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八卦女频道
金融八卦女(jinrongbaguanv)专属频道,还是原来的八妹,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给你更多精彩。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八卦女频道

闻道 | 看完日本30年,你不考虑为国家生个娃?

金融八卦女频道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8-11 21:34

正文



不婚、不育、不买房,日本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


5355个字,大概7分钟读完。


我是八妹有话说:

感激各位朋友这么多年对八妹的不离不弃,以后本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就是金融八卦女的另一个阵地了,将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以及新惊喜哦,欢迎置顶关注“金融八卦女频道”,比心~



作者:盘丝老康

来源:老公说的都对(ID:laogongshuo7)


日本印象:旧城,老人


7月下旬,跟老公一起去日本玩了10天。


我们去了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奈良、大阪,除了感叹别人整体国民素质高之外,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旧旧的城,老老的人”。


在国内看过诸多报道,对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超老龄社会”等词汇,非常熟悉,却略感抽象。但,当自己在这个国度漫游,那些抽象名词变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展现在面前时,小心肝还是颇受震撼。


地铁里,挤满了穿西装打领带,提着电脑包上下班的老年男人;餐厅里,60多岁的男性服务员,端着盘子跑上跑下,一个人服务一层楼;夜里11点多,东京银座街头,头发全白的老年白领,成群结队才下班,大阪的郊区,六七十岁的运输司机才收车。更夸张的是,在大阪泉南郡吉见的一个小站,我跟老公坐地铁去道顿掘,那时是下午3点多,整节车厢,除了我和老公之外,全是60岁以上的男女,那个场景,非常压抑,满是衰老的气息。



前两张拍于东京,第三张拍于横滨。在日本,随便一伸手,都能打到一个老年人!


知道日本老龄化严重,但是没想到有这么严重。


旅行这几天,我就像“怪阿姨”一样,盯着人来人往的高龄老爷爷看,还悄悄偷拍他们脸上的疲倦。


翻阅资料: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25%,完全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约23%的65岁以上老人还在继续工作,比例为G7成员国中最高,超过了美国的19%。


“他们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我问老公。


有可能。老公说:想要搞清楚,你可以取日本和中国的人口结构数据,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看。


从人口结构看: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2047!


还在旅途中,我无心赏风景,迫不及待地,用手机吭哧吭哧查资料。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和中国都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


日本的第一次婴儿潮,是在1947~1949这三年间。1945年战后,500多万青壮年退役军人和移民返乡,没有事干就努力造娃,所以形成了一个生育高峰,年平均造人260~270万人,人口也由1945年的7215万人增长到1949年的8177万人,日本将这一时期出生的人称为“团块世代”。


日本第二次生育高峰是,1971~1973年期间,因为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进入了适婚年龄,纷纷结婚生子,形成了第二次生育高峰。


对比中国,规律极其相似。


新中国第一次生育高峰,是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后,到70年代中期为止,每年出生2500万人,最高峰期在1970年达到2800多万。(请注意,我们的出生人数是日本的10倍)


中国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是60后第一次高峰人口的孩子,这一时期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约2300万人。我和老公也是这一时期出生的。


两个国家也都进行了计划生育。


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优生保护法》,放宽了对人工流产的限制。1952年,厚生省发表《受胎调节普及实施要领》,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从50年代起,日本的人口政策取得成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


当总生育率(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低于更替水平2.1之后不久,1974年4月,日本就把人口发展战略目标,从抑制生育过渡到稳定人口规模,到90年代,则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而中国一直在总生育率低于1.5后,仍强调人口增长的形势严峻,直到2016年1月1日才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由于日本在战后第四年,就急急推出人口控制政策,所以只有四年左右的婴儿潮,之后出生率便急跌;其他国家的婴儿潮延续十年以上,因此日本人口老龄化出现最早,比欧洲平均早十年,比中国早二三十年。


中国从1999年开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步入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5%。根据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王丰预测:按照过去的平均速度发展,10年以后,2027年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14%,中国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再过20年到2047年,老龄人口占比超过21%,进入超老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 5个青年人养两个老年人。


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根据日本和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按时间轴做了一个对比图,如下:



可以推测出,日本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人口红利消失,低增长时代到来!


人口变化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也可以拿日本做对比参考。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可以分解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


二战后日本重建,国内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美苏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它得到了美国的投资扶持,同时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工业快速崛起。上世纪50年代中至70年代中,日本GDP平均年增幅9.2%。日本在1968年取代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80年代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那个辉煌的年代,日本人可牛了,松下、索尼、日立、东芝、丰田、本田、日产制造的产品横行全球。地球在日本人眼里,就是一个菜市场,日本人在全世界买买买,买了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厦,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加拿大的森林,澳洲的铁矿,欧洲的奢侈品,那时候,法国生产的LV手袋,70%被日本女人买走了。


这个发展曲线,中国与它何其相似。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同样凭借国内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国外的投资,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技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为世界贡献了华为、海尔、阿里巴巴、腾讯等超级大公司;中国人也在全球买买买,联想买了IBM的PC业务,吉利买了沃尔沃,中国女人接过日本女人的棒 ,把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LV买得断货。


我在东京银座看到海尔的大屏广告,在秋叶原看到华为的手机,在日本偏远郊区的罗森便利店,能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真是觉得“厉害了我的大中国!”想想,这跟二三十年前,日本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看到索尼广告漫天飞、丰田汽车满街跑的心情差不多吧。


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就像精神伟哥,雄风一振30年,让全国人民天天高潮,而忽略了暗藏的危机。


日本“失去的20年”,是从1990年代为起点的。


失落之前,它有近5年的疯狂。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国内房价暴涨。


日本人坚信:“土地不会贬值”,因为日本地少人多;“东京房价不会跌”,因为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于是,纷纷投入楼市。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半个美国。


灾难在1990年降临了,这一年,日本股票市场崩盘。由于日本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股市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卖股票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售,地价应声而跌。1991年,日本楼市崩盘,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很多公司倒闭,很多家庭破产。


从理论上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在1995年应该能基本消化完,经济应该可以逐步好转的。那为什么没有呢?


 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日本新生人口急剧下滑。


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1989年,日本总生育率降低到1.57,1900年以后,总生育率持续下降,新生人口降低,人口逐步减少。城市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不再,经济一蹶不振。



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危机。


虽然我们没有“广场协议”、国内没有发生大的经济危机,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也躲了过去,但2016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红利已不再多。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中国人口逐步少子化、老龄化。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4.64 ‰,进入少子化时代,2002年,出生率为12.86 ‰,进入严重少子化。


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下滑。年轻人少了,年轻人结婚、购房、购车等需求也就少了,各类大宗消费品的增速也会快速下滑,甚至进入低增长或负增长。


拿房价来看,楼市崩溃之前,1989年,东京银座大街最贵记录是每平米95万美元,而今天最贵的地段,价格也只有1989年的五分之一左右。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区一套公寓均价241万人民币(63.16方),均价不到4万元,还没回到历史最高水平。当然,受2020东京奥运会的影响,东京地区的房价又有小幅上涨,当年高价买了房子的日本人,很希望房价能涨回去,但是他们都知道,近50年来是不可能的了!


整个社会,居民可支配资金减少,人口减少,消费市场也在下滑。根据日本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对比一下日本1990年到2007年各类消费品的减少情况:


汽车销量,从1990年的770万辆,下降到500万辆; 1990年每户居民年平均支出,要在食品上花103万日元,而2007年只有90万日元;1990年平均每个家庭要消耗113升牛奶,2007年是91升,同时鱼类、肉类、酒类、服装、家电的开支也纷纷下降。


而中国呢?中国GDP在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2010年,增速为10.6%,近几年逐年下滑,2015年GDP增速6.9%。你可能会说,经济规模基数大了,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不知为何,我还是有莫名的隐忧!


拿大家关心的房价来看。


理论上,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抛开其他复杂的经济、政治因素,人口结构会影响房产价格。假设供给量(住宅数量)固定,如果需求量(购房人数)减少,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中国整体的平均购房年龄在25~35岁之间,今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转为减少。也就是说,购房需求也将相应减少,那么房价能否还如此坚挺,就不言而喻了。


 2015年,中国一些重要消费品的增速在下滑,部分商品开始进入负增长:智能手机销量增长3%;汽车销量增长4.7%,彩电销量增长2.8%,冰箱销量下降2%,空调销量下降5.4%。


我突然一阵悲观:经济高速增长,不会持续太久;低速增长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


80后90后,请为国家生娃!


既然,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已是事实;经济低增长,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避免会到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无处安放的晚年呢?



我问老公。


老公说:多生孩子呗!


确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日本人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但收效甚微。进入21世纪,更是加大鼓励力度,2004年提出《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从怀孕、产前检查、生产、托儿、养育到小孩求学,政府全面介入补助,两岁以内的孩子每月补助5000日元;第三胎每月1万日元补助,到12岁为止。2008年8月,日本卫生部还公布一项孕妇“大优惠”计划,决定每年拨出至少840亿日元,补助怀胎妇女免费体检。


然而,生育率一旦降下来,改变趋势就很难了。


最初的十几年里,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没有回升的迹象。据日本总务省估算:截至2017年4月,日本14岁以下的人口连续36年减少,减至1571万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降到12.4%,连续43年降低。总和生育率为1.44,远远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2.1,人口减少趋势难以遏制。


也就是说,日本大刀阔斧的鼓励生育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


那中国呢,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延缓老龄化有效吗?


有,但是杯水车薪。


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数字,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万,比2015年增长了11%,应该说比总量上增加了191万,新出生人口中有45%的贡献率是来自二孩家庭。尽管如此,2016年的生育率也只有1.7,低于更替水平2.1。


这可能是政策效果比较大的一年,因为有很多历史积攒,60后、70后的人想生二胎原来没有机会,2016年政策放开,所以爆发了,今后可能还不如2016年的高。不管看现实的效果还是历史的参考,都没有强烈的证据证明全面放开二孩后会有人口的反弹。


这也可以理解,国家是让你生了,但你想生吗?能生吗?非洲的收入,欧洲的消费,你敢生吗?


看我一脸悲观,老公安慰我:你不用去操天皇的心,也不用去学愤青,你就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老公接着说:中国人怎么养老呢?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社会,就是社保养老金;一部分来自家庭,就是儿女孝敬的零花钱。


社会养老金来自哪里?来自于我们年老后的年轻人,那时候的年轻人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缴纳的社保基金越多,我们领的就越多。我们家生的儿女越多,他们一人给10块,我有2个娃就20块,3个娃就30块,5个娃就50块!中国传统观念 “多子多福”是对的,谁说养儿不防老?


所以,你现在要多生孩子,不仅是为咱这个家庭生,还要为咱们的邻居、咱们这一代人、咱们的国家生!!


想想真是幸运又可悲的80后: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可悲的是,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很多人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好不容易买了个窝,等我们还完房贷,房子估计又不值钱了!我们工作的时候,60岁的人就可以领养老金,当我们60岁的时候,估计退休年龄又推迟到70岁了!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为了老有所依,是选择现在“吃好喝好,哪管百年黄河泛滥”,还是“勒紧裤腰带,敞开肚子生孩子”?好像由不得人做选择了!


想想,计生大业还未完成,我关掉空调,穿上袜子和长裤,防止宫寒,毕竟,我还要为国家生孩子!




------我是八妹有话说的分割线------


人口红利助力经济高速增长,当生育率下降,人口越来越少的时候,老人就不得不在理应安度晚年的时候出来挣钱养家了。


— THE  END —

作者简介:老公说的都对(微信公众号:laogongshuo7 ),主笔盘丝老康,常年与老公一起,专注社会、商业、品牌、营销的学习与思考,欢迎勾兑。




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500万人的选择。点击阅读原文,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