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经介入在线

天坛周记·第386期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神经介入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8-09 18: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386

术者: 远亮 何鑫 李明耀 贾白雪 马宁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老年女性,主因“右侧肢体无力7天”入院。头MRI示“桥脑左侧新发梗死”(图1)。

图1

弓上CTA示I型弓,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弓上血管颅外段未见明显狭窄(图2A);头部CTA示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左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狭窄,右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图2B,C)。

图2

既往史: 高血压。

神经系统查体: 神清,语利,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及降压药。

术前诊断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双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

术前讨论

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基底动脉为此次事件责任血管,可行支架置入术改善血管狭窄,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穿支事件、斑块脱落致栓塞事件、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血管夹层、血管破裂、围手术期高灌注、支架内远期再狭窄等。

治疗过程

全麻成功后,右股动脉入路。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中度狭窄,右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左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中度狭窄,双颈内动脉及双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图3A-D)。

图3

双椎动脉显影良好,走行迂曲,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双小脑后下动脉显影良好,双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图4A-D)。

图4

6F导引导管置于左椎动脉V2段远端,内衬V-18微导丝做支撑(0.018″,200cm),造影示: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5)。

图5

路径图下,先使用Synchro(0.014″,200cm)与SL-10微导管同轴送至左大脑后动脉P1段,交换技术将Transend微导丝(0.014″,300cm)置于左大脑后动脉P1段(图6)。

图6

沿微导丝送入Emerge球囊(2.0mm×15mm)至狭窄段,准确对位后缓慢加压球囊,见球囊完全张开,快速抽瘪球囊,路径图显示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20%(图7)。

图7

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入Maurora药物洗脱支架(2.5mm×8mm)至基底动脉狭窄处,释放支架,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残余狭窄约10%,前向血流改善(图8A,B)。

图8

观察10分钟,复查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后结束治疗(图9A,B)。

图9


讨论

本例患者狭窄位于基底动脉中段,为富穿支动脉区域,且狭窄近心端有双侧小脑前下动脉发出,使用小球囊进行预扩张后,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即刻造影形态学可,远期效果待随访。V-18微导丝的应用增加了系统支撑性,有助于球囊扩张支架的推送到位。患者合并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可考虑择期干预。




扫码关注神经介入在线

神经介入在线投稿:

[email protected]




进入 和缓学术 全方位学习神经介入课程


说明: 文页面的 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均受版权保护,归神经介入在线及其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未经允许和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复制或使用。 如果需 要使用相关内容,请事先与相关权利人取得联系,并按照许可协议规定使用,同时注明来 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