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作为整理收纳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因为我们的传统观念是节俭,是美德不应该轻易丢弃,而断舍离也并非是表面意义上的扔东西。
记得最开始接触整理收纳的时候参加过一个专门做断舍离的群,那里规定每人一天至少扔一件东西,持续21天。但最终这个群没坚持到21天就解散了,因为丢到后面大多数人都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有的人会因为家人的反对被迫停止……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断舍离物品这件事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所以,喵酱为大家总结出了
5个常见误区
,希望在开始整理收纳的时候帮你规避这些困扰。
能用
“这件东西还能用,不能丢!”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继续往下看。
你有一副眼镜,戴着很漂亮而且舒服,所以你很喜欢。但是如果要把这副眼镜送给朋友,可能对方并不会戴。是因为这副眼镜不能用吗?显然不是,它是能用的。
但,
同样是一件可以使用的物品,因为主人不一样,它的功效就会产生很大差异。
试想一下你家里因为“能用”而被留下来的物品有多少呢?
比如,那些随外卖一起赠送的一次性筷子,它们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真的让你每天吃饭用,你又会觉得它们廉价而且不卫生,是不会用的,可你还是会把它们放在抽屉里,直到堆得满满的。
断舍离原理:
在人和物品的关系中,要发挥“人”的主体意识,你要考虑的是这件东西对你有没有用,而不是物品本身能不能用。
可惜
很多人在扔东西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这个东西扔了太可惜了”,但可惜这个词不应该这么用。要知道,如果真的觉得一个东西“可惜”,那就应该在把这个物品带回家的时候,就
物尽其用,使用的时候倍加爱惜
,而不是只有在扔它的时候才觉得“可惜”。如果你连这个物品都忘记了,怎么谈得上是“可惜”呢。
请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个词的含义,让它成为你断舍离的源动力。
断舍离原理:
把可惜换成爱惜,如果你打算留下这件物品就好好爱惜它。不是遗忘在角落,也不是在犹豫扔的时候觉得可惜。
以后会用到
在扔东西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对后悔的恐惧,所以会害怕把未来需要的东西扔掉,就会常常跟自己说以后会用到的。可又真的有多少人用到了呢?想想你上次想扔掉却因为害怕后悔没扔的东西,现在在用吗?
有的人特别喜欢买打折商品,只要看到商场打折,不管家里还剩多少,都会买回家先囤着,因为脑袋里想的是“反正以后用得着”。断舍离
判断一件物品是否珍贵,是根据物品的主人对这件物品的需求程度决定的
。如果人能放开对一件物品的执念,永远怀着一颗乐观的心,那就很容易实现断舍离了。
断舍离原理:
害怕后悔的源头是不自信,学着相信自己的决定,才能变得勇敢无畏。
选择困难
现如今有很多人患有所谓的『选择恐惧症』,一方面是物质资源泛滥不知道如何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本身对物品没有一个概念,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让这样的人去买东西,他们会因为不会选择而一股脑儿全都买回家;也就导致在断舍离的时候,他们会因为不知道扔哪一个,后来就索性都不扔了。其实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果断,
硬币抛出去的那一刻其实你心里就有了决断
,要不要试试?
断舍离原理:
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选择的,人如此,物品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