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安利过的动画也不少了,最萌的、最短的、最科幻的……
今天铺子想给大家安利一部
“
最重
”
的国产动画。
之所以说它重,是因为这部17分钟的敦煌风格动画短片,画在一万多块石膏板上,总重量足有20吨。
主创团队,花费整整两年时间才最终完成。
不卖关子了,这部动画就是——
夏虫国
废话不多说,来讲故事。
片头,士兵们射出的一阵箭雨,齐刷刷地洒落在海面上。
波浪翻涌间,一只体型硕大的虫怪的身影显现出来。
一位将士,只用一箭,就轻易解决了这庞然大物。
镜头一转,露出片名,画面也开始从黑白转向彩色。
夏虫国在海边,这里只有春夏秋三个季节,春生秋死。
在史书记载中,这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东西,要属冰。
可惜,这里从来没有人见过冰是什么样子。
于是,将军、力士和墨斗,
一个是领导者,一个负责贡献力气,另一个则是墨家传人。
三人结拜出发到西方的森林去找神木。
将神木改造成龙首船身的大船,出海去寻找冰。
在海上,他们因想逆天改命,触犯禁忌,
招来了骑着酒葫芦的
无常
和各路神仙,
经历过与各路天神的艰苦缠斗,
神木化身为龙,救他们于水火,载他们重返夏虫国。
他们才发现,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了这个国度。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却意蕴悠长。
是不是有点“
山中一日,人世千年
”的感觉?
聪明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出来了,
故事取材自《庄子·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本片导演汤柏华,出生于浏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他从小混迹于宫庙之间,沉迷于师傅们在寺庙墙上和石像上绘制出的各种神像。
这个神奇的世界,让他充满幻想。
在第一次读到“夏虫不可语冰”的故事时,他找到了共鸣。
他读到的,不是对见识短浅者的嘲讽,而是
“对苍茫世界和生命的困惑。”
在创作过程中,整个团队曾花费半月去敦煌采风、又先后在山西永乐宫看壁画,辗转各处看各种石窟、建筑。
这样花费两年,一个石膏板一个石膏板的刻画,这才让古朴瑰美的人像,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之上。
在数码CG已然蔚然成风的时代,为什么要保留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创作模式?
导演汤柏华说,“
我宁愿慢一点,做点不一样的
。”
而这些不一样,融化在画面的小细节中。
鹤化烟,
蝶化花,
而寻得神木的丛林草木扶疏,
黑熊、白象自在生活其中,
充满古韵的生活,就被轻巧自然地勾勒。
一场激战后,天与地、人与神的界限,仿佛也被打破。
敦煌壁画,就这么活起来了
。
值得一提的还有配乐,
作曲袁思翰,毕业前后一直致力于国漫配乐制作,
代表作品有《魁拔Ⅱ》和《魁拔Ⅲ战神崛起》。
开头逐渐急促起来的鼓点,就迅速把你拉入激烈战场,
将军和力士一路走向茂密林间,配乐也跟着一起转向辽远空灵。
而后仔细听,才发现巧妙地融入了呼麦和戏曲元素,
与整部片的古典神韵完美贴合。
古朴瑰丽的画面、短小精悍的故事,以及加分不少的BGM,让这部作品在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等许多展映中大放异彩。
可惜的是,这样的短片因为太小众,自2013年面世以来,大多时候只能辗转于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播映。
这样的现状,汤柏华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它不像《小黄人》,那是无国界、不分老少都会喜欢的。
我们做传统绘画,先是
赶走了一半观众
;用石膏,又赶走一半;没有3D,再走一半;讲的还是个哲学故事,还得走一半。
但是因为喜欢,在2年后,他选择继续做“傻”事。
这次,他在敦煌住了九个月,就地取土,纯手工仿效古法泥版画,制作了一部七分钟的短片《莫高霞光》。
为什么对敦煌有这么深的执念?
因为敦煌 我觉得 对于所有学绘画学艺术的人来说
它就是一个朝圣的地方
这样的方式 可以说是拿最大的诚意
把这种敦煌经典的部分呈现给大家
这样的两部作品,都耗时费力,
《夏虫国》用了两年,《敦煌霞光》用了九个月。
但无论从对敦煌文化的传承,还是国产动画的创新来说,这部作品的诞生都可谓意外之喜。
八十年代《九色鹿》,取材自敦煌壁画
而这惊喜,离不开这个在快消品时代,仍然坚持用最笨的方法,去做坚守本心之事的人。
上海美术厂那些前辈们,看到这样的作品,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铺子只想说,尽管去做吧,这样优秀的作品,我们等得起。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
▲
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