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冰点周刊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所有逆袭,都是有备而来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冰点周刊

“雷锋村”里寻雷锋

冰点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9 09:42

正文


在雷锋故乡寻找雷锋,似乎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里的小学、中学、医院、法院、交警大队、派出所,街道上很多商店都以“雷锋”命名。雷锋社区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共设施能被赋予“雷锋”的名字是一种荣耀。

全文共1677字,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雷锋村”里寻雷锋


记者 | 江山

编辑 | 张国


在全国多个“雷锋村”中,这片距离长沙市中心约10公里的土地具有独特的意义。雷锋在这里出生、长大,直至18岁远赴几千公里之外的东北工作、参军、牺牲,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偶像。

 

这片土地也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上世纪60年代之前,它叫“长城大队”,属于望城县坪山人民公社。雷锋牺牲后,它改名为“雷锋村”。如今,它并入长沙市,成为“雷锋街道雷锋社区”。

 

 

在雷锋故乡寻找雷锋,似乎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里的小学、中学、医院、法院、交警大队、派出所,街道上很多商店都以“雷锋”命名。雷锋社区一位工作人员称,公共设施能被赋予“雷锋”的名字是一种荣耀。

 

3月5日是全国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长沙大雨如注,依然拦不住雷锋纪念馆里黑压压的人群。能容纳1000多人的宽阔广场前伫立着高约5米的雷锋塑像。展馆外墙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毛泽东题词和雷锋画像中间,巨大的电子屏幕在暴雨中亮得刺眼。

 

“雷锋”还以另外的方式存在着。一处三层临街建筑上,“雷锋商场”几个字还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模样,笨重的水泥字上红漆斑驳,这里售卖文具、五金。

 

“雷锋汽车站”里的一张雷锋照片颇不醒目地嵌在立柱内侧上端。照片中,雷锋手握方向盘,对着镜头露出笑容。下方红底黄字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当红旗驾驶员”。照片和黄字都被太阳晒得褪了色,还有小广告被撕下来后的胶水痕迹。

 

除了街道上林林总总的“雷锋”二字,这里与其他省市的五六线县城别无二致。

 


在上世纪60年代,当学雷锋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时,雷锋村作为雷锋的故乡,却是最“时髦”的。雷锋村老支书黄正钦回忆,1964年,村里成为方圆几百里最早通电的村庄。

 

每逢春秋农忙季节,附近驻扎的部队就会“学雷锋”,来雷锋村栽禾、收割,每逢雷锋牺牲的日子和学雷锋纪念日,还会有专门的人员来村里放电影,“一直放到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

 

21世纪初,雷锋村周边区划调整,在并入城市的浪潮中,农业用地被征收成了建设用地,盖起了高楼别墅,修起了工厂街道,而“老雷锋村”村民也迁居到了不同的地方。

 

雷锋的堂弟雷正球回忆起雷锋,仍是和他睡过一张床的童年伙伴的模样。雷锋18岁离开家去辽宁工作后,会在他上中学时每学期给他寄10元生活费。

 

“雷锋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全国人民都像雷锋一样做平凡事,不图名不图利,社会就会好。”雷正球说,“现在以经济为主,一切都向钱看。”

 

他看着家门口的土地被卖给房地产商,开发成英伦风格的别墅小区。唯一保留下来的雷锋故居,黄土茅屋,与周围“简爱区”“剑桥区”里的小别墅格格不入。

 

他如今搬到雷锋纪念馆对面的小区居住。他的窗子下,卡拉OK厅的歌声在白天依然隆隆作响,麻将室里挤满了闹哄哄的人群,烟雾缭绕,这里的生活属于市井,不属于雷锋。

 

与雷锋纪念馆仅一墙之隔的雷锋小学里,每层教学楼都贴着雷锋的剪纸、书画,许多班级门口的牌子上张贴着“雷锋中队”的标志。在“续写雷锋日记 传承雷锋精神”的展板上,打印着孩子们写的日记。这里的孩子常常“走半个小时,去雷锋河边捡十几分钟垃圾”。

 

社区的一个干部说,社区组织老师免费为孩子补课、老年书法协会免费写春联,还有广场舞比赛等,“学雷锋应该是多层面的,要提升文明程度,那个形式还是要的”。

 

雷锋车站一位公交车司机说,“学雷锋就是搀扶老人等等,但是如果有违章驾驶,即使再做好事也不行。”“看,我休息的时候也过来修修车,这也算学雷锋吧。”他拧着公交车轮胎旁的螺丝钉,忙得顾不上回答记者提的很多问题。

 

但最后,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地方,说“喏,你去那里找,雷锋纪念馆活动最多嘛”。

 

在雷锋纪念馆,最吸引孩子的,是展馆侧墙上一组“雷风侠正能量动漫展”,照片里的“雷风侠”戴着镶嵌着一颗红五角星的“雷锋帽”,救火扫地抓坏人无所不能。这一漫画形象也被印在巨大的竖条幅上,悬挂在雷锋小学四层楼高的校舍墙外。

 

雷正球说,过了3月,雷锋纪念馆又会冷清下来。

 

3月8日,馆外一队西装革履的男女青年站在汽车旁,十分引人注目。其中一名女子走上前来,介绍自己来自一个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举行“学雷锋”活动,“扫一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后,10公里以内都免费送你回家”。她的同事在旁说:“保证不要钱!”



———

本文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给冰点(微信号:bingdianweekly)留言发表你的意见



微信值班编辑:从玉华、王嘉兴


| 近期热门文章:


冰点特稿 | 国务院的二维码

这里有一个“掌声雷动”之外的中国两会

8岁的高铁遇到91岁的桥,谁给谁让路?

上海五角场监狱:通往自由的最后50米

春运列车载着两个时代:你坐上了高铁,有人连卧铺都没见过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再见了

烂尾楼里的“烂尾”年

树洞里的58万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