。本次活动,除了贯彻「五水共治」的主题外,也是展示中国美术学院师生风采的难得平台,同样也为同学们向导师们学习和取经提供了好机会。另外,新浪微博直播频道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们委托雕塑系的同学进行了全程的现场跟踪直播,在网络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


塑像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雕塑系的师生有问必答。有好奇的群众与师生探讨学术的,有热心的群众对泥塑提出意见的,有的则是目不转睛地围观着整个塑造的过程,一看就是一上午。不得不说以「现场雕塑」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确实给群众们带来了不少的新鲜感受和惊喜,人们纷纷掏出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



泥塑完成后,师生们与各自合作的河长合影留念,河长们亲自在他们的雕塑上留下了名字。临别前,面对这样的经历,许多人满怀不舍,他们都表示期待日后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有意义。另外,在师生们的协助下,已完成的头像作品在现场进行了翻制,作品最终可能将以展览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活动落幕合影留念



兰溪篇: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因溪得名,水路纵横,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唐代诗人戴叔伦的诗句,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带着人们荡舟水上,进入一千多年前兰溪一带的山水之境,体验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兰溪 诸葛八卦村


为集中展现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工作成效,深化全民治水工作,中国美术学院基础部设计分部设计9班、设计11班的60余位同学,在胡晓东和张建中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到兰溪开展艺术写生活动。


兰溪写生活动现场


下乡活动将近两周,师生队伍在当地治水办带领下,参观了诸葛八卦村、芝堰古村、游埠村、女埠村、聚仁村、垷坦村等村落。当地河长对师生们细致地介绍了「五水共治」的成效。


他们在写生过程中用画笔、相机记录了精彩的画面,为河长河工画像,书写了丰富的感受。


鸭舍变「雅舍」——郭峰乔(设计分部学生)绘


「那天很冷,河工就泡在水里清理河道。真的很让人敬佩。」——陈跃(设计分部学生)绘


「游埠河河长蒋碎有,是一位企业家河长。一直经营环保企业,对治理污染很有经验,在当地声望很高。」——王一墨(设计分部学生)绘


雨中河长——黄芹(设计分部学生)绘


「我小时候,家乡的水也很清澈,后来慢慢被污染了。看到这里的水,好像看到小时候记忆中家乡的河流一样。看了这里治水前后的对比图片,变化真的很大,学习到很多。」——雷迎(设计分部学生)




「河长是很辛苦的,责任重大,有一位女河长王艳红令我印象深刻。她原本就是村里的干部,退休后,又接下了河长的重任。」——王雅婷(设计分部学生)



「我们是学设计的,这次写生,走进了很多古村落,看到很多古建筑,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设计很有帮助。我们还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忆深刻的是游埠村村民很热情,招待我们吃了传统的‘长桌宴’,特别好吃。」——张鼎(设计分部学生)





带队老师张建中认为,这次的「五水共治」下乡采风活动,让学生们走进基层,走进自然,画河工河长,画民风民俗,了解兰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五水共治的见证者,是十分有意义的。


兰溪治水办钟晓峰部长十分认可写生活动的进行,他认为这对于治水工作也是一件「大好事」。一方面学生切身体会了治水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家、艺术院校学生们的到来,进行艺术采风、创作,也让当地的老百姓对家乡更有自豪感,对五水共治的成功更有获得感。


更有河长希望将学生们对自己的写生作品,拍下照片作为微信头像。



 绍兴越城篇:穿梭到宋代,学习古人择水造境 


沈园 东苑


「人」与「水」的关系是恒古不变的一个主题,现代社会,人类面临关于「水」的各类难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是我们所关心的。


这次中国美术学院社会考察特地针对绍兴越城的地域特色,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沈园、鲁迅故里、以及当地的治水现场等地点展开写生长卷,体察不同时代,中国古人与今人和水相处的态度。


此外延伸出的「河工千人肖像」也是中国美术学院针对「五水共治」话题展开的一个大的绘画项目。


「水」和衣食住行相关,和人居空间、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态度、鲁迅故乡的河、酿制而成的绍兴黄酒、以及「五水共治」里的水,共同汇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水的「文化现场」,这正是艺术需要面临的课题。


谈谈沈园的园林


沈园 孤鹤轩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它也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


沈园中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依据历史面貌或沈园文化内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园的古迹区、东苑和南苑这三大区内。


河畔边 学生写生


在保证基本的园林活动空间外,沈园内的水体、建筑、山体及植被(花木)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整个沈园之内建筑不多,满地绿荫,挖池堆山,栽松植竹,临池造轩,极为古朴。

园林四要素的完美结合,相互协调,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突出了各苑的主题气氛。为了充分发挥水体景观的优势,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假山、游廊等,扩大了各苑水面的实际控制范围,增加了园林情致和乐趣。


到访的那天,绍兴下着淅淅沥沥地小雨,雨中的沈园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悠悠意境,妙哉妙哉。曲径通幽处,只见东苑的观景亭中,几位学生正在绘制草图,两位带队老师在一边指点,他们分别来自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的于朕老师,及图像与媒体分部的曹澍老师。


曹澍:感受古人、现代人与自然空间的关系


「五水共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此行考察绍兴水乡、园林、兰亭、大禹陵等,借此机会探寻古人是怎样去面对自然生存空间的。每个学生创作的切入点都不一样,最终汇集成长卷。


曹澍老师翻看学生作品小样


我们偏向于古人思维方式的考察,怎么去经营自己的生存空间。之前也推荐学生们去看看明朝李渔写的《闲情偶寄》,其中「居室篇」讲道在这生活空间里面,水是如何放置的,屋子的布局、园林规划,与心理学也有关系,从文化的根源上去找一找,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知道怎么相处了,就知道怎么对待周围环境。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篇《钗头凤》,戏剧是门集空间、建筑、绘画、声音、表演等综合艺术,浓缩了这一主题所涵盖的内容。


许伟松,沈园长卷草图,折页针管笔


我希望学生们尽可能地多学习,不求多么独特的作品,他们在实地的考察中,能形成完整的思路。一部分是调查笔记,一部分是绘画,空间组织、经营构图、位置地标都在长卷中体现出来。


下乡风景写生的材料不限,旁边标注些文字的注解,如调查的信息和自己的感受。下乡是一部分,之后的课程也是延续这一主题,也会有影像作品。我们两个班各有专业的侧重,于老师的偏向于三维、制作模型,与设计三维课结合。


于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择水造境


选定沈园为主要考察对象,希望从多重个体的视角去考虑空间关系,包括山石、溪水、连廊、景观等等的关系。作为现代人,到了古人所造境中,我们的感受穿梭到宋代。


于朕老师在指导学生


以沈氏园为研究基础,观察各个院落的景物呈向内「聚合」态势的布置,即院落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所有景物的安排也从高度上来看有一个从外向内跌落的趋势,这就是江南园林中以水体为中心的造园常用的「内向性」布局特点。


把沈园结构炸开、剖解,包括研究人的行走方式,人在沈园里的动线的研究;而其他生物,比如猫是怎么走的,可以借助GPS可以绑一个它身上会有一个路线;水行动态势是怎样的,它有自然流动的过程,也可以让GPS漂浮流动记录。


崔翔,水溢沈园,纸本针管笔


有趣儿的是古人早已设定好这一切,800年后的现代人依旧踏着古人的动线,这些看似穿越,其实是高度一致的,后人重复着前人的轨迹。但是随着时代不同、科技进步,又有不一样,遇到新的问题。


沈园 务观堂


此行我们是来考察古人是怎么择水造境的。沈园够小,各元素收纳其中,学生们能都在转转悠悠中审视全局,在不断地绘图中,脑海中形成三维图,知道当中的地形是怎样,空间的怎样布局,亭台楼榭廊是怎么做的,包括古人选基地,选石择水,所有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


从人文角度出发,最后落到长卷这样实际的载体上,GPS定位只是手段,考察人、自然和水之间的关系是重点,为最终的作品做铺垫。


岑娜晶 多视角沈园 册页


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有限的园林的空间,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这是中国园林最神的地方。而欧洲皇家园林是在高处俯瞰周围,一览无余,净收眼底,这就是与中式园林主要区别之一。


鼓励通过资料采集研究的方式,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去呈现,不是简单的描摹,可能会以一个研究的方向,蒙太奇的方式重组沈园,这就是有趣儿的地方了,也是创作。


过程即是收获,基础研究透了,训练了动手能力,鼓励再创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读历史一样,从历史中总结,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


雨中的沈园


据统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共有近1500名国美学子深入「五水共治」最前线,前往浙江的各个水系,画出自己眼中浙江的青山绿水、治水新貌和动人事迹,并绘制1000张河长肖像


优秀作品将在5月上旬展出,并且呼吁更多的人做「五水共治」的宣传者、参与者、监督者。




来源|美术报  CAA雕塑系

编辑|张同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