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发现雅安:一份穿越时空的邀请 ·  3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雅安,横跨两种四川! ·  3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新疆“风光”,如何改变中国? ·  3 天前  
匠心地理  ·  打卡真题 || 中巴经济走廊(1398) ·  6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新疆,如何给中国充电?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工兵总统的精神胜利法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8-01 20:31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你身边的人都在悄悄关注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我局的第242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阿根廷的故事

文字:Grasimov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35年前,南大西洋上一座“阴森森的荒岛”(达尔文语)的归属权,引爆了英国和阿根廷两个地区性大国的武装冲突。



马尔维纳斯群岛

被英国称为“福克兰群岛”,

达尔文当年曾亲眼见证了这座岛的荒凉



这场冲突被后人称为“马岛战争”而闻名于世。


故事的结局众所周知:英国取得了毫无争议的完胜。



35年过去了,马岛事件似乎早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然而这场战争带给世人的启示依旧深刻。


从阿根廷与英国博弈失败的角度去看,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中与发达国家“掰腕子”,的确大有学问。


加尔铁里治下的阿根廷,无疑提供了一本绝佳的反面教材。


闪光灯下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

这位曾经的工程兵司令

因发动马岛战争一时间成为了国家英雄




凶险的赌注


20世纪的阿根廷,百年之中有近七十年处于军人政府的把持之下。在这批“武夫”中,除秉持民粹主义的胡安·贝隆将军政绩尚可外,鲜有人懂得治国理政。


很快,辉煌一时的“贝隆时代”也因军人执政集团内部矛盾的爆发而结束,军人政府的无能日渐显露。


贝隆将军


自诞生伊始,军政府这种“得位不正”的政权若想延续执政,只能将执政行为付诸于“有效性”,即不断地表现政绩以换得民众的认可。


然而,当军政府在执政上一事无成,其“有效性”都不能保证时,执政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于是一桩“英阿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问题突然被炒作成了关系国运的关键内外交困的军方试图用主权争端维持所谓的执政“有效性”。


马岛式躺枪:马岛战争示意图



最早,阿根廷与英国进行过马拉松式的和平谈判。这场谈判持续了二十年却一无所获。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主权转让的节奏截然不同的要求。


英国有意让渡马岛的部分主权,希望以“渐进式”路线退出马岛,但阿根廷军政府态度极为强硬,恨不得让英国人“马上滚”


一向主张“小政府”的撒切尔一开始是打算归还马岛的,时任英国国防大臣约翰·诺特已经起草了从马岛撤军的方案,而同年的《英国国籍法》也对马岛居民的全面英国公民权进行了限制,但加尔铁里坚持要以武力相抗。



1982年2月,又一次谈判在纽约宣告破裂,加尔铁里坐不住了。


他需要人民忘记国家背负的巨额国债、他需要人民忘记接近两倍的通货膨胀率、他需要让已经麻木的人民重新振作起来,热情似火,就像1978年那样。


1978年,万难之中的阿根廷

顶住压力举办了世界杯,

凭借一场并不光彩的胜利

(阿根廷6:0秘鲁)

挺进淘汰赛并最终赢得了世界杯。



加尔铁里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行动代号“罗萨里奥”(Operation Rosario)。行动一旦取胜,而且是对联合国“五常”之一的英国取得胜利,便足以证明军政府的“有效性”,且有效期会很长。


四位大哥的目光注视着

阿根廷与小英帝国


当然,加尔铁里也清楚,自己这是拿着阿根廷民众的满腔热血去赌,拿阿根廷羸弱的国力去赌。他的赌注建立于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全民疯狂的漩涡之上,看似雄厚,实则脆弱。


疯狂的民意如流水一般,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失败,他领导的军政府将彻底失去权力。


国运、民运、个人命运,此时都成了加尔铁里孤注一掷的赌注。这个从没上过战场的工程兵司令,领着一支一百年不曾打过仗的阿根廷军队,上路了。

 

没错,这是一场豪赌


昏聩的招数


初期,阿根廷军队出奇制胜。阿军利用英阿谈判失败的缓冲期,一举登上马岛,俘虏了岛上为数不多的一批英军。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对外宣布收复马岛,宣誓对马岛的主权。


老实说,这是一块较为荒凉的地方

从灯光图上看

人员活动较多的两个地方

斯坦利和快活岭


快活岭皇家空军基地

里面很快活么?


一夜间,加尔铁里成为了国家英雄,军政府的支持率陡增。13个反对党联合发表声明,共赴国难,一致对外。


全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加尔铁里貌似赌赢了。

 

加尔铁里登上马岛视察



然而,登岛后的阿根廷军队似乎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加尔铁里本人也陷于胜利中不能自拔。和加尔铁里一样,阿军高级将领此时全然忘却了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岛上机场和防御设施没有得到扩建、海上阻截不到位、情报工作更是被英军全线压制。曾有作战参谋向加尔铁里建议扩建斯坦利机场和向岛上部队运粮,也被加尔铁里的一句话怼了回去。


 斯坦利可以说是

这里的海运与空运枢纽


反观英军,依托五年前成立的“快速反应司令部”,在两天内迅速召集起一支规模庞大的特混舰队,瞬间组织了两万名士兵乘船浩浩汤汤地向马岛开去。


当时英国海军最新锐的“无敌”号

轻型航母率领庞大的特混舰队

从朴茨茅斯军港启航,

精确快速的战时动员能力

成为英国致胜的关键



即使是垂垂老矣的“火神”远程轰炸机也从阿松森岛起飞,对阿军的机场、码头进行了轰炸,反应速度之快令阿军瞠目


当时从阿松森岛起飞“火神”远程轰炸机



远程作战能力远超阿根廷


加尔铁里开始如梦方醒:英国人是玩真的,而他自己却无能为力。


现代战争的决胜关键莫过于获取制空权。马岛上只有一个小小的斯坦利机场,1250米的简陋跑道不足以起降阿空军主战飞机“幻影-IIIEA” 、“超级军旗”和“短剑”。国产的亚音速喷气攻击机“普卡拉”倒是可以驻岛,但其航程短、载弹量低,无法与英军战机相抗衡。


斯坦利机场



无奈之下,阿空军主战飞机只能从740公里开外的陆地机场起飞作战。但这些战机续航能力不强,在马岛空域的制空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实战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阿空军的主战装备基本从法国进口。可是在马岛战争爆发后,不愿得罪英国的法国选择对阿根廷“断炊”,之前签好协议的武器出口项目被暂停。


同样不愿意激怒英国的西德与荷兰等国也纷纷效仿,阿军的物资装备保障一时陷入了困境。


阿军的主战飞机多从法国进口,

在实战中很受掣肘,

图为阿军的法制“超级军旗”攻击机。



战争初期,阿空军尚可以凭借不弱于英军的法制装备与“约翰牛”展开较量,加之阿空军飞行员作战技艺高超,英国远征舰队还屡有舰船被击沉。


 

然而到了战争后期阿空军库存耗尽,本国军工生产能力又严重不足,无力挽回损失的阿空军再遇到英军时只能是“飞蛾扑火”,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劳。


战争的进程至此已大致清晰,英军在战争打响一个月后完全封锁了马岛,阿根廷除不时以空军部队偷袭英国舰队外,无力打破英军对马岛的封锁。岛上守军孤立无援,饥寒交迫。



用别人的武器打仗,终会受制于人。


同期,阿海军主力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军“征服者”号攻击核潜艇击沉。阿海军于是闭港不出,任由马岛守军的后勤补给线被英军切断。空军司令多索将军指挥的航空兵部队只能孤军奋战。


马岛被围,制海权和制空权被英军牢牢掌握,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其实已成瓮中之鳖。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6月14日,英军攻克马岛首府斯坦利港,阿军投降,马岛战争结束。


昨天的胜利不能代表明天,明天的失败却可以将昨天的胜利一笔勾销。阿根廷军队初期得胜,但胜的侥幸没有对未来战局的展望。“明天的失败”不可避免。


没有上过战场的加尔铁里大大低估了英国人的作战决心。战争初期整整一个月,加尔铁里在战术布局上无所作为,出招昏聩,证明了他确实只是个“没上过战场的工程兵司令”。


相比加尔铁里战争初期的无所作为

英国特混舰队在前往马岛的

一万三千公里航程途中制定作战方案

图为航行中英国士兵

在竞技神号航母机库内检查武器装备



纵使加尔铁里的背后有满腔热血的阿根廷人民做支撑,但“精神原子弹”是炸不死人的。加尔铁里终于还是在自己设的这盘赌局中把阿根廷的国运和自己的政治命运一并赔了进去。



注定的败局


今朝再看加尔铁里、再看阿根廷的失败,个中道理如古语所言,“大势所趋”。加尔铁里或许最终也没有想明白,发展中国家难道真的就斗不过发达国家?


同是职业军人上台执政,面对的是同一个对手,1956年纳赛尔治下的埃及就能“以一敌三”,从英国手里抢回了苏伊士运河及西奈半岛的控制权。加尔铁里怎么就做不到呢?

 

收复苏伊士运河

纳赛尔的声望空前高涨



且不说加尔铁里与纳赛尔在个人魅力及执政能力上的差距,单从对手情况、国际环境上看,虽然都是冷战后的英国,但此“日不落”非彼“日不落”。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时,英国刚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百废待兴。此时“日不落”帝国大势已去,无力支撑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只好在做足手脚的前提下逐步退出大部分地区。


应当说,1945-1960年正是英国最迷惘、最困惑的时期:英国的国际地位大不如前,国力衰微,国家也处于艰难的转型期中,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非常模糊。

 

1956年英国武力介入苏伊士运河争端

可以被视作是帝国的最后一声咆哮,

英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

却因美国和苏联的干涉

丢掉了到手的果实,从此退出苏伊士



纵然埃及军队凭借自身无力抗衡强大的英军,但纳赛尔巧妙利用了美苏的大国压力,为埃及获得了权益。埃及之胜利堪称“随势而为”。


然而此后,英国迅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防务和欧洲事务上积极向美国靠拢,成为美国坚定的盟友;在其他地区事务上则充分施展“平衡外交”的手腕,借力制约彼此,从中获得利益。


到撒切尔就任首相时,新生的英国已经定型。虽然没有了“日不落”之辉煌,大英却依然在联合国“五常”中占据一席之地,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不可谓不重。


一旦英国决定开战

就会赌上帝国的声望全力以赴


图为撒切尔夫人接受BBC

关于马岛问题的电视采访



战后英国能迅速从“日不落”的梦境中走出,走上了“务实外交”之道,证明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成熟。


反观阿根廷,“狂热的民族+狂热的政府首脑”导致执政当局看不清大势,在国内危机来临之时想起了“祸水外引”,通过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正如在危机之下,日本选择了中国、意大利选择了埃塞俄比亚来转移矛盾,全部收获了悲惨的下场,鸡蛋碰石头的阿根廷也不例外。


所以,加尔铁里的下场,异常悲惨。


在法庭上受审的加尔铁里



加尔铁里原以为,自己因在国内镇压左翼人士、“反共有功”受到了里根的“接见”,真要和英国一战,美国不支持阿根廷也会保持中立。


但他忘了,里根是演员出身的共和党人,而撒切尔则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保守党党魁。


里根&撒切尔



高度重视国家利益的两人都刚上台不久,国内执政根基尚浅,亟待竖威。战后眉来眼去的英美两国利益又远比和阿根廷来得密切。他们绝不会牺牲国家利益来迎合加尔铁里孩子般的幻想和乖张幼稚的行为。


于是,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的侦察卫星24小时为英军窥探阿军的调动、部署情况,美国在阿松森岛上的监听站也为英军全天候开放。


大哥一直在注视着你


原来大势,从一开始就不站在阿根廷一边,加尔铁里自己设的这盘赌局,几乎在一开始就是注定要赔本的。


加尔铁里没想到

几位大哥都是站在英国一边的



尾声



发展中国家国力本不如发达国家,如想在与发达国家的博弈中取胜,非要借“势”不可。


其实没有一个国家天生就是“发达国家”。古往今来,世间诸国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时刻,需要执政者以大无畏的勇气去下一些“赌注”。这其中,自然是输多胜少。


纵观胜者,无不把握大势,运筹帷幄。仅仅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出牌还不够,真正的强者懂得在运筹与勇气中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他们出牌前紧跟局势、小心谨慎,出牌时杀伐果断、力拔山兮。


今天的反面教材加尔铁里,借着热情的民意和膨胀的民族主义浪潮果断对英国出“杀招”。虽然在初期尝到了甜头,却在之后撞了个头破血流,被世人奚以“蚍蜉撼树”之名。


勇气过盛,就是自大,就是愚蠢。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执政者而言,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拼命积攒实力的同时,更要把握“势”。以弱胜强本就并非易事,踩着“势”才能实现国家发展的升华,不断腾飞。



战场上失败的阿根廷把满腔仇恨和热血寄托在了他们钟爱的足球场上。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与英格兰“冤家碰头”,马拉多纳的那记“上帝之手”将阿根廷送入了半决赛,而这经典的瞬间的背后,复现的还是一颗颗“精神原子弹”的原地爆炸,让自己激动的同时却伤害不了任何人,这是阿根廷的悲哀。




参考资料:《这就是马尔维纳斯》,刘亚洲著,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0期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发现雅安:一份穿越时空的邀请
3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雅安,横跨两种四川!
3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新疆“风光”,如何改变中国?
3 天前
匠心地理  ·  打卡真题 || 中巴经济走廊(1398)
6 天前
星球研究所  ·  新疆,如何给中国充电?
6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Android存储系统的架构与设计
7 年前
肌肉男训练营  ·  金牌导师教你体能训练法,绝对让你涨姿势
7 年前
央视文艺  ·  董卿朗读《红楼梦》向妈妈致谢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