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史:
高血压。
神经系统查体:
神清,语利,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及降压药。
术前诊断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双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
术前讨论
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基底动脉为此次事件责任血管,可行支架置入术改善血管狭窄,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穿支事件、斑块脱落致栓塞事件、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血管夹层、血管破裂、围手术期高灌注、支架内远期再狭窄等。
治疗过程
全麻成功后,右股动脉入路。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中度狭窄,右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左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中度狭窄,双颈内动脉及双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图3A-D)。
图3
双椎动脉显影良好,走行迂曲,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双小脑后下动脉显影良好,双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图4A-D)。
图4
6F导引导管置于左椎动脉V2段远端,内衬V-18微导丝做支撑(0.018″,200cm),造影示:基底动脉中段重度狭窄(图5)。
图5
路径图下,先使用Synchro(0.014″,200cm)与SL-10微导管同轴送至左大脑后动脉P1段,交换技术将Transend微导丝(0.014″,300cm)置于左大脑后动脉P1段(图6)。
图6
沿微导丝送入Emerge球囊(2.0mm×15mm)至狭窄段,准确对位后缓慢加压球囊,见球囊完全张开,快速抽瘪球囊,路径图显示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20%(图7)。
图7
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入Maurora药物洗脱支架(2.5mm×8mm)至基底动脉狭窄处,释放支架,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残余狭窄约10%,前向血流改善(图8A,B)。
图8
观察10分钟,复查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后结束治疗(图9A,B)。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