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过去这两天没有去发表任何言论,翻了一些历史书籍与资料。
不是不想谈,是觉得找不到核心的锚点对于谈论这类事件,没有任何意义。
当下并非是需要情绪价值的时候,而是需要明确看待问题、理解问题角度的时候。
在看到教员的这句:“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找到了,我能够去讲述这系列事件的方向。
以金融市场的视角出发,在周四凌晨特朗普公布关税政策之后,中国资产的负反馈并不强烈。
但在周五我们宣布对美宣布同等比例加税之后,全球市场迎来了更加猛烈的震荡。
谁也想不到我们会这样干,谁也想不到我们敢这样干。
是为了鼓舞情绪,是为了让那些“投降言论”消声灭迹,今天下午日报评论员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
一切已有准备应对的事件都不需要去过分恐慌,这是我们与其它国家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我们能够去斗争的底气所在。
如果要对关税这件事情去定性:
大国之间互有底牌的博弈
且我会认为防守方更具有优势,因为进攻方实力虽强但内忧外患。
Part 2.
实际上,仅以过去这几年我们所接触的事件,对世界进程造成剧变的事件一点也不少。
19年的MY战,20年的疫情,22年的俄乌,23年的GPT,24年底的DS,现在特朗普针对全世界的MY战与中国的反制。
这些事件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每一件事都值得大书特书。
放到市场上,每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都会催生出
超级超级大的主题投资
。
19年的半导体,20年的医药,22年的新能源产业,23年、24年的AI。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20年的“原油宝”事件,油价跌破0的天方夜谭在现实事件中真实上演,仅在2年之后油价一轮狂飙到了139元的高点。
这一次会是什么?会在什么节点上出现?
不知道,但很值得期待。
以上所谈论的为大方向,下面具体谈市场。
美国市场:
先明确,美国资产的走势对于中国资产的走势一定有。
但远没有过去那么大了,从去年到今年中国资产的走势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经历周五大幅下跌之后,美股见底了么?
特朗普包括其智囊团所表达出的意思是这样的:
该牺牲的东西是需要牺牲的,美股目前就是一个被牺牲的选项。
很早之前,我们曾聊过:
或许特朗普依旧想扮演着一个救世主的角色,在美股暴跌之后。其最好的背锅侠,莫过于前任ZF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美股看不到要跌到什么位置,或许国会山的股神们、巴老爷子开始抄底才是最明确的见底信号。
中国市场:
机构的恐慌程度远大于散户。
这两天,一些首席们的言论似乎都挺一致的:
因为我们所作的反制动作而看衰中国、市场。
短期内下降仓位是在混乱期对风险控制抱有尊重,而中长期看衰中国是傻逼。
这是我的观点,很明确。
因为现在所讨论的问题早已经不是经济学的范畴,而是政治经济学的。
纯粹用经济学或者说过去10年的眼光去看待国内,一定是错的。
具体到市场上,于港股而言其所受到的冲击一定大于A股。
因为外资于当下所优先考虑的是,怎么去规避风险。
对于A股市场,在我们超预期的反制之后,这里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下一系列博弈的起点,即混乱期。
策略的应对不能够再以日级别去应对,而应该是以周、月级别去应对。
于当前市场位置而言,好的一方面在于:
指数不在高位,市场成交量极度缩量,卖盘并不充足。
坏的一方面在于:
市场对于后续一系列时间的发酵,并没有完全。
明天的市场会怎么走,我不知道。
低开跑不了,低开之后是量化抄底能够胜过机构一些规避风险的卖出,还是机构大幅规避风险的走势都可能出现。
我个人的观点是:
少动,多看。
即便明天的市场低开高走也是如此,因为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会迎来各式各样的消息轰炸,很难去说这些消息对于日内的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仓位很重,出现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可以在观察全天市场走势之后,出于风险控制,先去下降一部分自己的仓位,为后续市场做准备
如果仓位较轻、不重,等待是主旋律。
别忘了这段开头我们所说的,不要浪费每一次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
不要浪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