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0~12岁乳牙要如何防龋齿,避免长一口“烂牙”? ·  昨天  
丁香妈妈  ·  孩子身高达标吗?多高算正常?2025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为孩子的游戏世界正名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1-12 14:00

正文

游戏(Play)是一种人类现象,发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游戏是孩子的好朋友,是由孩子内部动机引起、可以不受外部规则约束、且由孩子自由探索创造的活动。



误解一:我家孩子怎么总是自己一个人玩?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Parten(1932)把学龄前儿童游戏的世界看做一个简单的小型社会,按社会关系的从简单到高级分为了6种:


1.无所事事或偶然的行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做短暂停留,并没有具体的游戏表现。

2. 游戏的旁观者:观察他人游戏,期间也可能和游戏者进行对话,但并没有参与其中。

3. 单独游戏:独自一人游戏,自言自语,并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4. 平行游戏:在同一空间内,两个或多个小朋友在近距离内选择相同或相似的玩具进行游戏,但互相不交流。

5. 联合游戏:多人一起游戏,但游戏以个人意愿为主,材料使用相同,却没有合作和共同的目标。

6. 合作游戏:小朋友围绕同一主题,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团体游戏。例如,一起搭建城堡。


Parten对40个幼儿园的儿童进行观察和总结发现,平行游戏是幼儿园中发生的最高频的游戏模式。在幼儿园1/3的游戏时间中,有超过60%的孩子都在平时游戏的模式中。



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Piaget通过年龄将孩子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孩子2-7岁被划为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正好也是孩子的学龄前时期。其特征是自我中心性,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



因此,在孩子游戏过程中,一个人玩并不能代表孩子孤僻,性格不好。这只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中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仅仅是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其实,在学龄前儿童中最经常发生的平行游戏,也是孩子从独自游戏到合作游戏社会化发展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孩子们其实已经开始无声的交流,包括同伴玩具的选择、游戏的地点,都会影响他们自己的游戏内容。爸爸妈妈可以在平行游戏时引导孩子之间的交流,但同时也不必太强求。 随着孩子思维的发展,都将经历“去自我中心”阶段,体会他人所想感受他人所需,家长不必太焦虑。


误解二:我家孩子就知道打打闹闹?


追逐打闹游戏(Rough and Tumble Play)


当你看到一群小男孩在操场上玩耍,就会经常看到一个男孩想跳起来跃到另一个男孩子身上,并伴随着大量身体冲撞和扭打的场景。如果这时被一个妈妈看见,肯定要大喊:“快停下来!太危险了!”其实,这也是游戏的一种,被称为 追逐打闹游戏(Rough and Tumble Play)。


游戏打闹(Play Fighting) vs.真实打架(Real Fighting)


在游戏打闹中,孩子们是面带微笑并且十分享受游戏的过程的。孩子之间不会伤害彼此并愿意继续将游戏进行下去;而在真实打架中,孩子们会重重地推搡彼此,并且用身体碰撞伤害对方。

根据佐治亚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家Pellegrini的研究显示,追逐打闹游戏对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打闹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力量并且塑造“我很强大”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自控,在玩耍得到乐趣的同时不伤害其他小朋友。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身体的感觉、情感的反应与情绪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喜欢追逐打闹游戏,其实也是一种身体的感知,一种情感的探索,是孩子体验社会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些打闹游戏,找寻强大的自己、锻炼竞争的能力。

数据来源:

Essays,UK. 2013. Play preferences ofdeveloping childre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kessays.com/essays/young-people/play-preferences-of-developing-children-young-people-essay.php?vref=1

Paquette,D., Carbonneau, R., Dubeau, D., Bigras, M., & Tremblay, R. E. 2003. Prevalence of fatherchild rough-and-tumble play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inpreschool children.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18 (2), 171-189.

Parten,M. B. 1932.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Psychology, 27 (3), 243-269.

Pellegrini,A. D. 1987. Rough-and-tumble play: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2 (1),23-43.

Piaget,Jean; Inhedler, Bärbel (1969).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 BasicBooks.

Smith,P. K. 2010. Physical activity play: exercise play and rough-and-tumble. Children and play. Chichester, UK:Wiley-Blackwell.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