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木鱼水心
三分钟不剧透影评;微剧场有剧透解说;轻松脱口秀木鱼说;从导演角度的动画教室/解析。商务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原来这就是富婆的快乐 ·  昨天  
娱乐资本论  ·  《哪吒2》盗版冰箱贴卖出10万份,IP衍生品 ... ·  4 天前  
娱乐资本论  ·  《哪吒2》盗版冰箱贴卖出10万份,IP衍生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木鱼水心

《我不是药神》用嘶哑的悲鸣,发出了深埋人心的叹息

木鱼水心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7-11 21:37

主要观点总结

《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普通人因疾病压力而代购药品的故事。电影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思考,人们开始关注背后的真实故事,思考电影背后的社会问题。电影中的程勇从平民角度引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比电影更加精彩。同时,电影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让观众代入感强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背景与原型故事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普通人因疾病压力而代购药品的故事。原型陆勇是一位慢性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高价特效药,后找到印度仿制药并分享给病友,成为病人们的希望。但警方介入调查后将其带走,最终案件以检察院撤诉告终。

关键观点2: 电影表现及影响

电影以朴实的表现方式呈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思考,人们开始关注背后的真实故事,思考电影背后的社会问题。同时,电影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让观众代入感强烈。

关键观点3: 电影引发的思考

电影让人们思考疾病与医疗费用的担忧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对疾病时的无奈和痛苦。同时,电影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律和人情之间如何平衡的讨论。


正文


影评摘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意为,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文采和实质配合得当,就可以成为君子。

有很多影片在“ ”上非常优秀,不可否认它们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但 药神》并不是以“文”见长的,它以嘶哑而精准的属于“质”的悲鸣,说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叹息。 从平民的角度,用电影这种媒体,引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 这些真实的故事,可能比电影更加精彩。



《我不是药神》正式上映7天,算上之前的点映,累计票房已经突破18亿,豆瓣超过43万人给出评分9.0,应该是近年来国产片中评分最高的电影了。其实不用再说什么,这些评分足以可见大众对它的喜欢。

影片最大的看点, 这是一部为最广大的普通观众拍摄的现实主义电影。


从题材上来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接触到绝症病人,但是几乎人人都看过病;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大病面前倾家荡产,但人们或多或少都了解医疗费用难倒人的故事。

对于疾病与医疗费用的担忧,始终是萦绕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因为 疾病是无法预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变。



当金钱和生命摆在面前的时候,人们根本 没有 “选择”——因为人们都会选择生命。但失去的金钱、亲人无数的陪伴和付出,都是实在的、不可言说的痛苦。 在疾病面前的无奈,正是大众内心深处的哀鸣。 而电影所讲的,正是这种哀鸣。



影片娱乐性很足,前半段很搞笑,后半段很感人,同时又足以引人往深处思考。它反映的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所有的环境、说的话, 都是 大众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东西 。穷就是穷,真穷,没有什么可以美化的。 不像某些电影里出现的,穷了以后还住别墅的那种。


影片采用手持感的镜头拍摄,固定镜头很少。画面运动丰富,具有非常强的张力。同时,手持感的镜头因为有些摇摆, 给人一种类似纪录片的纪实感 ,从而增加了影片的真实度。 观众在看的时候非常容易代入。

影片的镜头语言浅显易懂,一切为叙事服务,没有故作高深的片段。 同时,剪辑节奏非常明快,不拖泥带水,临场感非常强,配合上接地气的台词,让最普通的观影观众也可以轻易理解。

全片看下来,我印象中最深的场景不是大家最后送别程勇的场面,反而是中途程勇来到吕受益家里时,吕受益的妻子往杯里斟满酒,本以为是给丈夫的,但随后她拿起杯子来,亲自敬了程勇。救命之恩,值得这样感谢。

说了这些,也来说一下影片不足的地方。 影片对于药厂的刻画倾向于脸谱化和简单化。 药厂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不过新药的研发也确实需要非常高昂的费用。


虽然他们有定价政策的问题,但全怪在他们身上也不是特别妥当。这个事件的问题在于, 这种新药不是生发药之类改善生活质量的药物, 因为那种药可以买不起就不用。这种药是用来救命的药, 不花钱买,人就会死。


但药物又是一种商品,商品的价格由供需决定,一种本来不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最后却无奈地由市场解决,因为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因此最终导致了人命被定价。 说到底,这种无解,是具有电车难题性质的。



所以,既然这个题材本身是一个没有完美解的电车难题,所以 将造成悲剧的责任推给大型企业并不是一个那么合理的选择 。其实司法体系与执法者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比如警官曹斌,他们一方面纠结于对患者的同情,但另一方面又受困于法律的严格。

周一围 饰演的 曹警官


很多事情都有各自的无奈。不过,在电影这个故事的真实版本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种两全的做法。 在真实故事的版本里 ,故事原型 陆勇 在一开始,并不存在非法卖药挣钱的经历,他自己就是一位慢性白血病患者,而他只是帮助病友代购。


《我不是药神》故事原型:陆勇


所以,陆勇案中,沅江市检察院发布《对陆勇不起诉决定书》,请求撤回起诉。我看了一下《撤回起诉书》,以及相对应的《释法说理书》。它在讨论“销售假药罪”的时候,核心的法理依据在于:陆勇确实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但是因为并没有盈利,所以不能将他的行为定义为 销售行为 ,此外,他并没有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从而不符合《刑法》中对于销售假药罪的定义,因此撤回起诉。

这件事情在法理上是行得通的。虽然很多人将这看成是一个法律和人情相结合的案例。但实际上, 执法机关并没有混淆概念试图蒙混过关,法律仍然是严谨的


在电影中的程勇,虽然后面散尽家财帮助病友,但是因为他在前面那段进行了销售(有挣钱),所以被轻判3年,这仍然是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做法。 所幸的是,这个故事没有以沉默的叹息作为结束

最后的解决方案,仍然是让人欣慰的,药物纳入医保,专利过期,原厂药品价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个难题,终于以较好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对于一些观影量很多的朋友来说,可能会觉得《我不是药神》拍得有些浅。不过我感觉,这种技巧上的“浅”,也算是 大众电影的特点 ,本身并不能算是缺点。

对于大部分观影观众来说,影片提供了很好的娱乐,故事符合大众的喜爱,能激起人们的讨论和思考,这就相当不错了。



说到《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部电影有在一些片段的技巧上学习,但两部影片还是有很多不同,很多人提的《辩护人》也是同样的情况。

陆勇案中,《今日说法》记者对病友的采访


艺术的边界在哪里?艺术的加工,真实的生活,到底哪一个更能打动人呢?罗伯特麦基说,艺术应该是生活的比喻,是更抽象与凝练的生活。《我不是药神》火了,但是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 电影引发的讨论和思考,越来越多的不是在于电影本身,而是在于电影背后的那个真实的故事。

比起剧中的情节,更多的人们开始去思考电影背后真实的事件,去了解相关群体的困难,并尽上自己的力量,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个更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