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酷玩实验室
理工男神聚集的神秘所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涵江时讯  ·  早安!涵江! ·  3 天前  
涵江时讯  ·  早安!涵江! ·  3 天前  
少数派  ·  我们 11 月买到了这些好东西,还有 2 ... ·  4 天前  
少数派  ·  我们 11 月买到了这些好东西,还有 2 ... ·  4 天前  
长江网  ·  霸王茶姬突然被曝!最新回应 ·  4 天前  
长江网  ·  霸王茶姬突然被曝!最新回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酷玩实验室

追念!他辞掉厅级高官,带病苦行西藏16年,却希望自己毕生心血永不启用

酷玩实验室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10-01 22:09

正文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这两天

有这样一则h5

在蛋蛋姐的朋友圈悄然传播


转发这则h5的

有些是被悼念人的亲人朋友

有些是复旦大学校友

有些则素未谋面

甚至此前从未听说过他


大家共同缅怀的人叫钟扬


就是照片中的这个“胖子”

他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

2017年9月25日上午

他在内蒙古出差时不幸车祸离世

他倒在了为人类寻找末日种子的路上


而此前

他已买好了当天飞往上海

三天后飞往拉萨的机票


就是这个矮矮胖胖皮肤黝黑

看起来像农民的采种人

他曾在中科院植物所干到“副厅级”

却毅然辞职

到复旦大学当了个普通教授

好不容易在复旦干到“正处级”

他又飞到世界“最高学府”西藏大学

当了个普通教授


然后十六年如一日往返西藏上海

带着团队在西藏行走40多万公里

为人类末日种子库

补充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

可存放100-400年


有人可能会问

要这些种子有什么用

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平国家的我们

大概很难想象

一次战争、地震、火山喷发

就可能让某个重要物种永远消失


而科学家历来就有这样的担忧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

俄国科学家就开始着手建立种子库

他们在列宁格勒建起了

世界上第一个种子库——

瓦维洛夫全俄植物栽培研究所

植物学家瓦维洛夫


这个种子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经历了28个月的残酷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这场战役被称为人类近代史上

攻击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

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战役


然而种子库却安然无恙

在那里的几名植物学家

宁愿活活被饿死

都不舍得吃一粒种子库的种子


而今全世界最大的种子库在挪威

叫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库

在距离北极点1300公里的永冻冰山深处

储存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84万份种子

被称为“植物诺亚方舟”

当你的国家遭遇了战争、

自然灾害需要种子时

就可以申请提取库存

斯瓦尔巴德全球种子库


而钟扬援藏16年

正是为了为中国甚至全人类

建这样的“种子方舟”


今天

蛋蛋姐希望大家花一点时间

听一听钟扬的故事


1964年5月

钟扬出生在湖南新宁

不得不说

这小子真是天资聪颖

14岁初中毕业

接着就想参加高考

1979年,他用一年的时间

就把高中的课程全部学完了


但是那时国家是禁止提前考试的

只要你考上了

不管是中专还是师范

都必须得去上


但是中科大少年班就不一样了

没考上可以继续回去读书

钟扬想:那就搏一搏呗

没想到这一搏还真考上了

从此进入了这个神童云集的地方


进入大学的钟扬

学了四年的无线电专业

没想到毕业却被分配到了

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当了个实习员


这个学无线电的男孩儿

用1万小时弄明白了无线电

酷爱写诗

但偏偏对植物既不懂也不感兴趣

刚去的时候他想:

先干两年吧

到时候我再考研离开这里


也许是天生的那股认真劲

干一行,爱一行

他居然还真爱上了那些植物

于是去日本读了个生物博士

回来继续干


钟扬这一干就是15年

从一个实习员一直干到了副所长

这可是相当于副厅级的职位啊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

2000年,钟洋居然辞掉副所长

跑到复旦大学当了个教授


这一去不打紧,钟扬发现

生物多样性排名

倒数第一第二的上海和北京

居然集中了50%的相关人才

而排名前三的西藏相关人才却极少


青藏高原在科的水平的植物占到了我国的32.9%,约占1/3。西藏的面积占我国的1/7,但是它的植物,在科的等级占到了32%,在属的等级占到了38%,超过了1/3


植物都在西部

人们在这儿能干嘛呢

钟扬当即决定,要去援藏

按照国家的支援西部“结对子”政策

复旦大学对口的是西藏民族学院

这所学校啥都好

唯一的问题是它不在西藏

而在陕西咸阳


无奈钟扬只好找到西藏大学“自由恋爱”

既然是自由恋爱

自然不像家长指定配对啥都包

也就是说没有报酬、没有经费、没有团队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

这个“野孩子”自带经费、

自己解决住宿、自建团队

开始了这项寻找种子的大工程


那时的西藏大学

条件真的差到难以想象

植物学专业没有教授

甚至连获博士学位的老师都没有


钟扬说:

不让这所学校建起博士点

我就不离开


于是,刚到那里的第一年

钟扬就为西藏大学争取到了

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此后连续7年

钟扬每年为西藏大学申请到一个国家项目

他还带出了整个西藏第一个植物学研究地方队

然后带着他们去野外考察


西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拉琼说:

放在以前

国家项目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

太多人会有高原反应

昼夜40多度的温差

许多人都适应不了


对于钟扬这样血压高,身材又胖的人

就更是如此

头晕、恶心、无力、腹泻

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然而他从不提这些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天一亮就带上学生和同事去考察

钟扬极爱学生,他的学生说:


所有的学生都吃过他做的饭,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他宿舍住过。好多个野外考察的清晨,都是钟老师冻得嘴唇发紫、忍着身体不适,赶早起来为大家生火做饭。


然后他们带上面包、榨菜、矿泉水就出发了

哦,还有必备的干粮——死面饼子

因为不容易消化所以更顶饿

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才能回来

有时候去的远了当天根本不可能回来

艰苦实在超出了钟扬的想象


住在搭建的帐篷里

高原缺氧实在太严重

连煤油灯都点不亮

加了酒精,也就能亮1分钟

寒冷的冬天,盖上3床被子

依然冻得睡不着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

钟扬一直坚持着

当地同事说:

从来没听他叫过一句累


曾经

钟扬最喜欢的种子是蒲公英

因为抓一把可能就有200粒种子

最讨厌的是椰子

整整8000颗要拉两大卡车


然而在西藏

钟扬遇到了许多更麻烦的

有一种叫光核桃

它真的很难吃

但是这种桃抗寒抗旱抗虫抗病

钟扬想:也许将来可以和水蜜桃杂交

这样通过非转基因的方式

就可以让人们吃到新的桃子


于是钟扬和同事摘了8000颗桃子

装了两大麻袋运到了拉萨的实验室

但是问题来了

桃子里面的种子不能受到任何伤害

那就不能用砸的方式

也没有任何合适的机器


怎么办呢

钟扬他们就一个个地啃

还拉上路过的藏族朋友一起啃

他们一边吃一边呸呸呸

告诉钟扬那个东西不能吃


但是没有任何别的办法

啃完之后还要拿牙刷把边上给刷干净

再用布一颗颗擦干

然后不见任何阳光的晾干

因为这个种子不能有任何的损伤


然后这8000颗种子会被送到昆明

中科院的种子库

挑出裂的、虫蛀的

抽样做发芽实验

最后挑选出5000个进行封装

这样能放80-120年


这5000个种子就叫一个样

有一年夏天

钟扬整整做了500个样

按照规定:

每两个样之间的空间距离不能小于50公里

他们每走50公里收集几个种子继续走

一天要走800公里


就这样

16年间

钟扬每个月往返上海西藏4000公里

带着团队在西藏收集了4000多个样

大约1000个物种

占到了西藏全部物种的1/5


有人曾算过

按照如此大的工作量计算

钟扬每年要在西藏走3万公里

整整16年走了超过40万公里


而在收集种子的同时

西藏的教学也获得了极大突破

2011年

西藏大学植物学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得批准

2013年

西藏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予点获得批准

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的空白


不久前

西藏大学生态学还入围了教育部

“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如今这个学科已经开始参与国际竞争


与此同时

钟扬还兼任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从2007-2015年

他用整整9年的时间

在无数人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

在上海海滩建起了一大片红树林


曾经很多人告诉他这不可能

高纬度根本不可能长出红树

然而经历无数次失败后

他真的成功了

让有“海岸卫士”之称的红树长在了上海之滨

他说:

这是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上海南汇东滩附近的红柳品种秋茄


长期两地奔波

且劳动强度极大

再加上长期高原反应

钟扬的身体真的越来越吃不消了

他的心脏肿大

心跳也极不正常


2015年生日时

他突发脑中风

医生及时抢救才无大碍

医生给他提出了两个禁忌:

一是不能饮酒

二是1年内不能再去西藏

2015年,钟扬在病床前向同事交代工作


钟扬真的极爱饮酒

一次能喝1斤

然而他说戒就戒

可是对于他深爱的西藏

他却怎么也戒不了

不到9个月

他就忍不住直接去了


2016年

钟扬甚至不得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医生苦口婆心告诉他

他的身体已不再适合高原工作

没想到钟扬带上药

依然每月一次往西藏跑


可是人们没想到的是

脑中风他没事

心脏搭桥他没事

2017年9月25日的车祸

却永远地夺走了他的生命

惊闻噩耗,他的学生同事一片哀恸

他的学生给他整理遗物时发现:

他的电脑依然停留在

上海到拉萨的机票页面


植物学真的不像其他学科

出个成果那么容易被我们知道

蛟龙号下海我们知道

神舟飞天我们知道


可是,当他带着团队

把雅鲁藏布江两岸

3万多颗巨柏登记在册的时候

我们不会知道


当他打破纬度限制

用8年在上海海滨种出12种红树

造福200年后之人的时候

我们不会知道


当他发现的新型植物中

提纯出抗癌药物

可以治疗绝症的时候

我们不会知道


当他用16年

把4000万颗种子

放进中国的“种子方舟”里的时候

我们不会知道


有人曾问钟扬

他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他说:


是为了应对全球变化。你猜测一下,假设一百多年以后还有癌症,假设那时候大家发现有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于气候的变化,这个植物在西藏已经没有了,但是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过了。


都一百多年了,姓不姓钟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教授又有什么关系呢?


等终于发现了那个罐子,那个罐子里面有多少?5000粒。拿出来一种,只有500粒能活,最后种起来以后只有50粒能结种子。但是那个植物不就恢复了吗?


一个人花费整整16年

在为数十数百年后的人类做打算

但是当问到钟扬最大心愿的时候

他说

他希望他的那些种子永远都不会被用到

因为这说明那些植物都还在


有人说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的确

当我们每个人挤破头到大城市

为生活为眼前利益打拼的时候

他在做一些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回报的事情

我想我们应该知道

有个科学家叫钟扬


他从上海跋涉到遥远的青藏高原

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

为我们所有人

负重前行了整整16年

此刻他虽然离开了

但我想

他的学生,已经在路上


钟扬教授5分钟微电影《播种未来》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钟扬在“一席”的演讲 《种子方舟》

复旦商业知识 《专访钟扬:在青藏高原探寻生命的尺度》

复旦大学 《他如同一颗种子回归大地,踏遍的山野丛林湿地雪域将长出广袤无际的新绿》

南方人物周刊 《钟扬 收藏种子的人》

中国网 《国际种子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