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
项目是重要载体和抓手
作为烟台市经济龙头
烟台黄渤海新区强化担当意识
着力用好“项目”抓手
不断培育、拓展、积蓄新质生产力
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先行示范区的道路上
持续大步前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之后,向来是项目开复工的密集期。此时的黄渤海新区,也呈现出一片火热的项目建设场景。
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博森瓦尔德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博森精密数控机床辅机研发生产项目、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东德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项目……来自区重点项目推进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全区18个产业项目实现新开工,7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一季度项目建设已达到计划进度。
按照规划,2024年全区共将全力推动总投资达1400亿元的110多个产业项目开复工,其中新开工产业项目35个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黄渤海新区今年推进的产业项目,不仅数量多、进度快,并且普遍具备技术新、高端化、绿色化等特点,既有“份量”,更有“含金量”。
以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为例。该项目为2024年省重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新上全自动储能电池生产线,专注生产“46直径”系列大圆柱电池,产品在低温性能、能量密度、热失控管理、循环寿命、电芯内阻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链接上游电池材料和下游电控系统的重要一环,对于提升全区新型储能产业研发生产能力、“电池”产业配套体系、加快构建核心竞争力和上下游耦合协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效果图
“这些具有高端属性的新项目在竣工投产之后,将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入新动能。我们将持续推动项目管理和服务能级跃升,优化服务提效率,保障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投产运营。”黄渤海新区重点项目推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举措。黄渤海新区在通过新建项目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还以技改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现有优势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在此方面,区内企业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一例。该公司2017年成立,专注于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以金属铺粉业务为切入点,致力打造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聚焦产业链上中下游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该公司已在行业内崭露头角,牵头或参与制定的增材制造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重要标准累计已达20余项。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内的竞争力,该公司立足已有产业基础,正计划打造激光增材及半导体装备零部件全工艺智能制造基地。日前这一项目也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
据了解,该目录是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共同发布。目录聚焦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基础再造为重点方向。入选目录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都需满足质量效益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牵引作用足等标准。很显然,这些标准也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
统计数据显示,包括激光增材及半导体装备零部件全工艺智能制造基地在内,此次黄渤海新区共有30个技改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利用现代技术赋能制造业,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可以有效拓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强化项目台账管理,推动技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力争早日形成新质生产力。”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