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太爷
高太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攻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学习可以很快乐,生活可以更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精英讲书  ·  大五人格的局限性| 精英讲书 ·  昨天  
壹心理  ·  有奖征集|写给做过心理咨询的你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高太爷

如何像算命大师一样思考?

高太爷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9-09-11 11:56

正文


最近,微博查封了60多个粉丝量几百万甚至千万量级的“算命大师”,比如说其中的“看相禅师”,坐拥粉丝1200多万,收入稳超5000万。


据事后的调查,这些所谓的大师,没有一个是“专业的”算命出身,只是掌握了一些话术和技巧的诈骗团伙。


而且是批量的,速成的!


原来,成为大师这么容易!


这个结论,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更加扎心的表述:


原来,上当受骗这么容易!


每当大师倒下,看看他们的骗术,真的是简单幼稚,因此,大家的反应往往不是对大师的斥责、警惕,而是诸多调侃,如“傻子太多了,骗子都快不够用了”。


非常高智商,非常优越感!


但藐视对手,其实也是在侮辱我们自己。


就如同各种抗日神剧,鬼子智商下线到令人发指,而我们居然就被这样一群SB打的差点亡国灭种,我们的智商也是堪忧。


大师升级的很快,大师的手法看起来也很粗糙,甚至,大师的学历也就小学、初中水平,但术业有专攻,不得不承认,在装神弄鬼、操纵人性、招摇撞骗这方面,他们是认真的,他们是专业的!


如果真的仔细研究他们的“成功个案”,他们对心理操纵、人性弱点营销、人际话语操控的实战应用,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绝,确实可以称之为“老师”。


他们是行走的实战派心理学大师!


这里,我以一个心理学者的角度,研读“大师们”的成功个案,一窥“大师们”秘密:


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让人感觉很准的?


1.“人群筛选”


我的好朋友卫蓝在其心理学畅销书《反本能》中,讲到了“人群筛选”这一概念,我认为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在这里。


经常有人会收到各种诈骗短信,大多数人会觉得很低级幼稚,怎么可能骗到人呢?


但是这种错洞百出的诈骗信息,是骗子故意为之的策略,用营销话术就是“目标人群定位”,也可以称为“人群筛选”。



设想一下,如果诈骗分子编制的信息非常严谨,在非常庞大基数的群发下,很多人会跑去咨询,那么骗子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人力去二次筛选。


越努力,越低效。


越努力,越焦虑。


所以,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编写一些漏洞百出的信息,这种情况下,还有人去咨询,那么这样的智商,基本上也就是他们需要的,从而快速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


如果我们相信骗子傻,那我们才是真的傻。


绝大多数的算命大师,之所以能够做到口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筛选出了能够盲信的人。


而且,即使那些大师预测错了,又或者做出了各种奇怪的言论,这些人本身愿意把各种事情的解释往命理上靠,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人生是命理注定,心理学称之为“合理化”。


而那些认为不准的人,根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也正因为理性的人不关心、不关注,所以,难以汇聚一股反对力量,去反驳和对抗这些算命大师的错误预测。


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些信命理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大师真准,然后不断地介绍其他人去算一下,慢慢地,大师在其封闭的人群中自我增值、繁衍。


于是,轻轻松松百万,乃至千万的信众,我辈不及也!


2.巴纳姆效应


我们不妨先来做个小实验。


最近在研究这些大师的成功案例,偶有所得,对于隔空预言大家的性格特征,颇有几分见地,请大家在手机屏幕前默念自己的生日、血型、星座,老高下面就来分析大家的性格。


默念一分钟……


默念一分钟……


默念一分钟……


老高给你的私人分析结果如下:


“你拥有可观的潜能,但还没有充分发挥。”


“你有时候会觉得你非常的相信自己,然而在其他的时候你并不是那么的自信”


“你看似严肃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


“许多时候,你严重地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


“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


“你的某些人生期望似乎是不切实际的。”


“你对陌生人常常显得沉默寡言,但熟悉的人却会认为你活泼健谈。”


这七条性格分析,你中了几条?


是不是其中大部分描述,都多少符合你的性格?


其实,这就是算命大V“看穿”你、“算准”你的秘密。


算命大师往往使用一些十分模糊宽泛的描述来测算你的性格。


人性是复杂和多面的,在不同场合表现也不同,因此,前面描述中的“你有时内向,有时外向”、“你的某些期望不合实际”,这里的“有时”和“某些”,就成为了万金油的表述,在绝大多数场合不会出错。


这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又称弗拉效应),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甚至能够放诸四海皆准的。


心理学家弗拉曾经就用类似老高前面写的语言,分析班里学生的性格。


这些高智商的心理学学生反馈说,这些完全一样的描述,非常符合他们个人的性格,根据量化的统计,满分5分,而学生反馈的平均分是4.26分。


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人性威力!


算命大师和占星术预言人的运势并提出建议,也用了类似的技巧。


“狮子座要提防身边的小人,也要细心做事。”(放之四海而皆准)


“金牛座的年轻一族要保重身体,提防亚健康问题。” (放之四海而皆准)


“最近你会遇到贵人。”(模糊表述,多久是“最近”,什么算“贵人”?)


“你可能会自乱分寸,对于一些突发的状况难以应对。”(模糊表述,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难以应对”、“自乱分寸”也是范围宽泛的表述)


所以,最近有一个朋友在跟我探讨星座知识,无论我怎么说,她只一句“真的很准啊”。


然后,我无言以对。


因为,她说的还真对,确实真的很准啊。。。


3.马后炮


第三种让我们觉得很准的方式,可以称之为马后炮。所谓的马后炮,就是用结果逆推原因。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文章和马伊琍离婚了,算命大师于是发了一条微博,说文章的面相/生日/星座如何如何,马伊琍的面相/生日/星座又如何如何,这两者是如何相克,因此注定无法白头偕老。


这其实不算是什么“预言”,只是根据众所周知的结果胡诌出一套理论而已。


当然,有些骗术比较高端的算命大V,会用更高明的方法,他们会拿出几年前的一个微博截图为证,说,“看,我早在2010年就预测到了他们离婚,厉不厉害?”


不厉害,这个“预言”的秘诀是:


在此之前,他们在微博已经做了成百上千条预测,预测XXX和XXX要离婚,YYY和YYY会结合,等到“预言”的事件真的成为现实,他们就把那些自己预言中的信息截图出来。


实际上,他们的预言准确率非常低,但总有一两条蒙对的,但他们只拿这几条蒙对的出来唬人,所以自然就显得法力高深,预言能力拔群了。


在心理学上,我们容易记住那些不合常理的事,比如六月飞雪,但十二月飞雪,我们就不会刻意去记得了,我们容易记住骗子们实现的预言,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大多数没有实现的预言。


大师们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即使在几百、乃至几千万人面前,白纸黑子的胡扯,他们也是铿锵有力、信心十足,因为,他们从来不怕被戳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