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是从古至今流传已久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有着其固有特点和优势,然而旧有的师徒制如今却难以迎合时代潮流的发展,因此必须与现代员工培训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完美融合出现代师徒制培训模式,从而真正给企业、员工带来更大发展。
在传统师徒制里,师徒关系是一种“拟亲缘”的关系,类似于父子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正是对这种关系的升华。正是因为有了传统师徒制这种授业方式的存在,我国的许多民俗、艺术、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样,我国的许多国粹的技艺也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师徒制的传承而面临着失传的境遇。所以传统师徒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延展性。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这个环境里传统师徒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传统师徒制下师徒关系的边界问题以及师徒利益的失衡。
结合现代培训培养师生关系,解决师徒边界问题
传统师徒制下师徒之间是没有边界可言的。在传统师徒制下徒弟是受限于师傅的,大到娶妻生子、小到生活琐事,都得听师傅的。师傅权威凌驾于个人权利和隐私之上,而且没有反抗的余地,只有服从。一旦反抗或试图脱离,那就意味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师徒制显然缺乏“人权”,因此必须与现代培训中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机结合。让师傅更接近于徒弟的老师而非老爸,让徒弟像学生一样享有自己独立选择人生的权利,与师傅站在平等位置上。只有这样师徒制才能够在现代职场环境下得以为人所接受,企业师徒制才能够长久广泛施行下去。
融合现代企业培训奖励机制,解决师徒利益冲突
传统社会里的师徒制,拜师的成本是很低的,徒弟的吃穿住行样样都由师傅或师母掌管,不用考虑生存问题,而徒弟也可三年五载在师傅那里学艺兼打工。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产生冲突。而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目前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基于这种失衡,传统师徒制也急需迭代和变迁,南开大学教授王星曾经说过,师徒制变迁源自于其市场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张力:如果市场性过度释放会导致师徒制沦为资本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渠道,既损害技艺水平,更会带来类似的冲突。社会性过度膨胀则会带来授业成本分担问题,对徒弟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由企业出台具体的师徒奖惩机制,师傅与徒弟的收入同企业其他同级别员工相同,由企业决定、下发。而师徒制所带来的成绩提升,则采用另外一套奖惩机制。比如,一对师徒季度任务超额完成20%,徒弟业务水平经过考量得到一定程度提升,那么就分别依照师傅和徒弟的贡献由企业按制度给予奖励。这样就避免了师徒之间出现经济纠葛,冲突也就能够有效避免。
师徒制在当今这个急需工匠精神的时代里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培训模式。然而将传统的师徒制照搬到现代企业中作为员工培训模式显然有些不妥。不过只要将师徒制与现代科学员工培训方法进行融合,就能形成符合现代企业自身需要的现代师徒制培训模式,就能够给企业、师傅、徒弟都带来更大的益处。
本文摘自企业管理出版社的新书——《好师傅这样当 好徒弟这么做》,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可获取更多图书详情和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