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官方账号。践行“三个转变”,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股票代码601390.SH,00390.HK。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交建  ·  海外“闯关”记 ·  9 小时前  
中国交建  ·  2024光影中交 | 一键收藏中交专属美景㉓ ·  昨天  
中国交建  ·  中秋廉洁提醒 | 一起来拆月饼盲盒吧! ·  5 天前  
中国路桥  ·  中国路桥新签印度尼西亚土方工程商务合同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中铁

中央媒体聚焦中国中铁建设一线!

中国中铁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09-19 18:16

正文



近期

中国中铁一批重点工程项目

捷报频传

为交通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受到中央媒体关注点赞

一起来看看!


  跨越山海 巡礼伟大祖国成就——30集大型系列节目《中国新地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倾力打造30集大型系列节目《中国新地标》9月7日起在CCTV4《中国新闻》《今日环球》等栏目中播出。中国中铁施工的大瑞铁路、常泰长江大桥、深中通道、西昭高速老营盘螺旋隧道群等重点工程在节目中精彩亮相,中国中铁建设者在节目中接受了采访。




央视《中国新闻》:中国新地标 大瑞铁路 穿越横断山脉 带来发展与希望


央视《中国新闻》:中国新地标 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 常泰长江大桥


央视《中国新闻》:中国新地标 深中通道 世界级超级工程 加快大湾区融合发展



央视《中国新闻》:中国新地标 西昭高速老营盘螺旋隧道群 破局大凉山交通之困



  贵州金仁桐高速全线通车试运营


9月13日,由中国中铁投资建设运营的贵州金沙经仁怀至桐梓高速公路(简称金仁桐高速)正式通车运行。金仁桐高速公路线路全长约102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开通后将改善黔北地区公路交通条件。



新华每日电讯:贵州金仁桐高速全线通车试运营


新华社:贵州金仁桐高速全线通车试运营


央视《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贵州金仁桐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通车


8月30日,中铁二院勘测设计,中铁二局、八局、电气化局、科研院参建的新建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正式投运。



《人民日报》:动车开到黄龙九寨(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新华每日电讯:红军长征穿越的松潘草地通动车了


新华社:川青铁路 科技攻关突破建设难题


央视《焦点访谈》:十六万公里的流动中国


央视《新闻直播间》:国铁集团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即将开通运营


央视《新闻直播间》: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即将开通运营


央视《新闻直播间》: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今天开通运行 穿越多个断裂带 最难隧道超23公里


央视《新闻直播间》: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今天开通运行 九寨沟迎来“高铁时代” 当日可往返成都


央视《新闻直播间》:四川阿坝 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今天开通运行


央视《正点财经》《天下财经》《第一时间》: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今天开通运行



《科技日报》:川青铁路 在高海拔铁路技术领域“不停爬坡”


《中国青年报》:九寨沟迈入动车时代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全面达到竣工条件


9月15日,中铁建工承建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全面达到竣工条件。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成为空、铁、轨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民日报》:图片报道


新华社:中秋假期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光明日报》:看重大工程如何算好“绿色账”


  杭温高铁开通运营


9月6日,随着G9505次列车由杭州西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中铁四局、上海局、电气化局参建的杭温高铁开通运营,联通杭州、温州、金华-义乌三个都市区的“1小时交通圈”正式形成。



新华全媒+|杭温高速铁路正式开通 助力扩大浙江“1小时交通圈”


央视《新闻联播》:杭温高铁开通运营 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通道


央视《朝闻天下》《第一时间》:杭温高铁今天开通运营




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运营


9月14日,由中铁设计承担总体勘察设计,中铁一局、四局、六局、电气化局等单位参建的新建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简称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运营,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央视《新闻直播间》: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运营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央视《新闻直播间》: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运营 站景融合 历史文化伴旅程



合新高铁上跨京沪高铁钢箱桁梁“空中转体”成功


8月29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铁一局合(肥)新(沂)铁路上跨京沪高铁146米钢箱桁组合梁历时56分钟顺时针旋转67度,成功完成转体,在京沪高铁上空上演“空中芭蕾”,为合新铁路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华社:合新铁路上跨京沪高铁钢箱桁组合梁完成“华丽转身”


新华社:合新高铁上跨京沪高铁钢箱桁梁“空中转体”成功


央视《朝闻天下》:合新铁路跨京沪高铁钢箱桁组合梁成功转体



 媒体聚焦重点工程项目


《人民日报》: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内容简介:9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铁隧道局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者母永奇参建成昆铁路的故事。


《人民日报》:云南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内容简介: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中铁交通西南运营中心在滇池湖滨建设的“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工程。


新华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向上的中国·“钢铁穿山甲”:国产盾构机爬坡过坎的奥秘

内容简介:9月16日, 新华社报道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成专家团队研发的国产首台大直径大倾角斜井硬岩掘进机“永宁号”刷新了我国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领域机械化施工的纪录。


新华社:中铁二局昌九高铁8标南昌八一制梁场完成全部制梁任务

内容简介:9月18日,新华社报道中铁二局昌九高铁8标南昌八一制梁场完成全部制梁任务。

新华社:孙中山百年前构想的16万公里铁路里程今日达成

内容简介:9月14日,新华社采访中铁建工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即将完工,每年可节电约48.6万度,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新华社:MV  Sunlit Smiles

内容简介:8月31日,在新华社发布的庆祝中非合作MV中,中铁资源建设布桑加水电站在节目中亮相。


新华社:通苏嘉甬高铁相城段首桩开钻

内容简介:8月31日,中铁广州局通苏嘉甬铁路相城段首根孔桩率先开钻,标志着通苏嘉甬铁路相城段全线主体工程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


新华社:广东省一批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内容简介:8月31日,新华社报道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华南第一转”广佛西环官窑西南涌特大桥3.1万吨转体斜拉桥主墩全部封顶。


新华社:皖赣铁路宁国改线工程建成通车

内容简介:8月28日,中铁六局承建的皖赣铁路宁国城区改线工程正式建成通车。


新华社:南珠(中)城际最大直径盾构机始发

内容简介:8月28日,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南珠(中)城际香二盾构井-二十涌站区间“隧越号”盾构机顺利始发。


央视《新闻直播间》:国铁集团·今年1月至8月 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5亿元

内容简介:9月11日,《新闻直播间》播出中铁电气化局建设沪苏湖高铁的画面。


央视《新闻直播间》:陕西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泾河管桥顺利合龙

内容简介:8月30日,《新闻直播间》报道中铁五局承建的引汉济渭二期北干线泾河管桥全桥顺利合龙。


央视《新闻直播间》《24小时》:湖北 荆荆高速铁路启动联调联试

内容简介:9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24小时》报道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参建的荆荆高速铁路启动联调联试。


央视《共和国巡礼》:天津 流动海河水见证“天津”奋进步伐

内容简介:9月8日,央视特别节目《共和国巡礼》走进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天津公司进行了深度报道。






《科技日报》:爆破新技术 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内容简介:8月23日,在中铁八局滇中引水二期楚雄2段项目部双柏干线樱花谷隧洞工程现场,建设者们利用聚能水压爆破技术成功完成小断面聚能水压爆破工艺性试验。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革新了传统爆破方式,更以其独特的综合优势助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




《科技日报》:西延高铁高哨隧道顺利贯通

内容简介:8月27日,中铁六局承建的西延高铁高哨隧道顺利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的施工及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人日报》:全链条常态化帮扶困难职工子女

内容简介:9月17日,《工人日报》报道中铁八局建筑公司工会创新助学方式,全链条常态化帮扶困难职工子女。




《工人日报》:【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精益求精的“防水尖兵”

内容简介:9月9日,《工人日报》刊发专题人物通讯,报道中铁建工二公司防水班组长王珂广带领班组团队在建筑防水领域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大工匠”“青岛工匠的故事”。




《工人日报》:工友们8小时之外又多了一个好节目

内容简介:8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广州及周边建筑工地首届项目“村超”开赛,中铁建工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部、中铁一局一公司佛山北滘项目部、中铁六院等单位的职工组成联队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足球赛。




《经济日报》:现代交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

内容简介:9月2日,《经济日报》头版报道了由中铁十局参建的台州南铁路物流基地项目圆满完成拨接施工,顺利保障杭深线、金台线按时恢复正常运行;同时报道了中铁建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团队采用节能设计,选用节能材料,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实现源头减碳。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徐慧敏
内容来源丨相关媒体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