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君说:
医者是暗夜里的提灯者,他们一心想为我们抵御黑暗,为何总有人试图打破那盏灯。寒冬之下,提灯者尚在坚持,而我们普通人能做且一定要做的,难道不是更多的善意与尊重?
文/古蒙儿
来源/花瓣志( iihuacao)
我们科室建立到现在为止是4年,4年辞职4个医生。
想要招一些年轻的大夫、年轻的医生,真的好难。
他们科室只有两个名额,有6个人来报名;我的这个科室有8个名额,只有1个人来报名。
在《人间世》第8集里,ICU儿科主任朱晓东用寥寥数语,告诉我们一个骇人的真相:
比孩子看病难更可怕的是,儿科医生正在消失……
就在他说话间,已经又走了一名医生。
这个医生,能力出众,在医生和患者中皆有口碑。
可惜,没有博士学位,又没有时间准备论文,他的职业生涯一眼看得到头,最后选择辞职。
与其说是选择离开,不如说是被迫离开。
一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
张医生的离开,不是个例,而是儿科的普遍现象。
⒈
正在消失的10万儿科医生
2017年,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医生总数仅有10万人,但我国0-14岁的儿童约有2.6亿。
10万儿科医生要服务2.6亿儿童,一个医生要服务2600名。
平均每8小时,一个医生要接诊60——80位患儿,甚至更多。
深夜里的儿科,人比春运火车站还多。
有人埋怨,医生只用3、5分钟就接诊一个患儿。
但这样的速度,还有大批患儿光排队就要等上4小时。
在医院里排队的人
直到现在,儿科医生缺口不但没填补上,反而在不断扩大。
2014年到2016年,3年时间,儿科医生流失14310人,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在医学生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
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
年轻的医学生,宁愿去内科、妇科,也不想来儿科。
后果是,
15年里,我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人。
每年有80万医科生毕业,成为医生的只有2.2万人,而成为儿科医生的仅
300多人。
一边是新增医生人数锐减,科室连人都招不满;一边则是儿科医生逐渐离开这个行业。
⒉
儿科医生消失之谜,你需要知道这3个真相
真相一:
治病救人的医生,随时都会丧命。
2016年,山东莱钢医院。
儿科医生李宝华被患儿家属砍成重伤后,
不治身亡,
身中27刀,头部多达12刀。
最让人不能释怀的是,
被砍前,他刚刚结束了16个小时的夜班,
忙的一夜没有睡觉。
湖南邵东的王俊医生,
只因没有停下手术为新到的患儿清创,
就被家属围殴致死。
不光自己的安全,有时连他们自己的至亲骨肉都难以保全。
在湖南益阳,一位医护人员年仅10岁的孩子,在上学途中被患者家属尾随,捅了13刀。
这一切,就因为他们是医生,就因为他们从事了这一行,挨打挨骂成为了常态。
孩子喊声疼,父母就对医生拳脚相加;
一针不见血,耳光就甩在了护士脸上……
除却暴力伤医,猝死、抑郁症也正在围攻他们。
43岁的郭庆源,
是一个有口皆碑的外科医生,
但他的生命,
却永远停在了2018年1月23日那天。
事发当晚,
他一共接诊了40个病人。
43岁的赵变香医生,
倒下的地方是505病房。
倒下的前一秒,
她还在微笑着问询病人女儿,
“
你妈妈感觉怎么样?
”
因为人手不足,如果不加班加点,他们根本撑不起庞大的治疗量,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健康,换取患者的健康。
真相二:
与儿科医生的付出成反比的,是他们的工资水平。
据调查,有76%的儿科医生,工资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一半人,工资不足3000元。
纪录片《生门》主治医生的工资条
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到手的工资却连自己都养不活。
40岁的朱月钮医生,2005年就已读完博士,2018年12月底才晋升副主任医生。
这时候,很多和她同年龄的同行同事,早已是主任医师甚至已经是研究生导师了。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忙着诊治,天天待在病房,没有时间做科研写论文,评不上职称。
评不上职称,待遇就涨不上去。
真相三:
大部分的儿科医生,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
作为唯一一个有能力管着ICU的医生,朱月钮每天需要照顾十几床病人,这些病人,都还是孩子,却都是重症。
肚子里长肿瘤、骨髓里长肿瘤、脑子里长肿瘤……朝不保夕。
为了这些孩子,她忙到没时间喝水、吃饭、上厕所,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女儿。
女儿腿受伤,不能上学,她能做的也只是把孩子安顿在值班室。
女儿期末考试期间,她遇上一个仅10岁的突发心肌炎患者,不得不在医院坚守了116个小时、整整四天半。
想到家里无人关心的女儿,一贯强势的她也不禁崩溃痛哭。
一头是病房里翻江倒海般的生死,一头是女儿一去不复返的童年,选哪个,怎么选?
她没有选择的机会,因为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她能做的,就是给家里的阿姨打个电话,嘱托她给女儿多做点好吃的。
她能为女儿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这不是朱医生的常态,而是所有儿科医生的常态。
谈到女儿,马健医生忍不住落泪
每天都是1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他们牺牲了健康、牺牲了休息时间,以至于连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参与。
付出这样大代价后获得的回报就是,少的可怜的工资、家人的不理解,患者的纠缠打骂甚至砍杀,连孩子都不放过。
真实镜头下的儿科医生,熟悉又陌生。
外界看来,它高薪、稳定、社会地位高,但几乎没人去深入调查过他们真实的生存现状。
刨除工资低、工作压力大、晋升难、猝死、医闹、暴力伤医……
他们也在承受着许多来自生活的压力,白大褂下的他们,也是有家庭的普通人。
一边忙着救人,一边想方设法保命,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世界。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有34%的儿科医生在两年内有辞职计划,在基层医院,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41%。
当这批医生也离开后,等着我们的会是什么?
⒊
儿科医生大逃亡的背后,上千万家庭退无可退
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频频曝出,由于儿科医生紧缺,医院被迫取消儿科急诊夜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