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兵器工业集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4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以色列11个现役主力旅,现在都如何部署?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面对军改,且听一名副团职干部谈“走与留”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14 16:26

正文

“脖子以下”改革的靴子已经落地,而且马上就要踩到底了。对于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组织也有自己的考虑。我曾问自己:如果个人想法与组织考虑成了平行线,没有交点,该怎么办?是坦然接受、唉声叹气,还是怨声载道?会不会利令智昏,为了点利益,做出些言行出格、灵魂变丑的事?会不会为了心中的“小九九”,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这些天,各种想法在我脑海里翻滚。

前段时间,我和科里的同事对改革期间官兵的思想反映进行了深入调查,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心声反复击打着自己的心灵。但也听到些报怨,特别是看到有的人为了点非分之想,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状态,让我感慨良多。

不是讲,职务越高觉悟越高,党龄越长党性越强吗?不是讲,走留听从组织安排,心无旁骛推进改革吗?如今,真站在改革关口和利益考验面前,有些人怎么就沦落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了?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已。这样子做,不怕让形象蒙尘、灵魂蒙羞吗?

有个哲人说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毕竟,能像陶渊明、朱自清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还是少数。不然,怎么连李克强总理也会感慨地说:“在现在社会,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今年,我们单位副团转业比例超过60%。当领导找我了解个人想法时,我毫不犹豫地表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如果别人不想走,我愿意为党分忧。”

我知道会有人说我傻!也会有人说我这是在沽名钓誉……说心里话,谁也舍不得脱下这身军装,也留恋军营火热的生活,但“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组织培养了我们,不应该知恩图报吗?!

今年,是我人生中的第36个年头。前18年,父母给了我自然生命,哪怕四处借钱,也供养我读完高中,让我有机会考入军校,走上了值得骄傲的人生轨道;后18年,部队给了我政治生命,哪怕我的入伍动机不太纯粹也没有被嫌弃,还把我从军校学员培养成副团职干部,留下了值得回味的人生轨迹。

我当年选择上军校,有当将军的梦想,但上学不用交学费,毕业后还分配工作,能为父母大大减轻负担,也是很重要原因。可以说,不管是父母还是部队,都是我坚实的靠山,都给过我最温暖的怀抱。有啥理由不去感恩回报他们呢?如今,当他们有困难有需要了,我能不选择理解和支持,还选择去埋怨与伤害吗?

我副团才满一年,按福州市往年的安置政策,只能安排个副科岗位。选择转业,我犹豫过也徘徊过,担心父母妻儿心理上承受不了这种落差,担心亲友投来迷惑的眼神,担心政治青春提前进入了休眠期……

听父辈讲,我们家族宗祠的地基,是1962年闽北指挥部移驻丹阳时平整出来的,因为水源不充足,才搬迁到其它村。每年正月十五,族人都会在祠堂里聚会,那时大家都鼓励我好好工作,争取有更多的成果,有更好的前程来光耀门庭!现在看来,这美好的愿望可能要暂时画上个休止符了。说实在话,我也曾多次憧憬过,自己在军营里一步步前进建功立业的样子。

每个人的内心,都驻扎着天使,也隐藏着魔鬼。是选择让精神闪光,还是让灵魂出丑?那就要看天使与魔鬼在较量中,谁能占据上风。

“我1947年找到了党,觉得党就是我的母亲,我是全心全意地把党当作我的母亲的。”每次看完朱镕基当选上海市长时的讲话,我的心弦都会被来回拔动。还有陈毅、贺龙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革命征程中“无党岂能有作为”“自己离不开共产党”的故事,也都深深地感动过我。这种对党组织对部队的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应该也有。难道仅是一闪而过,便在内心世界里消亡了吗?!

我不是为了给自己涂抹色彩、装扮崇高,才向领导坦露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而是不想被关进利益的囚笼,沦为私欲的奴役,苟且于当下。巴金老先生讲过:“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应该说,我们都怀有初心,能不去追求诗和远方吗?

也许,是当过指导员、教导员和宣传科长的缘故,平日里,有人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时,自己常会反唇相讥。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坚信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这就是我写下心路历程,和大家交流的初衷。

在等待组织决定的时间里,我给自己起了个笔名:仁森。仁者无敌!我相信,一个爱读书的人,人品不会坏到哪里;一个品格好的人,运气也不会差到哪里。而“木”字可拆解为“十八”,哪怕组织决定让我人生转轨,我也相信有学生时代和军旅人生这两个18年打底,我的第三个18年也有厚实的基础,应该不会太差吧!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17岁离家时写下的诗,我经常品读回味。我想,只要心怀梦想,处处都是舞台;格局有多大,人生就能走多远!


作者:易顺杰

部分图片来源互联网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