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画廊
「画廊」,中国性价比最高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一元捡漏,请勿离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家里的保鲜膜扔掉吧!万物皆可封的真空封口机, ... ·  22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视频退出键在哪里?!水果版定格动画,越看越魔性!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贵州斥资8600万,打造世界第一女神像!竟免 ... ·  昨天  
创意铺子  ·  37 ...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洁癖姐妹建议人手一个,精致出行收纳超好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画廊

清华女教授15年将圆明园复活!美极了!

画廊  · 公众号  · 创意  · 2017-04-02 18:37

正文


曾辉煌,曾败落,

只是一份华夏情,

不曾凐灭。


纪录片《圆明园》

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摄制


1860年10月6日到10月18日,

整整12天时间,

英法联军尽情洗劫了这座华丽的园林。

英国额尔金公爵和格兰特将军

将举世无双的园林付之一炬,

三山五园就这样在化为灰烬。



这场 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三夜,

黑压压的烟云将,

古老的北京城压得喘不过气来,

绝望、恐怖久久笼罩着华夏大地,

梦魇般挥之不去。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从此清政府对圆明园完全失去了控制能力。




无数双贪婪的手伸向了圆明园,

参天古树被砍伐殆尽,

残存建筑被悉数拆毁,

当作废弃木料运送到街市上交易。

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砖,

被军阀官僚用来建造自家官邸。



劫后的圆明园


已到垂暮之年的清王朝,

完全没有一丝抵抗之力,

只能躺于病榻之上,

看着联兵,

夺走珠宝,砸破瓷瓶,

砍倒大树,

最后再点一根火把,

把祖宗之像也烧了。

圆明园就这样,

一点点消散在无助的绝望里。




它的奇花异木,装点了谁家的花园?

它的金砖碧瓦,装点了谁家的屋脊?

它的石碑玉雕,装点了谁家的书斋?

那些辉煌的记忆终于飘零殆尽,

刺在华夏大地上的伤口却无人问津。




如今,圆明园静静地躺在北京西郊,

历经一个半世纪的风吹雨打,

它对于火的恐惧是否已平息?

圆明园就像个无法痊愈的伤疤,

始终留在中国人的心头上。

隐隐作痛,

却不知如何治疗。



人们对于这座万园之园的了解,

只能从历史档案上知道。

但是,所有的语言,

在它曾经的辉煌面前,

都显得苍白无力。



神秘,探究,从未停歇,

公众的好奇心也与日俱增,

修与不修的争论,

持续了30年。



它荒芜、消失了150余年之后,

一位教授出现在公众眼前,

她带领着80多位学者和专家,

穿梭于圆明园遗址等各处相关地点中。

15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

圆明园的虚拟复原。

这个承载着世界文明奇迹的“万园之园”,

重现眼前……



10000 余件档案,

4000 幅复原设计图纸,

2000 座数字建筑模型,

41 个圆明园景区,

128 个时空单元的复原研究工作,

10 年, 36500 天。



圆明园, 始于康熙年间修建,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

六个朝代不间断的营建,

一个半世纪以来,

汇集了150余处精美的景观、

近1000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被雨果称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这座“世界奇迹”建筑,

能够再次出现在眼前。

得益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

以及其背后团队。

在她50年的学术生涯中,

目光从未离开过圆明园。



就是因为郭黛姮多年来的努力,

带领着一群群人考察研究和积累,

通过建筑历史、考古、园林、数据库技术、

网络工程和视觉艺术等多学科的协作,

完成了圆明园32个景区的复原设计和三维再现,

展现了圆明园从1740年,

到2010年间持续演变的立体面貌。



“国内做得最认真最科学的一次”,

每一项工作,

都是综合了各种史料信息,

横跨建筑、历史、园林等学科技术,

再使用网络工程和视觉艺术等

众多领域的浩大工程,

为的就是,

呈现一座最真实的“圆明园”。


复原后的圆明园


金碧辉煌的宫殿,

玲珑蜿蜒的桥梁,

一望千里的湖泊,

精致华丽的内室,

让人 仿佛走进了,

100多年前的圆明园。


文源阁藏书丰富


复原一个景区需十二道手续。

包括文献档案研读、“样式雷”图辨析、

写景图(如四十景图各不同版本)和老照片辨析、

遗址详细勘察和营建技术分析。


“样式雷”图谱


建筑的复原包括木作、砖石作、

油饰彩画、室内装饰;

园林景观的要素包括植物配置,

叠山理水,楹联匾额,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景区的全貌。



圆明园四十景图其二


每一个景区建筑的材料,颜色,

室内装饰,搭配布景,

周围的植物景观,

都需要结合历史资料,

严格的论证。


而历史档案浩如烟海,

不仅要从国内寻找,

有些还要远赴异国他乡。


半亩园室内


即使同一个景区,

每一位皇帝爱好不同,

一些景点也会随着变化。

因此,

郭黛姮团队根据历史分期的不同,

呈现了每个景区不同年代的样子。


上下天光  乾隆时期


上下天光 道光时期


在确定景区的全部要素后,

通过实地勘测进行精确建模,

将建筑、山水、遗址完整地复原出来。

一道道程序,环环紧扣,

丝毫不得出现差错。



“走进”圆明园,

当一座座建筑出现在眼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