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德智库
中国红德智库,简称红德智库,专注热点分析,洞察国际风云!选一位智库,引领思想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卫视  ·  中国味·非遗年 ... ·  昨天  
每日经济新闻  ·  任丽娟,已履新 ·  4 天前  
河北卫视  ·  欢欢喜喜回娘家 团团圆圆暖心“醒酒面” ·  6 天前  
河北卫视  ·  河北卫视今天19:30播出!“2025京津冀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德智库

轩然大波!这下欧洲可能真惨了!

红德智库  · 公众号  ·  · 2018-05-10 17:43

正文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伊核协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和轩然大波。


华盛顿全球政策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默罕默德·阿约伯认为:


在对伊朗许诺的种种好处都口惠而实不至之后,美国人忽然翻脸、撕毁伊核协议。


在盟友甚至敌对国家面前,以后美国的脸要往哪放?


而且,为了打消伊朗人的念头,美国可能不得不与其打上一场恶战。


更可怕的是,这场不可能胜利的对伊战争,将使美国政府再次深陷越战和阿富汗战争那样的泥潭。


先来说一下特朗普为何对伊核协议如此不满。


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通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根据协议,伊朗必须停止高丰度浓缩铀活动,交出已生产的20%丰度浓缩铀,接受国际核查等其他条件,并将核计划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


这一协议限制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速度,西方也由此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恢复包括石油交易等贸易往来。



就在协议达成前一个月,特朗普已宣布参加总统竞选。他的整个竞选主轴,一直都在猛烈抨击这份协议“糟透了”“蠢透了”“史上最吃亏的协议”“存在灾难性缺陷”。


这是竞选需要,还是他真心这么认为?


我们可以去看协议中关键的“日落条款”,日落条款,英文名Sunset Clause,指的是合约中载明部分或全部条文的终止生效日期。


伊核协议中的“日落条款”规定,2025年后协议失效,伊朗可以恢复铀浓缩活动。


除此之外,协议只是要求伊朗目前要把铀浓缩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从大约19000台减少至6000台,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也得以保留。


因此,伊核协议其实只是一份在10年内限制伊朗核计划的阶段性协议,只是推迟了伊朗成为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时间。特朗普抨击这份权宜之计,也算事出有因。


但除此之外,特朗普和中央情报局也找不到任何找事的借口。


根据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督查伊朗履行协议情况,定期确认一次伊朗是否履行其承诺。而美国国内法案则另行规定,行政部门每隔90天向国会提交报告,评估伊朗是否履行伊核协议承诺,以决定是否延长“制裁豁免”。


迄今为止,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发布了11次报告,伊朗履约情况一直良好。包括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公布的,所谓从“伊朗仓库里偷来”的半吨材料,也全都是2013年之前、伊朗自己也已经封存的核计划历史档案而已。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任第一年都在忙于减税法案和应付各种内部挑战的特朗普,终于在今年1月,宣布最后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


然后5月8日下午,宣布了将退出伊核协议。


这是不是就说明美伊关系恶化,美国要打伊朗了呢?那还比较遥远。


但以色列浑水摸鱼,来搞定点空袭,倒还是有点可能的。毕竟早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就千里隐蔽奔袭,摧毁过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在37年后的今天,以色列更是拥有了隐身的F-35,偷袭伊朗在技术上不成问题。


至于伊朗军方的大话,听听就可以了。阿拉伯诸国想在地球上抹掉以色列这个蕞尔小国已经有70年了,最后换来的是五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以及阿拉伯联盟的分崩离析。



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这篇文章。


文 |  默罕默德·阿约伯(Mohammed Ayoob) 华盛顿全球政策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

编译 | 瞭望智库 李雪、孙佳慧(瞭望智库实习生)

本文摘自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手举其签署的退出伊核协议的文件


1

美以继续 “统一战线”



 

以色列和伊朗的对峙日趋紧张。


对知情者来说,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于伊朗核武器项目的PPT展示可能流于老套,但是他传达了坚定特朗普退出伊核协定的决心。


虽然无法得知内塔尼亚胡得到的各种相关情报,但是,2011年,笔者就发表了观点——


“即使伊朗没进行核试验,或者对其持有核武的情况含糊其辞,世界各国领导人也应该认识到:伊朗获取核武是不可避免的。”


伊核协议签署于2015年,实际上,早在2013年11月,美国和伊朗就在阿曼达成了协议。


然而,内塔尼亚胡在最近的声明中重申了有关伊朗核项目的已知内容,似乎是顺了特朗普总统及其幕僚们的心意,如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和国家安全顾问约翰·波顿——正好他们都不喜欢前任总统奥巴马参与促成的伊核协议,内塔尼亚胡此时公开强调协议内容给了这些人彻底“销毁”前任“遗产”的契机。


实际上,这两位的走马上任,已经清楚地表明:特朗普已经决定背弃伊核协议。


2

欧洲盟国不这么看



 

然而,美国的欧洲盟友从内塔尼亚胡的演讲中得出了完全相反的信息。


他们公开宣称,内塔尼亚胡的演讲证明其此前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因为伊核协议,伊朗可能迅速掌握核武器,将世界推进一场后果不可预测的大灾难。


对欧洲而言,伊核协议是阻止伊朗拥核的关键战略,撕毁伊核协议会导致全世界再次暴露在巨大的核威胁之下。当然,对于特朗普与伊朗讨价还价那种焦头烂额的处境,欧洲人是喜闻乐见的,多少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不过,话说回来,法国等欧洲国家普遍认为,由于多方面因素作用,伊朗政府最终会坚定反对此前的伊核协议。


当前,特朗普对伊朗的强硬态度大大削弱鲁哈尼政府的国内支持率。受国内政治局势限制,在核问题上,鲁哈尼和扎里夫政府几乎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现阶段,任何示弱倾向会导致这届政府“全剧终”,更严重的是,使伊朗重新回归原有的强权机制。


在这种大氛围下,伊朗人的民族情绪可能将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推上神坛,这位给美国惹了无数麻烦强人,也或许因此会被视为“伊朗的圣雄甘地”。


伊朗总统鲁哈尼


3

伊朗只有两条路



 

目前,摆在伊朗政府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


无视美国的退出,继续遵守履行伊核协议。


伊朗外长扎里夫认为,特朗普的美国政府从来没有认真对待伊核协议。这种行为可能会使美国在伊核协议成员国中限于孤立境地。他进而推论,如果欧洲国家坚持伊核协议,将导致西方阵营内部分裂进一步加深。


当然,美国的退出也可能彻底破坏伊核协议。无论如何,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一旦美国发出威胁、要对与伊朗进行贸易的欧洲公司实施制裁,倒是真的会吓跑那些与伊朗打交道的欧洲人。


更进一步讲,由于美国的掣肘,伊朗并没有因为搁置核项目而获得像预期那么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无法弥补政府为履行伊核协议所付出的政治成本,下降的支持率就是这种“赤字”的表现之一。


在这种前提下,伊朗政府只能另辟蹊径。


第二条路


紧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伊朗可以宣布这个协议无效,并终结这个协议带来的入侵式的所谓“安全监测”。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毁约责任推给美国,该协议的其他成员国很难指责伊朗是故意毁约,也没什么借口重启对伊制裁。


那么,就引出了一个大家都在关心的问题:伊朗会止步于退出伊核协议,还是会借美国退出之故拒绝承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反对者认为,在未得到承诺的补偿的条件下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会给伊朗的核项目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朝鲜是前车之鉴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高层来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发展核武器的诱惑力越来越大。


在伊核协议约束下,伊朗的铀浓缩项目被暂时冻结。但是,伊朗已经掌握的核循环等技术以及具有丰富核能设施操作知识的专家储备还在。


就像伊朗方面一贯强调的那样,一旦下定决心,他们随时可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启核项目。


同时,在朝核问题上美国与朝鲜最高层的交涉似乎给伊朗提供了前车之鉴——美国很可能两面下手威胁伊朗:一边退出伊核协议,一边实施新的制裁。


而朝鲜之所以能把美国拉回谈判桌前,是因为它所具备的核武器储备和运输能力。


目前,在伊朗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如果当时伊朗已经搞出了核武器,美国总统会主动跟伊朗协商,那么,双方达成的协议远,很可能比这次特朗普扬言退出的对伊朗更有利。


考虑到特朗普总统对朝鲜和伊朗对比鲜明的“差别待遇”,我们很难反驳这种观点。就像某分析人士所说的那样,“朝鲜已经展示了和特朗普进行核游戏的手腕,那么,伊朗就可能会‘依样画葫芦’。”



5

美国不能承受之重



 

若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使美国自己处于怎样的境地?


以色列和伊朗很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美国很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以色列可不看特朗普的脸色——不管美国政府对于伊朗核协议是犹豫不决还是什么态度,它对事态的判断结果将主导其接下来的行动。


换言之,一旦以色列觉得有必要,它将迅速升级与伊朗的军事对抗。


以色列在叙利亚境内建造的防御工事相当坚固,相较而言,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据点更容易成为敌人的攻击目标,遭受炮火洗礼的可能更大。


然而,如果抛开特朗普总统是否决定退出伊核协议这件事,这场“斗鸡博弈”本身就十分危险:一旦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目标遭受到轮番轰炸、将其逼到“墙角儿”,伊朗或许会不计后果地对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


译者注:斗鸡博弈,两只公鸡狭路相逢,谁也不服谁,就开始掐。如果都照死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即使决出胜负,也没有了意义。


更大的可能性是:由于美国背弃伊核协议,伊朗政府很可能同时退出伊核协议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对伊朗而言,退出两个条约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因为伊朗现在越发意识到,仅仅退出伊核协议无法使伊朗充分发展核武器。而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一系列密切监察,目的就在于阻止伊朗发展核武。


上文提到的朝鲜案例,使伊朗清楚地看到,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伊朗发展核能力和把美国拉回谈判桌前继续谈条件至关重要。


一旦伊朗政府决定退出伊核协议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本来已经动荡不堪的中东局势将陡然恶化。


结果就是,为了打消伊朗人的念头,美国可能不得不与其打上一场恶战。


更可怕的是,这场不可能胜利的对伊战争,将使美国政府再次深陷越战和阿富汗战争那样的泥潭。


另外,在对伊朗许诺的种种好处都口惠而实不至之后,美国人忽然翻脸、撕毁伊核协议,相当于被迫承认伊朗有核这一令人不愉快的事实。


在盟友甚至敌对国家面前,以后,美国的脸要往哪放?


延伸阅读一


这下欧洲真是惨了!欧洲媒体对特朗普的愤怒已经爆炸


当地时间8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全世界以及亲密西方盟国的强烈反对,宣布美国正式退出了3年前由包括美国在内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共同与伊朗签署的“伊朗核协议”。

 

而在此文中我们要进一步告诉大家的是,特朗普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不仅已令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核安全陷入极大的风险中,更害惨了欧洲这个“紧密团结”在美国身边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铁杆盟友”……


文 | 耿直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ID:hqsbwx),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这是因为,特朗普今天凌晨不仅宣布美国要退出伊朗核协议,他还同时宣布美国将继续严厉地制裁伊朗。

 

更重要的是,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他将对伊朗发起的制裁,将沿用2015年伊朗核协议达成之前美国所采用的“二级制裁”机制。



什么叫“二级制裁”呢?按照美国媒体的解释,就是美国并不是直接打击伊朗,而是禁止任何其他国家的机构和企业与伊朗做生意,从而将伊朗彻底在市场上孤立。

 

而如果谁敢忤逆美国与伊朗做生意,谁就别想再与美国做生意,更不得进入美国市场。

 

如果大家需要一个更具体的“反例”,看看被美国封杀的中兴集团就知道了。



可问题是,伊朗自2015年7月14日签署核协议以来,一直是很守信的,因此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欧洲国家一度取消了大量对伊朗的制裁,一些美国和欧洲企业更是已经开始和伊朗进行起正式的贸易了。

 

比如2016年时,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法国的空中客车就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许可下,与伊朗签署了总共400亿美元的大单,将向伊朗出售新款民用飞机,以改善伊朗已经老化的民航系统。其中波音80架,空客100架。另外,美国的通用电气也与伊朗签署了涉及数千万的能源大单。


可今天之后,这两家全球最大的客机公司以及通用电气,都将无法再履行他们与伊朗签订的合同。因为特朗普政府马上就会吊销了他们与伊朗进行贸易的许可证。



不仅如此,耿直哥还在欧盟的相关网站上看到一份来自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丹麦等5个国家总共21家企业的名单。这些企业都是在2015年之后开始与伊朗有商业往来的欧洲企业,而且其中不乏戴姆勒、大众、西门子、英国石油、英国航空以及空中客车等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著名大企业!



这些欧洲企业在伊朗涉及的业务也非常广泛,包括制药、航空、汽车、原油、铁路、重型机械乃至旅游和酒店等方方面面。



然而,在今天之后,这些欧洲公司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在美国的强逼下尽快在90-180天内中止与伊朗价值数百亿的合同,还是不惜得罪美国和伊朗继续做生意,哪怕落得个“中兴式”的下场?

 

但不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欧洲人对特朗普的怨恨肯定是少不了的了。英法德三国的领导人目前已经对特朗普的做法表达了“遗憾和担忧”,而英国《卫报》这样的欧洲媒体更在他们的评论文章中怒斥说:这特朗普大概是不是觉得世界太无聊了,否则他怎么会凭空就创造了出一个这么世界级的安全危机,并把美国、美国的盟友和全世界都置于危险之中!?



可是,欧洲这种嘴上的不满对特朗普能有什么用呢?要知道,特朗普今天做出的这个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决定,可是发生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盟核心国家的领导人先后千里迢迢跑去美国耐心劝阻之后啊。



所以,也难怪美国的新闻网站Vox会在他们的报道中用“输家”一词描述欧洲此刻的境遇了……



最后,请大家从下面这组图片中感受一下欧洲媒体对特朗普的愤怒吧:


(注:图中文字系自动从德文翻译过来,原文为德语)


延伸阅读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