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唤醒了一片760平方公里的乡村区域,使这片土地逃脱了人口空心化的厄运;濑户内海艺术节用艺术和现代建筑重新复苏岛屿的原始美,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池上秋收音乐节结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让文化在乡镇深耘、发光,实现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将艺术活动带入旅游目的地,不仅会吸引大量游客,还会带来别具一格的面貌,使旅游目的地“精神抖擞”。
在旅游景区里,也可以借鉴这些主客共享的艺术空间打造,让自然与艺术之美进行碰撞,并融合成为天人合一的空间艺术。
多数人描述越后地区都会用上川端康成《雪国》的那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越后妻有就坐落在越后地区最南端,是新泻县包括十日町和津南町在内的一片760平方公里的乡村区域。
从越后搭乘铁路到达东京需要两个多小时——这在日本,已经是非常偏远的地区了。“妻有”的日语为“远方尽头”之意,也清楚地描绘了这个深山雪乡的偏僻。
作为传统的偏远乡村,越后妻有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的衰败。人口数量不到7万,不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向大都市,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不断有农田废耕,房屋闲置。在越后妻有走向衰败的过程中,艺术的出现成为其命运的转折点:
国际著名的艺术策展人北川弗兰,可以说是越后妻有的“艺术拯救者”。北川的老家就在同属越后地区的上越市。为了振兴当地的生活,北川富朗秉持“人类是自然一部分”的理念,希望借用艺术的力量使越后妻有成为“展示人类与自然如何建立关联的示范区”。
大地艺术祭(又名“大地艺术节”)的初衷是「让村落中的爷爷奶奶们都能有开心的回忆,即使只是一瞬也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参展艺术家必须帮助当地居民展现当地生活,聘用当地工匠,结合丰富自然资源,展现当地传统产业,比如温泉、梯田景观、大米、烧陶文化等。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中,强调要反映与本地居民和土地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因此与当地不相适应的艺术作品,是无法得到好的评价的。每一届艺术节举办后,经典的作品会被永久性保存,而这样的作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得是公认的好作品;第二,能抵抗本地冬季大雪;第三,与本土环境相协调。其余作品则将会被陆续拆除。
自2000年开始,越后妻有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地艺术节,在这18年间,有40左右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曾到访这片土地,共留下300多件常设装备及建筑,在田间、河川、森林、农屋、校舍中自由舒展着,它也因此被称为“没有屋顶的美术馆”,可以说是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国际性户外艺术节。
作为战后日本的工业所在地,濑户内海的岛屿曾一度被掏空遗忘,直到艺术和现代建筑重新复苏岛屿的原始美。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是以濑户内海岛屿群为舞台所举办的当代艺术国际艺术节。事实上,濑户内海自古便起着交通大动脉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却不太具有知名度。
随着全球化、高效化、均等化不断发展深入,濑户内海各岛人口下降、老龄化问题加剧、地方经济活力低下等问题,导致原有的岛文化特性逐渐丧失。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当地政府开创性地引入了“艺术节”这一概念,不仅增大了濑户内海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据统计,在艺术节第一次举办的2010年,参加人数达到93万人,2013年达到107万人,预计今年的参观人数将会更高。
在艺术与商业、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方面,濑户内海艺术节的主办方做到了极致。首先,濑户内海地方政府将艺术家引入当地的“家计划”之中,让艺术家参与到艺术设计中。
其次,通过原创设计,濑户内海艺术节主办方还与艺术家合作,制作了T恤衫、手巾、纸胶带之类的周边商品,在景点附近售卖。
再者,岛上的部分餐厅和咖啡馆也由艺术家或艺术工作室设计而成。餐厅就地取材,大量使用当地的鱼类和蔬菜,既极大地吸引了游客,又以艺术与餐饮相结合的形式,增进了来往人群之间的交流。
最后,主办方还启动了“濑户内名产再设计项目”,与艺术家合作重新打造当地特产、并向日本全国推广宣传的项目。
当然,濑户内海艺术节最大的看点是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展品。在这里你能看到草间弥生和山本耀司等日本乃至国外很多艺术名家的作品。
台湾台东县池上乡,是一个传统的稻米产区,在日治时代曾经是用来进贡日本天皇的御用米,故又称“皇帝米”。但是长久以来,这里的大米都是通过“米贩子”走向各地。虽然池上米在外面名气很大,售价不菲。但当地米农出售给中间商的价格并不高。
后来他们就在想,要想提升自己的收益,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田间到餐桌”,绕过中间商,让消费者直接品尝到真正的池上米。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消费者来到池上,和原产地建立强链接。
彼时的池上乡,虽然风景还算不错,但是除了大米并没有其他任何产业,同时距离主城区遥远且交通不便。
要想吸引城市人来到这里,就必须打造一个独特的强IP出来,并通过媒体的声音去放大。后来在台湾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当地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 2
009年秋收前,他们在金黄的稻田上,邀请钢琴王子陈冠宇做了一次钢琴演奏会。
这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大家发现,原来台湾的乡镇,可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舞台。此画面也跃上国际媒体《时代杂志》的网站上,让全台湾产生了轰动。
这次尝试也让当地人深深体会到,结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让文化在乡镇深耘、发光,是一个可能实现的梦想。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化界、娱乐界、时尚界达人来到这里,一方面驻乡感受田园生活,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参与池上活动的讨论与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