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通过观看一个访谈节目,对“耳濡目染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节目中的22岁男孩杨一,以其经济独立、年入百万的经历让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他的成长背后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方式,包括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尊重和理解,以及发掘和放大孩子的优势。作者提到,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头的理念,而在于生活的细节,这些会影响孩子最深。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细节里留下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并会再传承下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杨一的故事展示了耳濡目染的教育力量
杨一的故事展示了父母如何通过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尊重和理解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他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的努力,更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关键观点2: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因材施教和合理规划,杨一的父母发掘并放大了他的优势,使他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关键观点3: 生活细节中的教育更为重要
作者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头的理念,而在于生活的细节。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情绪处理方式等都会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
正文
ID | tree2050
这两天我看到一个访谈节目,特别有感触,似乎看到了“耳濡目染的教育”的具象化。视频起初吸引我的点是,22岁的男孩杨一,身上有很多超越同龄人的标签:可后来看下去,真正打动我的瞬间,是杨一看着手上的表,回忆母亲离开他的时间,刚过去整整半年。他语调温柔,情绪稳定,但又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冷静下的隐忍、克制与思念。杨一说,现在的自己,会每天晚上11点睡、6点起,清淡饮食、开车慢点;这些曾经妈妈对他的叮嘱,都成为了往后人生的座右铭。“我可能想不起来她具体的话,但这已经潜移默化塑造了现在的我。”
也许养育孩子就是这样,他不会记住我们苦口婆心讲述的各种大道理;但他会记得一些被爱的瞬间、会记得我们带给他们的感觉。被深深爱过的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人生的风雨,也更有胆量去挑战未来。杨一就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他的父母曾踩中了互联网的风口,成为了企业的高管,算得上是拿分红的中产。但是为了教育他和两个弟弟,辞职了七八年,一直陪在他们身边。妈妈的想法是,孩子成长不过几年光阴,她并不在意钱财和地位,只在意对他们的爱。从小,杨一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很羡慕他的家庭,因为他跟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
虽然他们也有过争吵,但依然能彼此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十五六岁,他从家里翻墙跑到工体玩,也会偷偷地告诉妈妈。也许真印证了“爱人如养花”的道理,在阳光雨露下长大的孩子,永远不会缺乏生命力。他先斩后奏买了一只猫,妈妈曾说不喜欢,但后来喜欢上了天天陪猫玩;他图新奇买了条蛇,妈妈虽然很害怕,还是允许杨一养在客厅,也试着和他一起了解这种动物。他们母子俩,还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玩,杨一要看电影,妈妈可以名字不问,直接出发。让我感慨的是,很多人可以终身学习技能,却鲜少人学习成为好的父母,而杨一的父母就做到了。在杨一的回忆里,小时候,跟父母吵架,他们错了,会事后主动道歉。长大了,经历任何事情,他们都能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平等的理解他、尊重他。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念,会导致他这一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一个被父母温柔善待、爱过的孩子,大多数时候都能一帆风顺,哪怕有挫折也不要紧;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听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新闻。很多大学生都特别迷茫,不知道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也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杨一对自己一直很了解,大学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想法、有目标,也有执行力。在看了采访还有一些他的生活视频后,很明显能看到父母的因材施教和合理规划,对他的影响特别大。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妈妈学过心理学,爸爸也一直在研究教育,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很特别,也很懂放大优势,抓大放小。二弟是理科思维,三弟心思细腻、共情能力强,而杨一更擅长人际关系,有经商的天赋。所以,虽然杨一成绩不好,但父母却没有过分焦虑和担忧,而是更关注他的品行、三观和身心健康。他们很早就在发掘杨一的天赋,并主动培养他的挣钱能力。六七岁让他体验摆地摊,看财商书籍,并从中得到正向的激励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爸爸也发现了杨一的经商头脑,于是在他十七岁时断了生活费。表面看起来,爸爸貌似狠心,但实际上,这是他经过十年对孩子的财商培养,以及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因为爸爸完全自信,杨一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相信他走适合的路,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正是这样的教育观,让原本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他,却能很早做出人生规划,找到擅长的赛道,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想来,杨一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评价,恰好也能概况这一点:发现孩子的优势,然后去放大,这样他们就会走到自己喜欢的路上。我们常说,以身作则的教育,往往要胜过千万句大道理。妈妈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的教育,却在孩子身上留下了最深的痕迹。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二十出头的男孩子,都不懂什么养生,不是熬夜赖床,就是打游戏、吃外卖。可在杨一的讲述中,他提到了很多自律的生活习惯:吃早饭、多喝热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因为妈妈生前最在乎的,就是他和弟弟们的健康,从饮食到习惯,都事无巨细,百般叮咛。妈妈也会告诉他,要逆着人性走,因为人性是有惰性的;当你能逆着那些人性不太好的部分,一步步做好,就会把事情做好。所以,现在的杨一,不知不觉中,将那份爱的嘱托和劝诫,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慢慢活成了妈妈的样子。即使五十几岁,依然不懈努力,会跟他一块考雅思、学英语,曾计划一起出国深造。所以哪怕妈妈不在了,杨一也始终向她看齐,要求自己每天不管多忙,都要坚持学习,哪怕只是一项课外技能。“成年人的情绪模式养成,与儿童时期父母的抚养模式有关。你看一个人温文尔雅,说话轻轻的、慢条斯理的,那他早年一定被父母抚养得很好,他才能如此温和稳定。”
他透露,妈妈是家里情绪最稳定的人,当爸爸发脾气时,她总能站在他身边。妈妈还经常告诉他,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心情要保持平稳,如果情绪总是太大的波动,不然会感情用事。所以当全家人旅行,妈妈突发车祸时,还只是学生的他,能很快振作起来,调整状态,冷静的处理事故,成为爸爸和弟弟们的支柱。事后他对于死亡的理解和情绪的处理也比同龄人成熟很多。杨一承认,至亲离开很痛苦,但他不会刻意回避情绪,而是学会了与它共存和相处。他会提醒自己不能崩溃,也会坚强的照顾好爸爸和弟弟。我想,这就是妈妈留给杨一最好的礼物,让好的精神激励他,让好的习惯影响他,让好的品性伴随他。到最后,父母留给孩子的,不是那些理念,而是特别细小的事情。但父母在他生活的细节里,留下的这个东西是不会变的,而且还会再传承下去。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给他的爱和耳濡目染的影响。这样不用说,他也会慢慢跟着你做,慢慢地你们会一起成为更好的样子。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tree2050✅主题:总是在重复痛苦和受伤?
你需要心理学的第3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