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古代“女子首饰”雅称 ·  3 天前  
墨香中华  ·  72张美照,带你来看最美风景 ·  3 天前  
墨香中华  ·  有一种表白,叫我爱你中国 ·  6 天前  
古典文献学微刊  ·  新书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三生三生时光轮转 你可还保有那份清静心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2-26 12:14

正文

诵经功德是非常的不可称量。

它诵念经卷一句,消愆灭罪赐福,

甚至于可以度脱亡魂,

它要比你在世间轮转之中做功德要大得多。


文/陈景展


生死本来就是一个现象


“是故思沉沦苦,发清净心”。有了这样一个反省该怎么去做呢?要常思沉沦之苦。生生死死一场幻象,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用骨头写成的,白骨堆成的。你根本不知道你是其中的哪一具,你就想弄一个胳膊腿健全的,有名有姓的骨头都不容易。那是得有大志气,是做大英豪,才能在丹青上留一个名字。无数的人,你看似现在真真切切,百年之后街上往往来来往往的人在哪儿?那些车在哪儿,那些高楼大厦在哪儿,我们以后想不到,我们往前去想。你看一看清代的一些影片,19世纪的影片你看一下,熙熙攘攘,又来买,又来卖。有的是短斤缺两,有的是耍一些小聪明,想占一个小便宜……这些人如今在哪儿?


我相信有一些人他的德性好,如今肯定逍遥快乐,往上走了。可是有很多的人,我相信有很多已经“化为异类”了。如今被屠宰,被人囚禁到笼子里,那这个苦就太大了。死了都不行,死了还在轮转,你还是投这个恶道,不能觉醒,因为生死本来是一个现象,你本来就不存在,想死也死不了,死了你的魂魄是在的,还得再轮转。业力牵着你,因为你没有出轮回。只有出离轮回才能不再受这个苦。“沉沦苦”,那怎么办呢?祖师说,“发清静心”。一尘不染,这就是清静心。发愿出离六尘,这就是在回归我们的清静心。常常觉悟,常常反省,就是在走这样一个回归清静心的路。


是故思沉沦苦,发清净心(资料图)


现在我们可以仰赖道经师三宝,“皈奉圣真,特求忏悔”,借助经功浩力来拔度我们的罪孽,一个人一个种子一个果,一个因一个果,这种靠个人修行它是有限的,经功浩力是不思议的,可以拔度往昔的一切罪孽。所以诵经功德是非常的不可称量。它诵念经卷一句,消愆灭罪赐福,甚至于可以度脱亡魂,它要比你在世间这种轮转之中做功德要大得多。而且诵经过程中的信念是可以辐射三界,可以教化一切有形无形众生的。所以才说诵经是忏悔,或者说培养福德的最快速的一个方法。也是之所以现在很多人修行“中乘法”的一个原因。尤其是我们道门的《功课经》,本身就是祖师安排好的,有性功有命功,有加持的东西,有忏悔罪孽的东西,有拔度九玄七祖的东西。祖师已经精心安排好了,只需要弟子去如法持诵就可以。


今生没有修成,也可以保留善根


“丐怜愚昧,原赦罪愆”。让祖师怜悯自己的愚昧,是自己的愚昧导致自己不能觉悟,但是自己的心是诚的,乞求祖师少一点怪罪,多降一些福德。“原赦罪愆”,“原”是“原谅”的意思,“赦”是“赦免”的意思。原谅、赦免,我们往昔和今生所积攒的恶业。


“解释报怨”,生生世世,是你给别人做了仇人,别人来报复,别人又给你做了仇人,你今生又去找他,这种报对,生生世世。阳间有阳间的报对,到了幽冥之界,在坟墓里面,两个冤家,两个家族还在争斗,打官司打到阎王那里。这都是一种对于是非纠缠不清的一个表现。一旦能够放下冤仇,那这个烦恼自然就消除了。


“蠲消魔障”,所有的魔都是自己引来的,无论是心魔还是外魔,心魔是自生自种,外魔也因为自己有漏洞才会吸引外魔乘虚而入,心正了,自然外魔无法侵入。


心魔是自生自种(资料图)


“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这是一个发愿,出离轮回,早成仙道。


“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这才是我们的真境界,我们的真家园,我们主人的本来面目,不要把这个给忘了。常常去把这样的一个情景想一想,这是道门弟子为什么要存思的原因,就是不断的在唤醒自己,瞻仰祖师,朝礼祖师,叩拜祖师,不断的提醒自己。整个道观内殿堂的布置其实就是仙境的一个布置,幢幡宝盖,雕梁画栋,仙鹤牵引,还有各种麒麟宝物,都是在模拟仙境,让我们身心融入,再诵念经文,用的是“步虚声”,就是仙音仙乐,模拟天宫的这些事情,来唤醒我们的真性。


“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这是邱祖比较慈悲的一点,就是就算是今生没有修成,到时候运限到来,死掉了,肉身没有了,至少这个灵性自性还是清醒的。这个长期以来所行的功德还在,善因还在,能够“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往昔的这些东西可以继续,不至于落到一个贫穷、下贱、没有福份得遇三宝的一个家庭。至少还可以承接上一世,保留这样的一个人生,保留这样一个慧根、善根,“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编辑:忆慈)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陈景展)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道学投稿作者,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