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总目标,建立完善市场化运行管理体系、生态化规划体系、国际化政策体系“三大体系”,全力以赴打好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性生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建设、开放引资“五个攻坚战”,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创新机制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起好步、开好局,
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态环保、彰显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一流的国家级新区,以全新的局面、全新的面貌、全新的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一)全面完成国家级新区创建工作
。
积极推动市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尽快组织编制完成申报国家级新区所需要的各类报告,并取得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协调自治区相关厅局,积极配合国土、住建、环保、水利等国家有关部委,完成对新区的调研、审核及审查意见工作。同时,
全程紧盯国家、自治区发改委对新区的专家论证及审核意见上报工作,确保年内获得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二)建立完善“三大体系”
一是创新运行管理体系。
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改革创新,按照“一体化、扁平化、市场化”要求,探索建立符合新区建设要求的运行管理模式。今年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按照管理体制高效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体系专业化原则,规范设立管理机构,科学配置职能权限,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建立精干高效、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新区管理机构。二是采取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逐步完善内设机构及后勤服务机构,确保3月底前揭牌并达到运行条件。三是创新审批管理制度,成立审批工作委员会,打造审批事项最少、管理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新区。四是加快新区智库建设,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咨询公司,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高水平、有前瞻性的咨询和评估。五是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在规划设计、智库建设、律师会计、公共服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投融资、租赁、招商引资等方面,积极引进第三方社会化服务。
二是完成产城规划体系。
坚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城市景观化、建设现代化”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完成新区各类规划,推动实现“多规合一”。遵循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的原则,高起点规划产业发展和经济目标,突出特色和区域资源秉赋,构建科学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支撑、产城融合。
三是构建政策体系。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和“国际化、先行先试”的原则,积极协调推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自治区有关厅局编制完成各项政策措施,打造政策“洼地”和同类政策最优的新区。按照“权责利”对等的原则,研究提出意见建议,逐步理顺新区与自治区、呼市以及相关旗县区财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方面问题。
(三)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土地收储攻坚战。
加强与各相关旗县区协调配合,
全面启动核心区内盛乐组团、沙尔沁组团、空港组团,以及托清组团的征地收储任务。
二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按照自治区“七大网络体系”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全面启动各项工程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全区率先实现“七网”全覆盖。在高标准规划建设和林格尔新机场的同时,重点抓好核心起步区和六条连接线建设。起步区,共分四大片区(即空港经济片区、托清片区、生态园林片区和新区中心片区),今年四大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开工,主干道配套地下综合管廊和生态建设同步到位。六条连接线,一方面,
打通盛乐组团与沙尔沁组团的两条连接线(即纬一路至开放大道、云谷大道至209国道),打通盛乐组团两个园区的连接线(即经一路至盛乐北路)。另一方面,建设新区核心区与呼市主城区的快速交通体系,重点是启动金盛路提标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机场路两条快速路和呼和浩特至新机场高速路建设,协调呼朔高速在新区增设出口。
三是打好功能性生态建设攻坚战。
树立“大生态”理念,按照
“林中有城、城中有林”和以林带、水系划分功能区的原则,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力度,全面实施“一山两库五河”(“一山”就是盛乐园区东南侧蛮汉山余脉,“两库”就是盛乐水库、二道凹水库,“五河”就是宝贝河、什拉乌素河、缘河、云西河、恼木其太河)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今年重点实施“两库三河”(
即盛乐水库、二道凹水库和宝贝河、恼木七太河、云西河
),建设生态公园,加快沿路沿库沿河生态景观建设,提升绿化美化覆盖率。
▲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四是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建设攻坚战。
按照自治区加快培育打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培育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