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眼下,又到了柿子成熟时节。
看着那一颗颗红红的小灯笼,甜蜜的味道似乎穿透了那层薄薄的皮,引得人忍不住去咬它一口……
民间有一句俗语:“秋天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意思就是说在这个时节吃柿子,冬天鼻子就不会流鼻涕了。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秋天对应五脏中的肺脏,肺开窍于鼻,肺受邪生病,人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柿子味甘甜,性寒凉,可以清肺热,润肺燥,对于燥邪伤肺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所以说霜降后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内在的阴液不足,嘴唇裂口吃点柿子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另外,柿子在预防心脏血管硬化上有显著作用,故被称为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加工后的柿饼具有涩肠、润肺、止血、和胃等功效。
柿子性寒,凡脾虚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及外感风寒者,忌食鲜柿子。
脾胃虚寒者可以适当食用柿饼,也有相似的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鲜柿子还是柿饼,每日食用量都不要超过1个。
脱涩的甜柿子有解酒的功效,但是未经脱涩的柿子含有较高含量的鞣酸。空腹时,鞣酸与胃酸直接接触,容易生成胃柿石引起胃肠不适。
同时酒精会加速胃酸与鞣酸的反应。所以空腹或酒后一定要小心吃柿子。
进食大量未成熟的柿子、未经加工的鲜柿子或未去皮的柿子,会引起胃石。
这是因为柿子中含有较为大量的鞣酸,鞣酸与胃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积于胃内;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胶、胶质及胃内的食物残渣,它们“团结起来”,凝聚成块而形成胃石,医学上称为胃柿石症。
块头小的胃柿石可通过幽门入肠随大便排出,块头大的胃石就出不了“门”而在胃内长期驻扎,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秋季是吃柿子的最佳季节,不管是新鲜的柿子,还是柿子制成的各种食品,在秋季看来都是食用的最佳季节。
材料:
鲜柿子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鲜柿子择洗干净,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柿子汁、白糖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
功效:
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肺燥及秋燥咳嗽、酒后烦渴、小便黄短等。
材料:
柿蒂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柿蒂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