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虎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 ·  昨天  
新周刊  ·  将奶奶封存进2英寸的游戏卡带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克服“假期综合征”? ·  2 天前  
中国妇女  ·  开工加油!致每一位启程的奋斗者 ·  3 天前  
中国妇女  ·  开工加油!致每一位启程的奋斗者 ·  3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  4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北大优秀博士论文 | 窝阔台汗时代大蒙古国研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虎眼

黄太吉煎饼能给产品经理什么启示?

马虎眼  · 简书  ·  · 2017-11-20 10:27

正文

听到很多人说黄太吉的煎饼不好吃,虽然不知道黄太吉产品的实际销量如何,但是听赫畅讲的样子应该不错,当然你可能会说创始人肯定会自卖自夸了。

不过这就像有些电影,虽然很多人都说烂,但仍然有很多人愿意去看,票房一路飙升,很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为导演的知名度和观众的好奇心。没错,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电影这种产品的好坏人们的判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别人觉得不好的东西,自己或许会认为很好。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食物,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大家对于同一种食物的喜好也不尽相同。

尽管身边的一些朋友跟你说这个东西不好吃,但是你还会自己尝试,因为只有自己吃过了才知道。

光顾黄太吉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应该都是抱着好奇心去的。黄太吉将吃煎饼的地方装修的非常时尚,并且把煎饼卖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价位。

市场上有人买账跟北京一线城市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不仅是因为人们的收入相对

较高,还有一点是人们对消费享受的追求程度和产品服务的认可程度比较高。如果在三、四线城市的话,黄太吉要想这么红火我相信并不容易,经济收入会限制人们

去追求满足最核心需求基础之上的精神层次的享受。所以纵使赫畅将自己的这件事情描述的多么理想化,我认为它仍然是一件小而美的事情。

有一些互联网品牌,做高质量的产品,然后借助互联网的渠道销售,产品的性价比比较高,可是到目前为止,大多走这条路线的品牌还都不够大众化。当你把质量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成本自然不会很低,但是某些类型的商品在人们的印象中本身单价就比较低,所以即便产品的性价比很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价位依然很难接受。要知道在国人的印象中煎饼都是低廉、不上档次的。

赫畅说自己的煎饼是最正宗的,并且原材料非常好,这算是黄太吉做煎饼的标准。如果说你是一直想把自家产品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吃的话,那就是条不归路。美食可以根据用户的口味而改变,但是这个改变空间很窄,一份蛋炒饭,会因所放的调料有些许不同而产生差异,可是其核心的原料和做法不能变。对于美食和用户之间的平衡,最终往往还是要用户让步,当然了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很难存在勉强一个人吃一种食物的情境了。

黄太吉的这条路之所以可行,背后还隐藏着大环境的改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传统美食都因为偷工减料、快速成品等因素造成质量的下降。网易丁磊养猪,柳传志搞猕猴桃等也都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需求,而黄太吉选择了煎饼。把那些非常受大众欢迎的但质量却参差不齐的食品提高质量,正规化、品牌化,顺着这个思路,其实还有很多食品可以走类似的模式,例如烤冷面、鸡蛋灌饼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