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您说过,故宫现在展出的藏品不到1/100。在民众印象里,故宫已经很大了,为什么会有“展品展不出来”的烦恼?
单霁翔:一些观众反映参观故宫博物院看不到文物藏品,实际上故宫里有形式多样的展览,只是布局比较分散而已。这些年,我们每年办的展览有45个左右,展出的文物藏品超过1万件。当然,这个数量和184万余件(套)的藏品总量比起来,确实太少。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开放面积,让更多藏品和大家见面。
2002年在启动文物建筑修缮之前,故宫开放的面积只有30%。2012年我来故宫时,已经扩大到48%,2016年底达到76%。到2020年,我们上报国务院的计划是开放到80%。到那时,故宫要实现“红墙内无办公区”,整体空间都要用在陈列展览和接待服务上。临时建筑要拆除,只留下古建筑和复建的古建筑。现代职工要从古代宫殿里“请出去”,职工的私家车也要挪走,包括我的车,也不能停在里面。概括来说,就是让故宫完整起来,包括实体的完整和尊严的完整。2020年,这个计划会完成,那一年也是明成祖朱棣肇建北京故宫600周年。我的使命就是把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环球时报:听说建造故宫北院区的工程已经启动,将来会用于展出更多藏品。为什么不借助其他平台展出,而是再建一个新的院区?
单霁翔:进入新世纪以来,故宫不断进行藏品清理,在册的藏品总量由原来的100万件增加到184万件。另一方面,参观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故宫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年均接待人数超过千万的博物馆。这么多年来,故宫没有发生踩踏事故是个奇迹。但不做改变的话,不能担保以后不会发生。建立北院区,就是为了解决大量的大型文物展示、存放的问题,比如说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将来北院区展出的文物,将是现在展出数量的数倍。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文物保护,到时公众可以参观修复文物的过程,了解这个幕后工作的意义。
为了让故宫“走出去”,我们还会在世界各地办更多的专题展览。之前在澳大利亚、美国的展览都是很轰动的精品展。我认为博物馆是放文物的地方,但不是“文物库房”。所有公众都有知情权、收益权,大家收益了才会支持博物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