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玩出花了!DeepSeek这3个隐藏操作,我 ... ·  9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给大家看一套发布会PPT ·  22 小时前  
跟我学个P  ·  除了DeepSeek,这个AI工具做的PPT ... ·  3 天前  
跟我学个P  ·  清华大学的这份《DeepSeek》PPT手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知识总是在卖弄,智慧却深藏不露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1-27 23:38

正文



知识总是在卖弄,智慧却深藏不露
文:网摘  编:李强
乔布斯:“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为什么乔布斯会如此?因为乔布斯深深地认同苏格拉底的判断: 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这是人生在世的根本大事!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当我们反思生活的意义,仰望头顶的星空,内察心中的道德律令,追问死后的世界,都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照亮,也是对智慧的思考。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整理了一份“智慧书单”,诚挚推荐给各位:

看书名,好像非常心灵鸡汤,但这当然不是一本随处可见的金句合集。
叔本华的穿透力和洞察力,就算是谈论如何在这世上过得安逸、得到幸福、人所拥有的财产等等等有实用需求的话题,也是大匠运斤。
叔本华说,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
这句话深深的赞同。 当你不依赖于别人眼中寻找自己,你就越自由。
“在读完叔本华的书的第一页以后,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将要把他所写的所有东西都读完为止,他所说的每一次字词我都要听。”
——嗯,听尼采的就对了。
如果2021年一定要选一本“心灵鸡汤”让自己清醒,又能得到温暖和慰藉的话,那就读一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作者阿图·葛文德,算得上是医生中最会写书的作家之一了,不仅是哈佛医学院的教授,也是一名外科医生。
50岁的时候,阿图医生发现, 无论医学如何演进,人类永远无法战胜死神。
“在医学院读书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不包括死亡。”这是阿图医生在《最好的告别》中的第一句话。于是,他用了8个故事,来记录临终老人和家人、养老院和医生们之间的心路变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到底是该努力医治,还是应该放弃治疗?
现实中,面对家人离去,是选择流水线般地对待他们余下的生命,还是和他们好好完成最后的告别呢?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你身上,你是愿意被插满管子离开,还是在家人的陪伴中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呢?
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能坦然的生,也要从容的接受死,生命尽头这场渐渐远去的目送,便是我们对自己,最好的告别。
这本书是在伦敦读书时,和教授成为好朋友的一个连接点。
当时刚落地,人生地不熟,言语又拘谨。第一个学期,讲研究方法论的教授是一个哲学博士。当问到我们有什么能读得懂的哲学书时,全班没几个人吭声,我鼓起勇气,战战兢兢报了这一本。
没曾想,这本书的作者,是他的最爱。于是之后,话匣子便打开了。
《哲学的故事》的作者是威尔·杜兰特,文风亲切活泼,讲故事娓娓道来。他和妻子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哲学,从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落到普通人的思想里。这本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哲学史,也不是那些深奥的哲学理论罗列。

许多我们想不通的事情,这本书里都给了我们答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