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晓飞翻译
专注于国外优秀个人发展博客内容的翻译分享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晓飞翻译

自我接纳 vs. 个人成长(上)

晓飞翻译  · 公众号  ·  · 2017-06-29 08: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自我接纳,与追求成长和提升自己的欲望之间,你如何实现平衡?一方面,接纳真实自我 ... 包括个人缺点等所有方面是挺好想法,对不?但另一方面,设定目标并追求比当前生活更好的结果,难道不也是挺好想法吗?你该如何解决这种冲突?



妥协真的是最佳解决方案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直接妥协。他们既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真实样子,也不能彻底承诺一生追求成长。但我认为这是种蹩脚解决方案。我们为何不能同时拥有两者?你为何不能完全接纳自己,并承诺一生追求成长?你难道不能同时享受两种状态吗?我们有没有绕过这种明显冲突的途径?


我常会公开和私下地收到他人反馈,对方觉得我如此开放地承诺追求个人成长,肯定是不喜欢,也不能接纳当前真实的自我。他们推想由于我不断迫使自己以全新方式成长,肯定牺牲了自我接纳的一面。



线性思维模式


在自我接纳和追求成长之间,看起来到底为何存在冲突?我认为出现冲突其实是特定思维模式的结果。我把它称作线性思维模式。


线性思维模式认为你的生活就像沿着一条线段向前移动的点。人生就是随着时间前进的一趟旅程。出生和死亡代表了线段的两个端点。位于你后方的点组成了过去的生活。位于你前方的点构成了未来的生活。当下时刻的生活就是那个时间线上的一个小点,慢慢朝着你的死亡挪动它的位置。


你人生时间线上的每个点也可以说具有特定品质。你可以审视时间线上的任何点,并衡量这个点上的即时状态。在你人生的任何特定一天(过去、现在,或未来),你都可以提出像这样的问题:我住在哪里?我的工作是什么?我的资产净值是多少?谁是我的朋友?我的感情关系状态怎样?我的体重如何?



自我接纳 vs. 个人成长


在这种思维范式下,自我接纳和追求成长间出现冲突,便是自然结果。一旦你开始将自己人生的某些时间点,贴上比其他时间点品质 更高 更低 的标签,就有了比较任意时间点的手段。你今天的生活与五年前的生活相比如何?你是更富有了?更幸福了?还是更健康了?


现在你必须决定自己想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生活品质。你可以接受自己当前的生活位置,感到已经足够并选择保持这种状态,或者可以奋力实现某种更美好的生活。你还可以抱有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个人掌控的信念,在此种情况下,你能选择的最好做法,就是学会接受经历的一切体验,不管你可能给那些体验做出何种评级。


你越多接纳当前的生活位置,自己想要成长的动力就越少。你越多迫使自己追求成长,源于当前生活位置的满足感也越少。你最终可能会在这个变化范围内来回摆动,有时感到非常满足,其他时候则充满欲望。



线性思维模式的局限


线性思维模式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西方世界。我们很爱衡量各种事情,给他们评出分数和等级。今年最省油的是哪款车型?这家公司比去年更盈利吗?我有多么健康和苗条?


在商业生意上,这种思维模式确实有其价值。我并未暗示它天然是种不受欢迎的思维范式。


不过,这种思维模式有其管用的生活领域,也有其失效的生活领域。而它不太管用的领域之一,就是你的自我形象。


试图将线性思维模式应用在自我形象上,便会在自我接纳和追求成长间制造冲突。与只是衡量自己生活的不同方面,留意它们会随着时间发生何种变化不同,你把自我也识别成了这些变化。我比去年更加富有。我比以前更加沮丧。我从一个电话销售员变成了一个销售经理。


当你用不同生活位置来识别自己时,就把个人自尊也牵扯其中。你的自我感将变得依赖于自己特定的生活位置。


若你主要用达到新高度来看待生活发展,比如更佳健康状态,更大资产净值,或更高工作职位,那么当自己经历生活位置上的挫折,甚至遇到像 被起诉重罪 这样的重大挫折时,又会发生什么?


我们都会经历挫折。出现这种事情只是时间问题。若你的自尊是基于个人生活位置,那么当位置下降时,你将遭受巨大痛苦。若你失去所有金钱,个人自尊会受到什么影响?若你体重增加 50 磅,伴侣弃你而去,又会发生什么结果?若你失去当前生活位置,也会失去现在的自我感吗?


比真正经历损失更大的问题,就是预先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担忧不已。由于害怕自己变得对特定生活位置变得过于依赖,你可能会畏缩不前。如果你保持较低生活位置,当事情变糟时,你就不会从高处跌落。当你已经超重 50 磅,放假时又多了几磅体重便没那么痛苦。与成为百万富翁相比,当你名下只有 1000 美元时,变得破产就没那么可怕。如果你的感情关系已经很差(或根本不存在),那么感情状态又能更糟到哪里?


也许通过在平庸之地安营扎寨,保持远离超级成就者的状态,你就能保护个人自尊,免受不可避免的挫败影响。你知道即使世上最成功的人士,也会经历各种挫败,那自己为何还要冒险追求那些戏剧性的高峰低谷体验?潮起必有潮落,对不?


将自我感根植于某种会波动摇摆的事物,比如个人生活任何可衡量部分的当前位置,你无论怎样都会遭受痛苦。你要么会迫使自己不断争取更好生活,然后在事情变糟时遭遇情感上的痛苦,要么就会依附某种外在结果到不健康的水平,以至于可能为了保持那种生活位置而牺牲个人道德。或者与你能实现的成就相比,自己安于非常低的生活位置,并且很可能因为过于懒惰和过度拖延而经常自责 你将始终由于知道自己本可做得更好而深受困扰。或者最后你可能决定彻底脱离社会,以便逃脱 / 超越整个惩罚体验;但你所做的人生贡献,依然远低于自己的真实潜能。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06.04.16



译者注:感谢Steve公开放弃自己博客内容 (stevepavlina.com)的版权,本公众号所有译文欢迎转载分享,敬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晓飞翻译”。译文网站:www.stevepavlinachina.com。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二维码(安卓用户仍可点击“赞赏”按钮,感谢支持“晓飞翻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