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孩子“黏着”妈妈;其实,妈妈也“黏着”孩子。
孩子和母亲之间,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这篇聊聊孩子总黏着妈妈是什么心理,以及什么是积极关注。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cookie_studio
我们竭尽所能地保护孩子、爱护孩子、照顾孩子,希望他们健康、快乐。
我们日积月累的照顾和爱护孩子,“换来”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依恋。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害怕的时候,第一时间找我们,这便是孩子“黏着”我们的心理。
孩子“黏着”我们,是一份 “甜蜜负担”。我觉得要好好珍惜,原因有两个:
一、
这样的“黏人”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孩子们越来越长大、越来越独立;,终将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二、
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积极依恋关系,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充满自信,并不容易,也并不是家长越“用力”,关系就越亲密,孩子就越快乐。
亲子相处,
方法很重要,比如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做好“积极关注”
。
图源:freepik photo created by user18526052
02
积极关注(positive attention)
是什么?
积极关注指的是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们的喜爱,以及亲子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宝宝出生以后,他们需要从其他人,尤其是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人,比如妈妈,对自己的反馈来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积极的回应、表达和关注,孩子慢慢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能给人带去快乐的,会被大人肯定。
家长对孩子积极的、充满爱意的表达,不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行动上的,都有利于孩子自我形象的建立。而对孩子来讲,建立积极的、健康的自我形象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孩子与他人的健康关系建立,也有助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
我们常说的孩子
安全感
,其实就是来自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响应。
当孩子找我们的时候,我们正好也微笑地看着他们;当孩子害怕了、不确定了,我们总能及时出现,并能给予鼓励,做他们坚实的后盾。这样的过程,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踏实,从而也会有更大的信心和胆识去探索世界。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表达积极关注的方法和机会,包括换尿片的时候,陪着孩子洗澡的时候、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都可以增加孩子与我们中间的连接,表达积极关注。
关于如何表达“积极关注”,以下是分年龄的一些示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
看着孩子,对孩子微笑。
-
对孩子在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比如问孩子在做什么,讲给我们听听。
-
孩子跟我们说话的时候,仔细听,认真听。
-
设置一些家庭亲子活动“固定项目”,有一些固定的亲子时光。
-
预留一些只属于我们和孩子的时间,可以做彼此都喜欢做的事。
-
当孩子尝试新的东西或学习新技能的过程,及时肯定和鼓励他们的努力,并表达出兴趣和关注。
比如,孩子在画画,不论画得怎么样,我们都可以说“你努力画画的样子真棒,你是从哪里学到画小猫咪的?”
哪怕孩子还不能听懂说话,但是他们可以通过音调、语音、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读懂”父母。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试试:
-
宝宝对我们笑的时候,我们也对他们笑。
-
宝宝哭闹不安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抚。
-
宝宝发出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模仿着同样的声音回应他们。
-
跟宝宝讲正在做什么。
-
积极发现宝宝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做的事,然后鼓励他们自己去摸索。
比如,宝宝对彩色的摇铃感兴趣,这时候可以给宝宝示范或者教宝宝如何摇铃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