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了,奶奶一看宝宝像瀑布一样怎么清也清不干净的清鼻涕,就责怪起媳妇给宝宝吹了凉风,感了风寒。
生活之中,大家常听到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但是对于风寒、风热傻傻分不清楚。风寒与风热其实是传统医学的理论,但不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
观点虽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为济人救世服务。今天,我们就从解惑的角度来看看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这里的“风”与我们日常的吹风并不是等同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与吹风没有直接的关系。风寒、风热
只是一种中医学的理论。
1.传统中医对风寒和风热的区分:
风寒感冒
的特征是
低热或中等热
、发冷,无汗、头痛、浑身痛、
鼻塞流清涕
、咳嗽吐稀
白痰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舌苔薄白
。
风热感冒
的特征是
高热
、稍有发冷、头胀痛、有汗、咽喉肿痛、咳嗽、
黏
痰或脓痰
、鼻塞、
黄脓涕
、口渴喜饮、舌尖边红、
苔微黄
。
就像我们大人在运动后体温会升高一样,小儿哭闹、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动之后体温也会短暂升高,但不会太高,多为37.5℃-38.0℃之间,在运动结束后会很快回到正常水平,如无其他异常,家长不应认为孩子在发烧。
如果孩子发烧体温>38.5℃,应服退热药物。
2.风寒、风热分别与西医中的病毒性感冒和继发细菌感染表现相似。
其实,中医所谓的
风寒感冒
的症状,与
西医
阐述的
病毒性感冒
(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的表现基本相同;
风热感冒
的症状,与
西医
的
继发细菌感染
(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表现相似。
可见,风寒与风热只是在感冒不同的病期的表现而已,
风寒在后期可转化为风热
。
中医学理论的确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把感冒分成风寒与风热,而现代医学并没有风寒、风热之分。
1. 风寒感冒的病因及症状
中医认为,
风寒感冒
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 所致,也就是说人吹到了凉风,寒邪凝滞,导致肺气不能正常呼出,所以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
2. 风热感冒的病因及症状
风热感冒
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也就是说热邪壅(堵塞)盛,导致皮肤卫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出
现畏寒、发热等
症状。
很多年经人对中医理论感到很玄乎,其实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3. 病毒是感冒的病因
其实,
现代医学已非常明确,病毒才是感冒真正的元凶
。所谓外感风邪,只是传统医学基于当时认知的局限性而提出的理论。这些理论并没有被现代医学接受。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并没有特效药。有些人症状很轻,不吃药也能自愈;而有些孩子,感冒却可发展为肺炎。可见,
个体是有差异的
。
感冒药很多是复方制剂,当两种或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时,容易出现药性或副作用叠加,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2.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讲辨证施治
。先根据证候辨别出风寒与风热类型,然后开中药处方。
针对
风寒型感冒
: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原则。可用于风寒感冒的中成药主要有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午时茶颗粒、姜冲剂等。
针对
风热型感冒
:治以辛凉解表为原则。这一类的药物就特别多了,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咳颗粒、清开灵颗粒、芙扑感冒颗粒、清热灵等。
3. 西医治疗方法
而西医讲对症治疗
。针对感冒的不同症状,选择化痰、止咳、平喘、退热等药物。
1. 观察舌苔辨别
对家长来说,要分辨清楚风寒与风热确实不太容易。这里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
观察
宝宝的舌
苔
。
中医认为,如果
舌苔白
,则是风寒,说明宝宝寒湿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如果宝宝的
舌苔黄、红
,则是风热,说明宝宝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伴有咽痛。
2. 家庭护理方式
原则上感冒初期
宜吃清淡、稀软食物,忌吃油腻、黏滞、酸腥、滋补食品
,以防闭门留寇,外邪反不易驱出。
风寒感冒
者
宜吃具有辛温、发汗散寒之品,忌吃生冷性凉食物;
风热感冒
者
宜吃辛凉疏风清热利咽食物,忌吃辛辣性热物品。
多吃深色的果蔬
,可以摄取更多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人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对预防感冒有好处,如柿子、西红柿、红苋菜、胡萝卜、红枣、红薯等。
感冒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手的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要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
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以防相互传染。居室应经常
开窗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存活时间不会太长。
1.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有一定的道理
古人云: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三分寒”,指的是
不能穿得过多
。感冒虽说
由
外感风寒而来
,但并不意味着要多穿衣服。
小儿易患感冒,这主要是由小儿的
内在因素决定
的。主要是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中枢神经发育未完善,呼吸道的防御屏障较薄弱,抗病代偿能力较差。
2.孩子个人穿着习惯会影响其抗寒能力
如果家长平时能经常让孩子进行耐寒训练,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感冒的患病率可以下降到最低水平。
衣着过多,汗腺松弛,易为风邪侵袭而发病。而衣衫单薄的小儿却很少患病,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获得适应冷热空气变化的能力。
所以,平时让小儿“带三分寒”是大有好处的。
感冒的本质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虽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疗。
每个孩子自身抵抗力不同,对感冒病毒的防御反应也不同,因此,反应出来的症状及其程度也不一样。
有的孩子感冒后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等。
因此,
根据病情适当地用一些对症的药,也是需要的
。在选择中成药时,可以先辨证,但我觉得家长不要太拘泥或纠结于感冒的分型,
通常只需简单的对症治疗就可以了。
PS:本文是一位有三十多年的西医儿科临床实践的医生对传统医学的理解,希望能够帮助宝妈宝爸们建立对风热、风寒感冒的认识。作者也友好地请资深的中医专家就传统医学观点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