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Britt Snyder
hello,闺蜜们,我是彬彬有理情感教练团。昨天刚出了第一期问题,我们就被骂了……有网友看到第一个问答“如何把婆婆小叔子赶走”的回答,她很生气地留下了评论。彬彬姐刚从公司健身房大汗淋漓走出来,看到这个评论马上走到我座位爆了我一个栗子,叫我赶紧麻溜得把这事深入说说,别光支招,也得让大家明白我们为什么会支持提问的妹子,还支招她如何让婆婆小叔子搬走。
让我们被骂的是什么观点呢?就是昨天问答的第一篇,戳这里回顾下 ☞ 《"前任是糖,甜到忧伤。" "滚!"》
这位网友的评论是酱紫滴(不是为了引战,只是纯探讨,出于保护网友隐私,这条评论今天早上9点已经设置不显示了,同时给网友的头像ID都打了码)
后来这位妹子又在后台评论,说实话,我觉得说得很好,点出了婆媳关系中最常见的风险,因为是一条很值得讨论的观点,所以我虽然没有把评论放出来,但是也打算今天好好聊聊这件事。
这位网友评论里最有价值的点恰恰在于两个词——融合与对抗,这涉及到边界感和相处模式的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回应的重点。
上一个问答的详情不赘述了,大家点上面的链接就能看到,这个求助者的一句话给我印象最深——“我感觉那个家已经不属于我了。”
当两个人从各自原生家庭走出来,结合到一起,从法律上,你们俩连户口都迁出来了,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从结婚证到户口本,都清楚明白告诉你们,你们成立了一个新的家庭。知道法律上如何规定的继承顺序吗?敲黑板!看这里!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配偶的顺位比子女高,子女的顺位比父母高。这意味着,伴侣双方才是家庭的核心。
婆婆带着已成年没工作的小叔子住进这个小家庭,小家庭的边界被打破,女主人已经感觉到“这个家不属于我了”,这不是融合,而是毫无疑问的入侵。
我们来理顺一下婚姻中各个集团的关系:当我们离开原生家庭成立新的家庭后,夫妻、孩子、双方父母、双方血亲兄弟姐妹,再往外推还有周边的亲友关系,它们谁最核心?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和孩子黏在一起。而是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自主的生活。
但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的自己的生活。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体系,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别说是婆婆、小叔子,连未来的亲子关系排序也应在夫妻关系之后。
可惜中国家庭本身就是浆糊逻辑。上一辈更普遍的看法是——“我儿子家就是我家”,“你弟弟的事就是你的事”,“你家人惹我就等于你惹我”……拉拉杂杂,纠缠成一团乱麻。
边界问题是年轻时候就该清楚的,要尽孝不要愚孝。孝道不是一味的孝顺,家庭顺序第一位的应该是夫妻、两口子,而不是父母,或者母子,这些都是中国家庭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当然最根本的前提是你们始终独立,如果你的房子是婆家买的,第一笔家底是婆家大张旗鼓置办的,或者你需要婆婆来照顾家、收拾家、带孩子,那就什么都别说了,你半个家都是人家的,你只能顺了。
正如网友默默昨天的留言所说:中国人总是把孝顺和顺从混为一谈。殊不知,连自己的家庭组建不好的人是无法真正长大的,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脱离才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不要让婆媳关系影响核心关系,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之爱应是牢不可破的。基于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发展处好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在融合与分离间,并不是只有冲突一条路可走,其中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我第一次受到这个教育,是一个500强老板跟我讲的。他偶然说到婆婆来家里,他家500平米,顶层大露台豪宅,老婆日本人。他说丈母娘每次来住家里都是一周内,不能长。我说我为什么,他很惊讶我会问为什么。他觉得成年人稳定的家庭关系下,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他最重要,他自己父母带着亲戚来上海也是如此,要是长期就去住附近酒店,这就是共识。当然根据情况他会决定是否帮着订酒店付费。
宁让保姆常年住不让父母住两周,这个似乎很违背常理,但是背后的生活法则却是一系列的反应。
与其住一起后忍受一团乱麻的生活,不如一开始就划出安全区,开始也许不近人情,但避免了进一步冲突的可能性。这一辈子过下来,鸡飞狗跳的事肯定比住一起的少多了。
话说我在昨天的评论区捉到一个边界感很好的小帅哥哦,相信以后会是能平衡好家庭关系的有想法的boy,给你点赞~
宝宝们,周末不更新问答哦,编辑大大会给大家推送有趣的文章,至于我~我周末要好好出去浪一浪,咱们问答下周一继续。
感情遇到问题的妹子们,可以扫下方二维码领取彬彬有理情感教练一次免费的咨询哦。
长按下方二维码咨询
▽
↙戳“阅读原文”报名情感教练案例分析(我们会注意保护你的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