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追寻年少时的梦 ·  3 天前  
一星期一本书  ·  睡前思考一段话 ·  3 天前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搞事情,我们是认真的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信息碎片化时代,你要知道真相背后的逻辑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11 20:27

正文


Dec.

11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人都有简化故事和戏说故事的习惯。比如,一个复杂的故事,如果讲不明白,就直接说那个人道德有问题;一个复杂的逻辑,如果没时间讲,就会直接说,那人神经病。


作者 | 李尚龙



1.

 

先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吧。

 

我们都知道岳飞,知道他的精忠报国,更知道岳王坟前跪着的几尊雕像,在街上,你问岳飞是被谁害死的,十个人中间有八个都会说,是一个叫秦桧王八蛋:他卖国求荣,陷害忠良。

 

可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嘛?

 

随着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人们开始对一些细节感到疑惑:比如,秦桧那时已经是宰相,南宋时期重文轻武,秦桧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没有什么盼头,如果他卖国求荣,难道他到了金国可以当皇帝?

 

说他陷害忠良,他的官职和岳飞几乎是平起平坐,自己又有什么能力制岳飞于死地呢?秦桧有这个权力嘛?

 

在读到那段史料时,自己也是满满的疑惑,不能理解,可是就是对秦桧愤恨,仔细一想又不对。

 

可为什么人人都会唾骂秦桧呢?

 

后来明白,人都有简化故事和戏说故事的习惯。

 

比如,一个复杂的故事,如果讲不明白,就直接说那个人道德有问题;一个复杂的逻辑,如果没时间讲,就会直接说,那人神经病。

 

那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杀?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所有的皇子都被带到金国,死的死,囚禁的囚禁,只有宋高宗赵构在外未归,后来恰巧成了唯一幸存的皇子,就登基上位,成为南宋皇帝。宋徽宗在金国受尽屈辱而死,宋钦宗一辈子都被软禁在金国没回来。

 

岳家军英勇善战,他们口号“誓杀金贼,迎回二圣”没有非议,可如果站在宋高宗赵构的角度,这个逻辑就可怕了:老子好不容易当了皇帝,你竟然要迎回我爸爸跟我哥哥,那我皇位不就没了,你咋不上天?

 

朝廷上,岳飞主战,秦桧主和,两人矛盾已深。甚至在秦桧眼中,岳飞就知道打打杀杀,弄的民不聊生,这才是误国啊!

 

岳飞从刚进朝廷起,就有犯上的习惯,宋高宗只要做的事情不符合他的心愿,他就辞职回家,让朝廷派人请他。

 

甚至有一次他让赵构任命下一代接班人。

 

赵构不能生育,朝上朝下众人皆知。

 

久而久之,这样的怨气加剧,岳飞之死在所难逃,所以,想杀岳飞的,恐怕是赵构吧。

 

秦桧可能也只是赵构底下的一枚棋子,可惜的是,却跪了那么多年。

 

可是,读到这里,我又开始怀疑,岳家军英勇善战謀士过人,难道没有一个人跟岳飞献计说:大哥,不能迎回二圣了,老大会不开心的。

 

难道没有一个人跟秦桧说:大哥,不能当替罪羊了,不要跑前面去了,到头来皇帝没事儿,你要遗臭万年的。

 

我想肯定有,可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我们无从得知,也没有史料证明,历史永远扑朔迷离,毕竟,这背后的逻辑太复杂,于是,我们只能简化这个故事:岳飞忠良,秦桧卖国求荣不得不死。

 

所以,问题来了:简化和好听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相?


 

2.

 

人是通过故事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解的,故事矛盾点越多,坏人越坏,故事越好听,越能加深你对这件事情的了解,就越能加强你对这件事情的评价。

 

可是,真相是这样的嘛?

 

分享一个身边的故事: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那天在生日趴上忽然哭到泪奔,说男朋友把她摔了,她鬼哭狼嚎着,我们在一边心疼。朋友问:是他出轨了嘛?

 

女孩子点点头。

 

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渣男!

 

好了,故事讲到这里,你会怎么评价?

 

渣男和善良女孩的爱情分手了,这男人真无耻,垃圾,草!”

 

可是,真相是什么呢?

 

几个月后,我见到了这个男孩子,他的叙述更加让我震惊。他说,他总是看见这个女孩子和前男友打电话,甚至出去玩儿,他心里难受的很,然后多次跟这个女孩子沟通说自己不舒服。可是这个女孩子呢?只是每天说:我们没有关系,只是好朋友,他最近刚失恋了,需要我陪伴。

 

他说:“后来我提出了分手,她不同意,我没管,只是铁了心分手了,一个月后,就有了另一个姑娘走进我的世界。我释怀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你的评论又来了,“原来是个渣女,吃的碗里看着锅里,活该被甩!”

 

等等,就是真相了嘛?

 

还不是,又迎来了一些问题:女孩子为什么要和前男友见面?是男生对她不够好吗?男孩子为什么在一个月内就找到了真爱,是之前就在做铺垫吗?

 

可是,这些细节,除了当事人之外,我们无从得知。但人们习惯于用道德层面去简单的评价这复杂的故事,评论来评论去,最后的结果,就是离真相越来越远。

 

于是,直到今天,女孩子的朋友还在说那个男生是个渣男,男孩子朋友直到今天还在调侃这个女孩子是个“怀旧的婊子”。

 

我之前跟一个剧组时认识一个导演,导演不停的跟我说:这个制片人是个傻缺,总共300万投资,他要从中拿走30万,不拿还不给我们制作费,想钱想的眼开了,道德品质败坏。

 

另一个导演说:他这个家伙在行业里出了名的贪心,据说北京已经有一套房子了,还这么贪,早晚被电影圈封杀!

 

其实,后来我遇见的人,几乎都不怎么看好他,风凉话都是从他爱钱如命开始说起的,然后指责他的道德败坏。

 

可是后来我遇见了他,跟他喝了一次酒,喝的挺大,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弟弟病重,一个妹妹要读大学,父亲很早去世,母亲没有工作,他只能一个人养家,这些年一个人在北京不容易,虽然很多人骂他谈心,但想到他的弟弟,自己无憾。

 

他说到这里,眼睛就红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爱钱如命的人哭成这样。

 

也就是从那时起,任何一个在道德上评价别人的话题,我都会格外谨慎的参与,因为评价一个人道德简单,但背后的逻辑,真相的细节,却复杂了许多。

 

写到这里,我开始感到“真相“两个字的厚重。

 


3.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句话:凡事要么证实,要么证伪,要么存疑。

 

这个价值观的逻辑是:在这个时代,真相很难捕捉,每个人都对真相有着复杂的理解,我们很难知道真相,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调查、分析,无限逼近于真相。所以,负责任的态度就是不要妄加评论,调查取证后,再去下结论。

 

在调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真相根本没有那么简单,甚至每个人都对真相有着自己的理解,随着信息量增多,人也就更能容易理解别人了。

 

当人们明白这些东西时,才是人开始成长的刹那。

 

现在我不太敢在网上写什么东西,因为网上的戾气太重,什么观点总会有人在评论攻击,有些人甚至没有读完你的文字就开始攻击。

 

可所有的谩骂,都起步于误解,止步于遇见

 

就比如,我们一直在骂这个出轨,那个骗捐,骂得不堪入目,却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背后的逻辑。

 

有人说,那我信息不全啊,当事人也没给我们公众信息啊,我怎么去了解呢?

 

那么,在不了解别人生活的前提下,学会沉默,也是一种尊重。

 

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去做,为什么总是在不了解真相的前提下,恶语相向,总是为别人的事情操碎了心,这样的世界怎么会变好呢?

 

我想,在这个快速的发展的世界里,除了真相,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一整套逻辑,和你自己对这套逻辑的理解。

 

这些,更需要一个人去读书,去思考,去咨询,去请教。

 

那样的人,一直在路上,每天都对新鲜事物和不明白的事务充满着好奇,他们一直在学习,就永远不会自以为是的妄断是非。

 

喜欢妄断的人,往往妄自菲薄。

 

而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能走的更远。

 

《人类简史》这本书说:人因为知道无知,才能看到更广泛的世界。

 

愿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些,青春无悔。


—THE END—


☀李尚龙,青年导演,作家,著有新书《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