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使茶馆
天使茶馆是由一批天使投资人投资设立,旨在为天使投资人及有意参与早期股权投资的高净值人士提供知识分享/培训、项目投资与合作、互动交流活动、基金投资和资产配置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DeepSeek,紧急说明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DeepSeek大模型风靡云平台,百度智能云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2 ... ·  3 天前  
i黑马  ·  牛文文:创业黑马和老牛是做什么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使茶馆

九合创投王啸:拿到投资并不代表成功,反思独角兽文化

天使茶馆  · 公众号  ·  · 2018-06-12 16:57

正文

王啸: 百度创始人团队“七剑客”之一。2000年加入百度,2011年离开,期间参与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研发,负责百度后台服务器系统架构,带领百度大客户销售团队,百度企业搜索事业部,组建百度客户端软件部以及之后的百度无线事业部。2011年创立 九合创投 ,关注并投资早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电子商务公司和团队。2006中欧商学院EMBA。


01

更喜欢投资年轻的创业者


作为“百度七剑客”之一,王啸见证了百度从无到有,从平淡无奇到叱咤江湖的最好时光。在百度的十一年里,王啸在公司内部更换了不下六七个岗位,也从一名单纯的程序员逐渐转型为一名熟谙全业务流程的职业经理人,是除李彦宏外的“六剑客”中留任时间最长、更换部门最多的“元老”。


2011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那年王啸35岁,离开百度创立九合创投,开始做天使投资。 “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地方”是王啸的工作信条,由于最后两年在百度无线事业部所积累下的经验和人脉,一心只专注在移动互联网上做天使投资的王啸下手极快。


五年来,王啸秉承着“游走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理念寻找国内顶尖创业公司,顺利主导了36氪、下厨房、91金融、ZEPP、青云QingCloud、日食记等优秀创业公司的投资。


1、目前关注哪些领域?


对于之前一直处在风口的VR,我投了三四个。目前创业公司做To C市场的其实很少,市场还早,但我们可以先布局天使,以后会逐渐有一些效果出来。另外很多年轻人喜欢二次元漫画这些东西,二次元市场还很大,我们也会考虑布局。



2、是否对大公司出身的创业者更加青睐?


大公司的人都有个问题,由于部门划分太垂直精细,每个人职责都是细分的,职能单一化,综合素质较差。虽然公司看上去很光鲜亮丽,但是这个人在公司里面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能不能成事其实不一定。 小公司看上去很小,但是什么都管,任何风雨都经历过,能力不一定比大公司差,甚至还会比大公司强。


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司别太小,两人的团队肯定不太靠谱。如果公司上百人规模,确实做到一定体量,那么证明这个人在中高层能力锻炼还是比较全面的,可以做投资考虑。


3、现在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都比较容易拿到投资,怎么看?


光环效应,拿到投资并不代表成功,离成功还远。还有一点就是去百度的人,能做到一定中高层的人,其实素质、模型、学习能力还是可以的。这些人肯定是经过选拔机制一点一点上去的,所以如果能在这些公司做到一定级别,整体素质能力、模型还是可以的。但是不一定全面,除非说管一个单独业务线还可以。


4、项目和人更倾向于哪一点?


最重要还是看人,因为项目会变。但是别选一个特别没风口的地方,这样人再强也没用,一点风都没有,想跑起来真的挺困难的。 没有人是特别强悍的,项目还是要选一个在上升期的方向上,但是人一定是最重要的, 否则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人被别人竞争下来了,其实也没有意义。


5、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


喜欢偏产品型的创业者:专注,有韧劲的,想法纯粹,学习能力强,能耐住寂寞慢慢做事的。细数九合投资的公司创始人,不少都是这种类型:青云的创始人黄允松,下厨房的创始人王旭升,以及新片场的尹兴良。



6、如何发现优秀的项目?


我们核心是两条路径,被动发现和主动发现。刚开始项目主要来自周边朋友的推荐,现在每天微信上就有不少朋友推荐项目的,一般推荐的比主动上门的还是要靠谱很多。另外一种就是主动发现。公司后期发展壮大之后投资团队会研究细分领域去找项目。九合投了两家垂直领域的新媒体:36氪和懒熊体育,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源。


7、对90后的年轻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创业不一定一开始自己单独干,一定是跟着别人干更靠谱,学习好了再单独干。 其实年轻人是最应该冒险的群体,因为年轻人对于新细分领域的敏感度和创业方向容错性会更强,连续创业的成功概率也会更高 ,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吃、住的费用,在北京一个月开销3000元人民币足矣。所以,我个人更喜欢投资年轻的创业者。之前投资的36氪创始人刘成城,是1988年生人,当年投资这个项目时,刘成城不到25周岁。


资本寒冬对九合的投资节奏并没有太大影响,机会是一波一波出现的,跟融资环境的好坏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目前国内的天使投资仍然处在一个蓝海期,市场远没有饱和。与美国的投资环境相比,国内天使投资机构并不充足。从长久来讲,投资机构逐渐做大也是一个做品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者与创业者之间依然充满无限的可能,只要创业者坚持初心,投资者就有机会助你完成从0到1的蜕变。




02

反思独角兽文化


我们知道,现在国内很多的创业者也好,很多投资人也好,他们的目的都是制造独角兽。


其实我的理解是, 独角兽是一点一点长出来的,不是你通过估值的拉升,就能够做出来的。


所以,中国现在也面临着跟美国硅谷同样的问题,就是独角兽的文化。之前有一篇文章在微博特别火,他讲了一件事《我为何讨厌独角兽,以及他们所孕育的文化》,作者觉得他没有所谓的去创造独角兽,只是帮助企业在几年的呕心沥血中提高他的价值,最后运气好一点的话做成了一件大事。


在美国,独角兽的文化业也带来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创造了一代寻找捷径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凡事都是找最快的方式。


在国内我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某代洗公司为了强迫高校的用户用他的服务剪断了洗衣机的电源,而且公然在媒体上作为功绩来讲,这是不能理解的。如果以后这样的创业者成为独角兽,成为可以控制我们生活当中某个方面便利的公司主要创始人的话,我是很担心的。


当然,也包括大姨吗和美柚的互相爆料,国内很多生鲜公司的倒闭和裁员。 其实不仅是创业者,我们在投资圈里面也存在潜规则,就是虚报估值,包括一些数据的造假。


当一个投资人被创业者拉入他的团队之后,大家一起再为下一个投资人设计一个更好的说法或者更好的想法,让更多的投资人进来,这也是相对急功近利的事情,而且对于创业是非常不好的。


最近的融资,特别是C轮融资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相对冷的时间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所谓独角兽的文化,以及我们创投圈的环境是不是可以更加面向价值一点,而不是短期估值的拉升和所谓的PR。


当然,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是不是有助推我自己的项目去虚报估值,说实话我觉得我投的项目,也有一些估值报的有点高,比原来的高一点。但是,更多其他VC创始人的团队,他把他的融资额用估值报出来,把人民币的融资额以美金报出来,这种事儿其实很多,甚至可以看到他的融资额反推他真实的融资额是多少,除以2,除以3,除以5,除以6,类似这样的情况。




YC的创始人讲过一句话:市场短期是在选美,长期是在举重。 创业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就像举重一样,我们要有日拱一卒的心态,不断地去前行才能做出一家有价值的公司。


价值投资的话,有两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第一个是,高瓴的创始人张磊在腾讯上市之后不断去买腾讯的股票,腾讯上市12年时间,它的市值涨到300倍,也就是说一家有价值的公司其实是会持续成长的。


第二,徐新投资京东的故事,她投了三次,投了之后又借了两次钱给京东,是因为他认定了京东的价值,而不是追求短期的资本回报,而这种投资人才是真正能够给我们产生社会价值的投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