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哥
独立水瓶女
变美干货总结癖,娱乐中深扒人情冷暖
某天看到一本关于张爱玲的书,里面有一章节专门讲了她一生中交往了哪些闺蜜。
张爱玲晚年最好的知己是邝文美,最后连遗产也交给了这位密友继承。
而她少女时代最要好的朋友,那位她在书上多次提及的死党炎樱呢?怎么感觉张爱玲在晚年很少再提及她?
文章说,张爱玲到了美国后大概受到了炎樱的冷遇,而心生间隙。
比如,那时的炎樱顺风顺水,爱情事业得意。
而张爱玲成了在美国需要被救世军庇护的难民,两人地位与在上海时比较,有了逆转势头,或许在张爱玲眼中,昔日的密友多少有点高姿态。
尤其每次炎樱写信给张爱玲,都在信中侃侃而谈自己过得多么风光、有多少男人爱着。
一个在命运面前得意的人对着一个失意的人过分炫耀,确实是友情的大忌,无论多么心宽的人听了都未免有点苦涩,更何况是敏感的张爱玲。
张爱玲和炎樱在天台
后来炎樱给张爱玲写信开头就问:“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其实两个朋友间渐行渐远到最后各行各路,很难给出一个具体而清晰的理由为何会沦落到如斯下场。
大概张爱玲自己也无法给炎樱答案。
或许是机遇的变幻、或许是误会的捉弄、或许是时空的转换,一场不散的友谊需要接受的考验实在太多,一半靠互相修行,一半靠命运成全。
有时夜深人静,辗转反侧地回忆以前的朋友,怎么我们一天天地成长,朋友一路路地丢呢?
到现在,知心的朋友就只剩下甲乙丙了,那些在同学录上留言要友情天长地久的死党究竟去了哪里,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告别,就已经相忘于江湖。
有时你不了解她的圈子,她不明白你的生活,连价值观也不再以同一个方向前进时,或许这是为散伙而预备的十面埋伏。
拿我自己来说,对于有些往日感情还挺不错的朋友,我们是怎么走散的呢?
我想起了2年前跟两位朋友身为人母的同学一起逛街吃饭的事。
原来生了小孩的人跟没生小孩的人是很难再话有投机的。
当时我们约在一家广式酒楼喝早茶,我们三个人,但是话题却是分为两组的。
生了小孩的她们会一直聊自己的孩子半夜哭几次,究竟奶粉到香港买还是本地买比较划算放心。
她们相互交换手机看对方小孩的照片,互相夸对方小孩可爱,可谓滔滔不绝,十分聊得来。
而我却不知道如何插话。
其实我更想知道她们最近过得怎样,生活的进展如何,希望大家可以交流下最近的生活及工作感受,而不是小孩有什么变化。
我为好友进入幸福妈妈的角色而高兴,但也为彼此不再有共同的话题而有点难过。
那次约会后,其实大家都心中有数:如果聊不来,那干脆少点见面吧。
于是我们内心都很有默契地少了联系,就像和平分手的恋人。
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只是彼此的生活早已不在同一阶段而已。
有些朋友注定只能陪伴彼此走过某个阶段,不必伤感也不必惆怅,只记住我们曾经给予彼此的温暖和照顾就够了。
在我老家的抽屉里放着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送给我的卡片。其中有一张上写着:“祝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天长地久。”
署名是:你最好的朋友 某某。
我拿着发黄的照片有点失忆,这位女孩曾是我最好的朋友,但如今我对她的印象已经很模糊,如果不是上次她结婚发请帖给我加了我的微信聊了一会,我连她的近况都不是很清楚。
我只能通过翻看朋友圈来查漏补缺关于她的近况。
我们自从高中毕业考上不同城市的大学开始,就有了分道扬镳的风险,当初说好要保持联系,但是大学后各有各忙,只在过节才互相发几条祝福短信。
我们再后来连拿起手机跟对方直接对话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都都害怕,聊完天气和近况后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们各怀心事,但倾诉心事的对象早换了人。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对于某些朋友而言何尝不是,眼巴巴看着彼此越走越远,那份纯真的少年情只能在某个时期共有。
当彼此的人生路越走越深,我们就会被世上太多的事羁绊,我们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各自的野心,这些都将我们隔在时空的两端。
我婆婆有次去参加同学会,回来后感慨万千,她说同学们都变化太大,她跟同学们大概也有三十多年没见面。
这次见面大家都很感慨,曾经恰同学少年,现在个个成为大妈大叔。
她说,在旧同学里面,有个以前跟她是好姐妹,但想不到跟她也一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里大家都没联系,各自背负自己的家庭责任前进,彼此都没空打听对方消息。
这次见面,大家都有点尴尬,即使曾经最好的朋友,竟然也会相对无言,经历多年不闻不问的沧桑,友情的含金量早已消失殆尽。
所以当晚她们也没怎么聊,更没想过打听对方更深入的生活状态,于是草草地交换了电话和微信,然后各自回家。
友情是需要互相经营的,即使最好的朋友,平日了疏于问候,日积月累,最终也不过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你重视一个朋友,你绝不会超过一年不理不采,除非你在潜意识里就有放弃的打算。
有时候我们不再跟一个朋友联系了,不是我们有错,而是我们的精力有限。
在人生长河里我们会跨过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会遇上最适合的朋友,朋友越来越多,但我们只能选择几个成为密友,为人际关系减负。
我们也不必为此伤感、内疚,人生的后半段本来就是一个精减的过程。
那些大浪淘沙后的朋友,我们惺惺相惜,但那些我们曾互相取暖过但没法再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也心怀感恩。
但愿在很多年,在同一星空下,即使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END
点击“阅读原文”,到庆哥微博
庆哥人气文章推荐
舒服的人际关系,需要适当的敏感力
周到的待人接物,是永不过时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